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54649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课件(必修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必 修 一 第12讲 辛亥革命 1 目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考向研习 6 真题研析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课程 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 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讲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 面对严重 的民族危机 民族资产阶级担负起反帝反 封建的任务 发动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 王朝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 考纲 要求 辛亥革命 主 干 梳 理 理一理 一 背景 1 经济 清末 新政 和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 2 阶级 随着民

2、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 3 思想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 学说 预备立宪 自由平等 4 组织 1 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2 1905年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 成立 5 军事 同盟会发动的 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推动全国革 命进入高潮 兴中会 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二 爆发 武昌起义 1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2 革命主力 湖北新军 3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4 结果 占领武汉三镇 建立 5 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立宪派 旧官僚投机革 命 革命潜伏着危机 湖北军政府 三

3、 高潮 1 成立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 2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目的 维护共和政体 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 2 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 享有自由和权利 确立 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3 评价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 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孙中山 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 四 结局 1 1912年2月 宣布退位 清朝覆灭 2 1912年3月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窃取了革命果实 五 评价 1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功绩 1 结

4、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 国 宣统帝 君主专制 2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观念逐渐深入人 心 3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4 社会风俗发生巨大改变 剪辫 不缠足运动发展 3 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 的任务 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民主共和 反帝反封建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 布的 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 提示 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 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 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 2 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 提示 不可以

5、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的综合 性概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 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 想一想 3 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导图 提示 4 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别 提示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 权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 论 要 旨 1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 级力量壮大的产物 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 革命 2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6、 政体 建立了民主 共和制度 颁布了 等 反映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资产阶级民主 君主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辛亥革命为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 后 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 开工厂 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 力量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 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 没有完成 的革命任务 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 民族资本主义 反帝反封建 考 点 探 究 史料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 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 南北通过 谈判 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

7、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 之为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 辛亥革命政权转移 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 都经过了国会 没有打大仗 减少了流血 这是值得高 度评价的 袁刚 国会与辛亥革命 问题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 光 荣革命 探 究 辛亥革命的影响 史料导读 据史料中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 南北通过谈判 妥协与法制 程序 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信息 分析中国版 光荣革命 的特点 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中国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回答出 中英两国 光荣革命 的法律成果是 权利法案 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究答案 1

8、 从原因方面分析 以国会为中心 采用谈判 妥协 法制的方式进行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 协调了各方面利益 避免流血 冲突和社会动荡 有利于社会稳定 2 从评价角度方面分析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三权 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史论总结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1 革命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 力 2 现代化史观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

9、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 由 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 法令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促进了思想解放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 礼仪习俗的变革 4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是中华文明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整体史观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推动了世界资 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考 向 研 习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 成功 与 失败 1 成功 的革命 1 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10、度 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对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 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主义思想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 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后 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 失败 的革命 1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 又是一 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 为建立专制统治 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 资产阶级

11、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针对训练 2018 河南安阳一模 在中国历史上 直至辛亥革命之后 追求平等 自 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历史 D 彻底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B 解析 根据材料 追求平等 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 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 可知 这里讲的是 立新 而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只是 破旧 故A项错 误 使民主

12、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属于明显的破旧之后的立新 故B项正确 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同样属于破旧而非立新 故C项错误 辛亥革命并没有 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故D项错误 真 题 研 析 1 2018 江苏高考 8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 办 银子凑了万万千 也有官的商的款 最可怜的庄稼汉 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B 解析 光绪二十八年 是1902年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 国占路权 指的是保路运动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四川的

13、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 提供了条件 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故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 年 故A项错误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故C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 1924年 故D项错误 2 2017 海南高考 10 1910年 清政府设立资政院 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 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 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 议决事项须 具奏 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解析 材料中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 议决事项须 具奏 恭候圣裁 反映出皇帝仍然

14、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下国王 统而不治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故A项错误 材料中议员部分是选举 产生 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 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裁 故B项 错误 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体现出带有浓厚的专制 主义色彩 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 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 制衡的原则 故D项错误 3 2015 浙江高考 19 从刘邦 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 到孙中山 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 的历史变迁 说明 A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

15、续影响历史进程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 时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 故B项正确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 故C项错误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 故D项 错误 B 4 2017 天津高考 13 节选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 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 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 改订律例 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 引进了 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

16、方法 于1910年完成 大清民律草案 但未及 正式施行 摘编自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 依据材料 概括 大清民律草案 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编 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的国内背景 并指出民法典 未及正式施行 的 直接原因 答案 1 特点 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 出现维新变法运动 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 第 1 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编纂民法典 下诏 改订律 例 即可作答 第二小问根据 19世纪末 并结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 民族危机和 西学东渐 的状况作答 第三小问根据材料 于1910年完 成 未及正式施行 并联系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灭亡的知识即可作答 备考方略 1 注重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考查辛亥 革命的背景 地位和影响 2 以新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 2018 广西桂林 柳州模拟 下图为1912年2月11日 神州日报 发表 的漫画 但闻人语声 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 逊 位 的声音 据此可知 A 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