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550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创新设计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三(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课时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指导意见学法指导 1 列举举从汉汉到元 政治制度演变变的 史实实 2 说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 点 1 利用归纳归纳 方法理清从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历 史演变过变过 程的两条线线索 2 利用表格对对比选选官制度在选选官对对象 考查查 内容与形式 历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3 查阅查阅 有关资资料 思考古代君主专专制制度在 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2、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知识点一 法令出一 1 创立 秦始皇确立了 制度 2 特征 皇帝地位独尊 拥有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 国家的法律 政策 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 弊端 具有 和随意性的特点 影响封建国家的政治 决策 以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皇帝 独断性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知识点二 君权和相权 1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 矛盾 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官员是帝王的政治 助手 在执政过程中 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 解决的措施 帝王采取 的方式独揽行政大权 2 汉武帝限制相权 1 频繁更换丞相 使相权受到打击

3、2 汉武帝建立 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做出决策 以丞 相 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则称为 外朝 限制相权 中朝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3 唐朝分割相权 1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 门下省和尚书省 下设六部 唐 初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2 在门下省设 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 凡参加 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 身份也等同于丞相 相权进一步分散 4 宋代分散相权 1 宋代设中书门下 习称政事堂 长官称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职务相当于宰相 2 为分散宰相权力 增设 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 院 管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 设 以总理财政 长官为三司 使 尚书省 政事堂

4、 参知政 事三司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5 影响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 有效地防范了宰相擅权 加强统 治 提高了行政效率 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 监察机构的沿革 1 秦代 在中央政府和 一级行政机关内 都有专门负 责监察的官员 郡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2 西汉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 设 以监察地方政治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御史大 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 3 唐至清 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 如

5、御史台 都察院等 2 评价 1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刺史 专制制 度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知识点四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 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 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 的权位 2 察举制 1 含义 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最后由中央予 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 概况 兴起于西汉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为 即九品官人法 3 评价 其考选对象 内容 方式 程序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百姓不得参与 民意无从 体现 贵族 九品

6、中 正制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3 科举制 1 含义 隋唐以后实行的 选官的制度 2 特点 考试的科目及内容 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特别 是明清八股取士 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 人 3 评价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了官员的来源和文化素质 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 件 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从追求 的角度来 看 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考试 公平公正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知识点五 行省的设置 1 秦汉至宋代的地方

7、行政区划 1 秦汉 主要有 两级 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州 2 唐代 分为 州 县三级 3 宋代 分为 州 县 郡 县 道 路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2 元代行省的设置 1 设立 在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还有两个单列 的行政区划 一是中书省直辖的 一是 管辖 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 2 职责 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其重大民政事务 必须呈报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 行省官员不能擅自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 行省官员 要定期向皇帝述职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同时还采取 等形式加以 控制 3 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有利于加

8、强中央集权 较 好地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腹里宣政院 中书省 枢密院 省官互 迁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易错防范 我国古代皇帝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皇帝独尊 皇权权至上 皇位世袭袭 皇帝制 度的本质质是君主专专制 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权的主宰和 权权力中心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图解历史 宋代中央机构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易错防范 1 唐代中书书省与元代中书书省的职权职权 不同 唐代中书书省负责负责 起草政令 其职职能是参与决策

9、 元代中书书省 则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两者名称相同 但职权职权 差别较别较 大 2 中国古代皇帝集权权的主要有两种方式 启用身边亲边亲 信近臣 如汉汉代建立内朝 多人共行 宰相 之职职 如唐代的相权权一 分为为三和宋代的增设设官职职分散相权权 3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监察制度 它加强了政府对对官吏的监监督 调调 整了统统治阶级阶级 内部的关系 加强了中央对对地方的控制 成为为 强化皇权权 巩固封建统统治的重要手段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图解历史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

10、指津 易错防范 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是用人权权集中于中央 加强了皇权权 二是选选官范围围广泛 了 为为庶族地主进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扩扩大了统统治基础础 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质 同时时科举举制度作为为一种 封建的选选士任官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证了选贤选贤 任能的公 平竞竞争性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图解历史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易错防范 1 唐朝时时期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问题 导导致了 安 史之乱 和唐末五代的 藩镇镇割据 局面的

11、出现现 宋朝鉴鉴于唐 末五代的教训训 分散 削弱地方权权力 使其失去行政 经济经济 军军事等方面的独立性 较较好的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问题 2 不能认为认为 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 行省起初是指临时临时 性的中央派出机构 取代表中央行使权权力之意 后逐渐渐成为为固 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掌管辖辖区内军军政要务务 3 从汉汉至元中央集权权与地方分权权的斗争中 中央一直强化对对地方 的领导领导 监监督和制约约 采取调调整地方行政机构 分割 限制 地方权权力的措施 使地方绝对绝对 服从中央 最后听命于君主 加 强了中央集权统权统 治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12、名 师指津 主 题 1 唐代三省六部制 君主专制的演变及趋势 史料探究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注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 工匠 屯田 水利 交通等事 户部掌管田地 赋税 俸饷等一切财政事宜 思考 唐太宗时期 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 程 据史料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 答案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2 宋代中央权力结构 注 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化行政权 思考 宋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中的空缺处应填什么 见上 图 体现了宋代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的哪些特点 答案 中书门

13、下 分化事权 相互节制的特点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3 君主专制的演变趋势 注 大臣朝堂礼仪 坐 站 跪 反映了古代皇权与相权 关系的变化 思考 观察上图 古代官员上朝礼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 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变化 汉代官员坐着奏事 宋代官员须站着奏事 到 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说明 古代皇权不断加强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史论形成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 特点 相权三分 中书省制定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 书省执行政令 这样既能互相制衡 也能分工合作 从而提高

14、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 一切政令 从起草 中书省 审核 门下省 至执行 尚书省 都经由三省处 理 加强皇权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 互相牵制 同时 将尚书省权分六部 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 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节制君权 皇帝所颁政令 未 经政事堂通过 不能施行 以相权节制君权 可弥补君主才干 的不足 2 评价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实现了中央部门 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 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 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

15、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名家论史 观点 一切政府法令 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 事先由 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 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 书 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 即算不得诏书 在法 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钱穆 导读 材料反映了唐代为为削弱尚书书省的权权力 设设政事堂逐 渐渐掌握了一定的决策权权和行政权权力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主 题 1 行省制实施的原因 史料 自封建变为变为 郡县县 有天下者 汉汉 隋 唐 宋为为 盛 然幅员员之广 咸不逮元 元史 地理志 注 译为 都不及元朝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元代实施行省制的原因 行省制

16、的实施及意义 史料探究 答案 元代幅员辽阔 郡县制已不适用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2 行省制的性质及意义 史料 行中书书省就是一个行动动的中央政府 宰相府的派 出所 分驻驻在这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则地方绝绝无权权 权权 只在中央 钱穆 注 反映了地方行省直接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思考 史料反映了行省制怎样的性质 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性质 属于中央临时派出机构 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 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史论形成 比较郡县制与行省制 比较较郡县县制行省制 时时代春秋至元前建立于元代 和中央 的关系 郡县县是中央下属地方行 政机构 绝对绝对 服从中央 行省只是中书书省的派出机构 直接对对中书书省负责负责 权权力 和职职 责责 由皇帝直接任免 只有管 理权权 由皇帝任命 管辖辖一切军军 政事务务 不可世袭袭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权 维护维护 了国家统统一 对对后世影响深 远远 创新设 计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