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52114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五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高一语文0份联考试卷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节民俗艺术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全民欢乐总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

2、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

3、或惆怅等消极情绪。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其

4、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

5、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在春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B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年节的味道比现在浓。C如今,年节的文化空

6、间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充斥,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D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及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的主要原因。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民间艺术比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更健康,因为后者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而前者则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B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在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社会作用,如南方许多地区耍“板凳龙”的习俗,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C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

7、期待,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在春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D有人提出的“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显然是无力的,因为它很难对抗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和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也不契合国情。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民间艺术的创作构思是极具想象力的,在造型上,它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B虽然现在的年味淡了,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C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

8、文化,就一定会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D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河南优人朱虎山,游

9、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

10、秋征,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选自清史稿,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大旱,祷雨未应 值:遇到B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 隙:隔阂C徒坐月及为首者 坐:犯罪D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 期年:一整年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B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

11、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C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D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贞麟疾恶如仇。在任安徽凤阳推官时,严惩了为非作歹的讼师,使州郡风气纯正。后来又惩治了诬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谏。B黄贞麟善于断案。在吴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钱财不得而诬陷百姓为吴月同党,黄贞麟查得实情,惩治了捕快,释放了被诬陷的人。C黄贞麟爱护百姓。任直隶盐山知县时,因发生旱灾而下令免除部分赋税,又永远革除不合理的摊派,并请求减免山西

12、闻喜邑的徭役。D黄贞麟处理政事有方。盐山多盗贼,黄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护制度,一旦有警报,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盗现象一天天减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5分)译文:(2)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8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9“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句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好,请找出来并试作

13、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国家的耻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4、)挂鸟刘泷夜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山沟袖珍,叫凤翅坡。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这么多年,习惯了。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是呢!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他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

15、姑爷回了。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鸟网,要挂鸟。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后,他说,老伴,你看呢?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二人把那鸽子放了。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之后,习惯成自然。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一些大鸟都是鸡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