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2554601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内容简述自2009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凸显。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压力增大。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内在现实需求,成为催生城市信息化的新浪潮。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已经被国家高层认同,除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

2、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无疑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和执行举措层面的科学实施。2013年我国进一步增加智慧城市试点地区数量,于1月和8月分别增加了90个和103个地区。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门发布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15年政府报告中指出,将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2015年3月24日,工信部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智慧城市、工业4.0以及信息消费等领域的投资,到2020年投资将达6万亿。随着日后更多城市上马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广阔的产业市场。大

3、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战略。在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市场,2014年的市场规模为22.4亿元,未来三年的年复合增速将高达95.0%,2017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7亿元。大数据在各垂直领域的应用和运营有望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建设内容,接着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做了细致的解析,然后报告对智能交通、电子政务、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细分产业进行了具

4、体的分析。随后,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做了区域分析、技术分析、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应用分析以及重点企业分析。最后,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智慧城市的投资情况,还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智慧城市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智慧城市,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报告目录一、智慧城市的概念及体系1二、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3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背

5、景3四、中国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发展分析4五、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前景广阔6六、中投顾问对2015-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预测7附:报告详细目录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及体系智慧城市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智能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城市数字空间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长足

6、地发展。“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最本质的特征是能通过物联网把信息化“数字空间”与现实城市的“物理空间”缝合在一起。图表智慧城市示意图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创新模式。城市管理智慧需要体现在如何处理教育均等化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统筹问题,解决普遍医疗水平提升与就医难的问题,解决产业结构升级与普遍就业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观点,围绕国家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功能角度看,智慧城市体系可以分感知层、网络层、管理层和应用层。图表智慧城市四层体系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

7、业研究中心二、 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7.9%,生活在城镇的人口约为1.7亿。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4.77%,有将近7.5亿人生活在城镇。图表2011-2014年我国人口数及城镇化进程单位:万人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国总人口134735135404136072136782其中:城镇69079711827311174916乡村6565664222629616186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节中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

8、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并在“开展试点示范”一章中指出,“继续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镇试点。深化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等现有合作平台,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三、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背景国外

9、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设热潮。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这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层面已经认可智慧城市发展策略。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比国家顶层战略层面认可更早的是各部委的积极尝试和探

10、索。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北京、成都等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2年11月,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于次年10月正式公布南京、无锡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2年1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试点。截至目前,住建部已先后三批设立智慧城市试点,成为试点城市最多的部委。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技术指南,包括太原、广州在内的9个城市列入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全国试点工作。201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定15个城市与欧盟合作,启动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2014年5月

11、,交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在太原、石家庄等26个城市开展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2014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初,智慧城市评价模型以及基础评价标准体系的国家标准终于出台,共包括六大标准体系。国标的出台将会在更大程度上督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能避免当前建设中出现的盲目冒进状况。四、 中国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发展分析(一)智慧交通2014年智能交通市场

12、包含电子警察、卡口、交通视频监控、交通采集与诱导、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类平台、GPS与警用系统、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客运枢纽信息化、智能公交在内的10个细分行业市场规模为246亿,同比增长25%。2010-2014年复合增长率为24%。图表2011-2014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项目覆盖率对比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二)电子政务2014年中国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福州、青岛、厦门、杭州、武汉、南昌。2014年中国36个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52.71,其中有21个城市在平均水平之上。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排名本次评估的前三位,

13、显示了它们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方面的卓越努力。其中,上海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信息产业基础、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友好的电子参与服务,占据榜首位置。(三)智慧医疗1、医生工具移动化面向医院医生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数据等方面。目前面向医生的智慧医疗商业模式较难复制美国,而是以一种向医生提供信息化服务为主的循环补贴模式,但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或将为向医生收费这种模式打开新局面。2、移动医疗App百家争鸣,主攻大众用户入口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30亿元,同比增长89.9%,同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

14、市场规模有望达130亿元。目前这些App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大众用户,用于满足寻医问诊需求;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需求;细分功能需求等。另外,移动医疗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将带来市场的爆发式增长。3、医疗设备可穿戴化,颠覆健康管理模式可穿戴医疗是将传统医疗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并辅以大数据分析而形成的交叉领域,可满足医疗机构、医生、大众群体的不同需求。多家机构均对可穿戴医疗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发展潜力巨大。4、政策红利助医药电商焕发新机随着网售处方药新

15、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处方药网售限制逐步放开,医药电商市场会大幅扩大,线上零售额占比将从2%左右逐步加大至20%-30%与国际接轨。(四)智能家居随着中国国内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群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消费思维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居家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化、安全化,家居生活的人性化、智能化逐渐成为普通人家的生活要求。逐渐成长的并越来越具有智能设备消费思维和消费能力的80、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一代人群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人群,更是智能产品消费市场的巨大蓝海。从智能家居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方面讲,过去的智能家居系统消费一直停留在高端别墅区内,靠装修工程和智能家居项目配套销售。现在的消费群体则明显在向普通消费者逐渐转移。和传统智能家居系统相比,轻型智能家居系统引入了众多的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并随着移动互联网建设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将全面取代采用综合布线形式的传统智能家居系统,更好的体现节能、环保、舒适、方便的生活理念,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步走入大众人群家庭。近1-2年内,智能家居的主要消费用户群体应该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