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994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2010-201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命题人:刘欣温馨提示:本试卷包含I、II两卷。第I卷为阅读题,第 II卷为表达题。该卷中的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主观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不予计分。 第I卷(阅读题 共64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

2、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

3、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

4、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

5、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1、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B、“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C、“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

6、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3分)A、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B、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C、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D、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3、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 )(3分)A、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B、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C、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D、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7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

8、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

9、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虞、夏:虞舜、夏朝。傥:假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武王已平

10、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B、盍往归焉 盍:何不C、时然后出言 时:看准时机D、我安适归矣 适:适合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B、孤竹君之二子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D、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齐彭殇为妄作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颜渊敏而好学

11、,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7、翻译。(8分)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分)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8分)宿洞霄宫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 何人枕上闻?注: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8、此诗颔

12、联是表现秋色之美的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4分)9、诗的尾联的用意是什么?(1分)“芭蕉雨”、“枕上闻”,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10、名句默写。(任选五句)(5分)(1)固知 ,齐彭殇为妄作。(2)仰观宇宙之大,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舞幽壑之潜蛟, 。(5)寄蜉蝣于天地, 。(6)哀吾生之须臾, 。(7)耳得之而为声, 。(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这篇小说,完成11-14题。最后的抄袭周衍辉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

13、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个穿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下。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向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鹿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但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简单

14、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