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50636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戊戌变法VS辛亥革命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选A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2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

2、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D辛亥革命使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材料中“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故B项正确。深化提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

3、,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2)不同点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

4、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预备立宪110周年晚清政治近代化 3.下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民间清廷1906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施行宣布预备立宪1908各省政团纷纷上书请速开国会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1910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京请愿许三年后开设国会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解析:选C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立宪派呼吁的立宪、

5、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故C项正确;清政府立宪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4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在实行宪政谕中说:“促行新治,而官绅或藉为网利之图;更改旧制,而权豪或祗为自便之计。驯致怨积于下而朕不知,祸迫于前而朕不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导致清末立宪失败B清末立宪削弱了皇帝权力C清末立宪导致了官吏的腐败D清末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朕不知”“朕不觉”等信息表达了皇帝对清末立宪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浑然不知,故B项排除;“官吏的

6、腐败”是材料信息的片面概括,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官绅或藉为网利”“权豪或祗为自便”“怨积于下”“祸迫于前”,清末立宪激化了官绅豪强与底层人民的矛盾激化,故D项正确。深化提能清朝最后10年,是中国由专制向民主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外力的压迫和国内要求变革的形势,清政府在19011911年对社会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被称为清末新政。在清末新政中,最重要的是日俄战争后的政治改革,即19051911年的预备立宪。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它的意义仍然重大,它是中国二千

7、年封建与专制制度第一次向“宪制”的过渡,是中国封建与专制社会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国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渡”。清末新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各种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社会的全面解体。清末新政在经济、教育、军事及政治各个领域的社会制度均发生或开始发生全面、系统的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政府中的官制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创办的新机构、废科举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并付诸实行以及皇权在逐渐觉醒的民权意识冲击下被迫接受了法律条文的限制、咨议局得到设立并开展活动等等,这就在封建专制政体

8、上凿开了一个民主政治缺口,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向君主立宪制度转变。清末新政超越了诸多禁忌,冲破了几十年来束缚晚清现代化发展的“中体西用”的阻碍,继续沿着维新变法的道路前进,开始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嬗变与分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为民国初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自信新文化运动5.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

9、太幼稚”其意图是()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解析:选B1941年,属于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论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从抗战角度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表明胡适()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解析:选B根据材料“从乱

10、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故B项正确。深化提能新文化运动与文化自信都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条件。文化自信与新文化运动都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 理论创新来自于最基本的实践, 也来自中华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条件, 而文化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者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 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唯物史观角度清末新政7.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

11、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B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C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解析:选C依据题意可知清末政府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在收归官办时,对商人持股减价收购以报效朝廷,说明当时中国产权意识非常薄弱,制约了官商合办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新政的推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8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

12、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这一情况说明()A科举制的废除有其必然性B预备立宪适应了时代潮流C中国教育完成近代化转型D清朝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选C材料主要反映1905年我国近代交通和政治机构的设置等需要新式人才,这样新式学堂急剧增加,从而说明中国教育完成近代化转型,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深化提能辩证地看待清末新政1积极方面(1)经济上,新政时期颁布了中国第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经济法规,实行了经济自由的政策,并且奖励实业,有利于推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教育上,新政废除

13、了1 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类型比较齐全、体制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从而为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石。(3)军事上,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和开办警政。从新军的编制来看,新军已经是一支接近于近代化的军队,编练新军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重要阶段。2消极作用(1)从改革的目的来看,清末新政具有明显的王朝自我拯救以及消弭革命、取悦列强的意图,“自强雪耻”是清末新政的一个根本内在动因。(2)从改革的实际效果上来看,改革不仅没有实现王朝自救,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认识观点一: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是

14、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观点二:北洋军阀时期孕育着中国社会的新曙光。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随着如今民智渐开,重新引发民间的热议。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典题印证9(2015全国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选D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

15、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10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解析:选A材料中“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经济立法时,“复加审视”“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可见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故A 项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北洋军阀政府经济立法维护的特定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中经济立法借鉴清末各商会,而非清政府的经验,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北洋军阀政府经济立法的目的,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