【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54688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第一节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争与和平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争与和平问 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 世界大战 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 反动力量 并且正在向前发展 必 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 三个世 界划分思想 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 就 是有两个中间地带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是第 一个中间地带 欧洲 北美加拿大 大洋洲是第 二个中间地带 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根据这样的判断 在当时

2、的国际关系格局下 中 国不仅对发展与亚 非 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 积极的态度 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 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两个中间地带 亚洲 非洲 拉丁洲 欧洲 北美加拿大 大洋洲 1974年 毛泽东又提出 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他 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说 美国 苏联是第一世 界 中间派 日本 欧洲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是第二 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他还指出 第三世界人口很 多 亚洲除了日本 都是 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 三世界 拉丁美洲也是第三 世界 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 美国 苏联 第二世界 日本 欧洲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第三世界 其他国家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

3、先后 提出了 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 反对 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 反对以大 压小 以强凌弱 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 等著名论断 1985年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现在世界 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 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 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 就是东西南北 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 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我国维和部队在 拆除哑弹 世界维和部队 在利比里亚 第一 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间

4、内可以避免 我 们有可能争取较长的时期和平环境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其基本点 其基本点 第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 战略问题 东西方之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各国的共同发展则 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并不意味着这 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第二 次中东战 争埃及封 锁苏伊士 运河 第一次 中东战争 进入新世纪后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第四 次中东战 争 以色 列坦克攻 占戈兰高 地 第三次 中东战争中 被以军摧毁 的埃及军车

5、及坦克 当今世界 和平与 发展仍然是时代主 题 全球总体上保 持和平稳定 世界 还很不安宁 要和 平 促发展 谋合 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2005年9月 胡锦涛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 首脑会议上指出 二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0世纪50年代 国际关系 的主要特点是 冷战 突出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政治上尖锐对立 军事 上全面对峙 经济上封锁 与反封锁 意识形态上演 变与反演变 1957年4月15日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与来访的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 罗希洛夫在欢迎酒会上 20世界60年代后 苏联对外 政策中

6、的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 方向加速蜕变 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去取代了两 个阵营的对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 战结束 左图 维斯 库利 别墅 餐桌上决定 苏联命运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美国 苏联 两极 多 极 美国欲称霸世界 可称一极 俄罗斯仍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 日本也将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 欧盟也是世界多极化中的的一极 中国将在世界多极化中占一席之地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是时代进步的 要求 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会 发展自己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 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 都成为世界性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任何生产都是世界性的 经济 活动把世界连成一体 马克思在 共产党 宣言 一中指出 邓小平说 2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 的双刃剑 机遇挑战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 球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 互关联 相互影响 机遇 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 各国之间的 相互交流 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世界经 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速度加快 跨 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挑战 加剧了国际竞争 增多了国际风险 并 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 成了严重

8、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 得的历史机遇 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的全球化 新技术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u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增长的速度 促使 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 u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 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 u运输 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 离 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 导致国际贸易 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在扩大 开放时应根据本国 的具体条件 循序 渐进 提高防范和 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们需要的是

9、世界各国平等 互惠 共赢 共存的经济及全球化 三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 发 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的有 利时期 抓住新形势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要充分 利用有利条件 也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机遇 1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2 经济全球化继 续深入发展 3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4 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挑战 1 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 整期 2 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 烈 3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4 我国 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受到影响 从国际看 机遇 1 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 2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3 宏观调控体系

10、不断完善 4 制度优势日益显现 挑战 1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2 经济结构 调整进展缓慢 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4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 引领 从国内看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节 一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实现和平发展 是中国人民的真诚实现和平发展 是中国人民的真诚 愿望和不懈追求 愿望和不懈追求 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 又通过 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在强调依靠自身力 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 坚持对外开 放 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 展潮流 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 推动建立以合作

11、共赢 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一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海尔 联想在美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 面临众多难题的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要发展起来 振兴起来 要实现现代化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需要很 多代人的努力奋斗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我们需要 稳定的国内环境 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为此必 须高举和平 发展 合作的旗帜 坚持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实施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 利益 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睦邻友好的 周边环境 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 互信协作的安全 环境 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第二

12、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 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 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江泽民在西 雅图与克林 顿会谈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 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勇敢地参与国 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获得了资金 先 进技术 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 从而极大 地增强了发展的优势 在实行对外开放的 同时 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中国不 仅致力于自身发展 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 和贡献 第一 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 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 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

13、要 第三 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 流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 第一 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 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 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第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 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第一 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 国强必霸 的大国崛起传统 模式 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 争夺势力范围 对外 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第二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带给世界的是更多的机遇 二 坚持独

14、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 中国必 须独立自主 不容许 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 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 国际上的平等地位 决不能靠外国恩赐 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 努力争取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巩固新生 人民政权 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 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 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 12月 周恩 来会见印度 政府代表团 首次系统 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图为周恩 来1955年4 月在印度尼 西亚的万隆 亚非会议发 言 进入20世纪60年代 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一边倒一

15、边倒 反对美苏超级大国 到处侵略扩张 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 霸权主义政策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中国主权领土完整 维护世界进步和平 苏联加强中国边境地区和蒙古的军事部署 并企图从北 南 西三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 略收缩 急 于从越南脱 身 谋求打 开对华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 果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提出 一条线 的外交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 平在对国际形势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 基础上 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 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确定了 真正的不 结盟 战略 邓小平的外交工作思想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 平 为我国社会主义争

16、取一 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 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 合作关系 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 略地位和作用 强调加强同 他们的团结与合作 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强调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 放政策 确定了冷静观察 稳住阵脚 沉着应付 韬光养晦 有 所作为 善于守拙 决不当 头 确立党际关系 四项原则 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 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 定的力量 要对人类进行进 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轰炸我驻南大使馆 难民营 美轰炸科索沃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 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的旗帜 坚定不移致力于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 开 放的发展 合作的发展 习近平指出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 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坚定不 移走自己的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事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2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 坚持 独立自主地 处理一切国 际事务的原 则 第二 坚持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为指 导国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