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55044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3例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易误诊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附 3 例分析【关键词】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误诊 【关键词】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误诊 胰岛细胞瘤(pancreatic islet cell tumor)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性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种。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约占60%1 ,由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早,但缺乏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而且就诊时瘤体一般体积较小,普通 B超及 CT检出率低,临床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治 3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 1女,80 岁,因发作性意识模糊,精神异常 23年,加重半年来诊。患者于 23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反复发作性目光呆滞,问语不答,严重

2、时肢体无节律地乱抓乱踢,有时打人,多持续 12 h逐渐自然缓解,约每月发作 23次,多于激动或空腹时发作。曾在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在当地医院诊为“躁狂症” ,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近半年发作频繁,每周均发作 23次,且持续时间延长至 56 h甚至半天。进食后缓解。半月前又出现上症发作,曾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18 mmol/L,给予静推高渗糖后 56 min,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当地医院医生根据其病史特点及低血糖症状,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给予腹部 B超及胰腺 CT检查未见异常,诊为“低血糖反应” ,2准予其出院。出院后患者上述症状仍频繁发作,转来我院。

3、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第二天清晨患者起床后又出现反应迟钝,目光呆滞,问语不应,继而烦躁不安,四肢无节律地舞动,值班医生立即给予行指尖快速血糖测定 23 mmol/L,给予 50%GS 40 ml静推后,患者上述症状很快消失。问语对答如流,对发作过程不能记忆。发作时脑电图示:各导联出现阵发多量 67 C/S,30 uV慢节律。饥饿试验:饥饿 18 h诱发上述症状,静推高渗糖好转。高度怀疑“胰岛细胞瘤” 。予复查腹部 B超未见异常。胰腺 MRI检查示:胰尾饱满,见一类圆形 192 cm214 cm长 T2稍长 T1信号,边界尚清,提示胰尾占位,遂转外科行胰体尾切除术。病理诊断:胰岛细胞瘤。术后

4、第 5、7 天空腹血糖分别为 58 mmol/L,60 mmol/L。随访 3个月未再出现意识及精神异常。例 2.患者女,38 岁,因与人争吵后出现情绪低落,贪睡,言语减少 8年,进行性言语不清,反应迟钝 2年以“抑郁性神经症 ”收住院。患者于 8年前与人争吵后出现情绪低落,不愿讲话,贪睡,尤其是清晨叫不醒,有时昏睡一上午,在家人强行拉起进食后可减轻。曾在当地医院诊为“抑郁性神经症”给予抗抑郁治疗,效果欠佳。近 2年,家属发现其上症加重伴言语不清,反应迟钝,遂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构音不清,记忆力、计算力减退。MMSE 评分 15分。颅神经大致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活跃,双

5、侧巴氏征(+) 。入院后查血生化示空腹血糖 093 mmol/L,复查空腹血糖 138 mmol/L;餐后 2 h胰岛素 7225 U/ml,血糖 453 mmol/L。考虑3长期低血糖致脑损害,胰岛细胞瘤可能性大。给予腹部 B超,64 排螺旋 CT胰腺平扫加增强以及 MRI增强均未发现异常,最终行脾动脉 DSA示胰尾部约 11 cm13 cm肿瘤染色。遂转外科手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但仍遗留智能减退。病理诊断:胰岛素瘤。例 3患者,男,28 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四肢抽搐 5年,加重 1 h入院。患者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每次发作前有视觉先兆,自诉视物不清,恐

6、惧感,多汗,约数分钟后出现意识丧失,头颈转向右侧,四肢强直性阵挛,约 1020 min抽搐可自行停止,昏睡数小时可自然醒来。曾诊为“癫痫”服用多种抗癫痫药并联合应用,效果均欠佳。在当地医院诊为“难治性癫痫” ,给予 刀治疗效果仍不佳。近 1年有智能减退。发病前 1 h,患者到我科探视病人时又出现上症。立即给予抢救:建立静脉通道,静推安定效果欠佳,急查血糖 18 mmol/L,给予输注 50%葡萄糖60 ml,抽搐发作渐停止。收住院。住院后又有 2次类似发作,急查血糖分别为 25 mmol/L,21 mmol/L。因此怀疑低血糖导致癫痫发作,胰岛细胞瘤可能性大。给予 B超及 CT检查均示胰腺体部

7、 31 cm26 cm23 cm病灶,行外科手术胰腺病灶切除,术后随访半年癫痫无复发。 2 讨论 1902年 Nicholls第一次描述了胰岛细胞瘤, Whipple在1927年首先报道,1929 年 Graham首先在临床上切除胰岛细胞瘤治疗低血糖症而获得良好效果。国内首先由刘士豪等于 1936年报4告第一例。以中青年多见,90%以上单发,多为良性,是一组少见病。但是我国的胰岛素瘤的病例数是世界上最多的病组之一2 。临床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前者好发于胰尾部,其次是体部及颈部,属于多血供肿瘤,临床较早就出现明显的症状,但由于肿瘤发作性分泌胰岛素的量及持续时间不同,使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及持续

8、时间以及病人因年龄因素,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其表现往往因血糖下降较慢,患者对低血糖耐受,缺乏急性低血糖所致的心慌、出汗等典型的症状,而多表现为肢体无力、精神异常、意识模糊、昏迷、全身发作性抽搐等,故易误诊为神经及精神疾患,从而延误治疗。晚期由于长期低糖导致脑损害,智能下降,还易误诊为痴呆。该病误诊率 72%,其中 60%80%误诊 1年,20%误诊时间 5年。本组 3例病人即分别误诊为躁狂症、抑郁症、癫痫,误诊时间分别为 23年、 5年、8 年。据报道误诊还有长达 10年之久者。胰岛细胞瘤之所以易造成临床误诊,分析其原因除与该病本身的少见性及特殊性有关外,还与临床医师对

9、本病的认识不足有关。例 2患者,起病时有与人争吵的诱因,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语、睡眠增多,容易给临床医生造成心因性疾病的假象,如果没有常规的生化血糖测定,很难联想到是因为低血糖所引起,就更不易诊断胰岛细胞瘤。而例 3患者有 5年的癫痫发作,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也不能控制。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只注意行脑部的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癫痫,却没有在发作时做一下简单的血糖化验,只是人云亦云,按照“难治性癫痫”竟然给予 5刀治疗,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延误了病情。因此临床医师应通过学习充分了解该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临床诊断通过典型患者的 Whipple三联症(有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

10、血浆葡萄糖25 mmol/L;服糖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糖,如降糖药过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可做出初步诊断。对于不典型者应进行血清胰岛素、C 肽测定及饥饿试验。空腹胰岛素、C 肽升高,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后移、下降缓慢,IRI/G04, 有助于诊断。饥饿试验约 98%的患者出现低血糖,但若超过 72 h仍无发作,基本可排除胰岛素瘤。由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就诊时瘤体一般体积较小,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功能性胰岛素瘤大多直径 12 cm,40%1 cm,有些甚至只有数毫米 ,B 超检查容易漏诊, 。CT检查虽为无创伤性,价格相对便宜,但对查找位于后腹膜的

11、胰腺肿瘤,常受肠管积气影响而敏感性低,文献报道检出率12%73% ,对于直径 20 cm以下肿瘤的检出率则更低。多排螺旋 CT具有薄层、快速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对微小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 。Thoeni 等10报道多种序列结合的MRI检查对于 2 cm或以上的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敏感性可达65%70%,但由于层厚较大和成像速度的不足,对 2 cm(特别是1 cm)以下的病灶检出不理想。薄层增强 MRI多期扫描即三维容积插入法,屏气检查(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的 MRI新序列,检查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6门静脉期

12、三期动态变化能较准确显示胰腺肿瘤丰富血供,显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微小病灶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 ECDUS)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与胃镜检查相似,因其超声探头可以放置于与胰腺紧邻的胃和十二指肠,探头距胰腺表面的距离不超过 10 cm,通过提高探头频率,进而提高分辨率,最终可以提高对胰腺小病变的检出率。文献报道 EUS对胰岛细胞瘤检查的敏感性高达 93%12 ,对于直径 08 cm几乎可达 100%,但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 05 cm的病灶,定位诊断仍有困难13 。ECDUS 检查,如仍无发现,应采用其它有创性检查,如 DSA、术中 B超等重点检查胰腺尾部。据报

13、道 DSA检查对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接近 90%,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染色及临近血管受压,有无胰血管浸润等征象,对胰岛细胞瘤作出定位诊断。另外,术中 B超、经皮肝穿刺脾静脉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动脉钙剂刺激静脉采血测定胰岛素方法(ASVS) ,都是胰岛细胞瘤定位的重要手段。例 1患者误诊 23年后发现低血糖,怀疑到胰岛细胞瘤的可能,也给予 B超及 CT检查却未见阳性发现,因此放弃,而没有进一步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手段。经我院 MRI检查而确诊。例 2患者在B超、CT 、MRI 没有检出的情况下,我们选择 DSA而发现了直径在 1 cm左右的肿瘤。因此临床医生对不明原因的反复低血糖患者应提高警惕,根据

14、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手段,使其尽早确诊,对高度疑似病例在一般检查不能检出时,不要轻易放弃,应积极采用 ECDUS、DSA、术中 B超等,为患者治愈本病提供可能。7胰岛素瘤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避免进一步的神经系统器质损害,因反复的低血糖可造成严重的脑损害,脑软化等不可逆改变14 。例 2患者因长达 8年的误诊,血糖长期处于低水平,影响脑的代谢、供能,造成脑损害,导致智能下降,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值得我们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Baert ALAbdominal and Pelvic MRIMBerlin:Springer,1998.109 2张圣道我国胰腺外科五十年进展

15、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 ( 10):23 3兰明银胰岛素瘤误诊探讨和诊治附 17例报告J腹部影像,2006, (3):343 4King CM,Reznek RH,Dacie JE,et alImaging islet cell tumours J.Clin Radiol,1994,49(5):295 5Fendrich V,Bartsch DK,Langer P,et al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sulinomaexperiencees in 40 caseJDtsch Med Wochenschr,2004,129(36):188

16、4 6姜利国,江正辉酶学、B 型超声、CT 及 FRCP检查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1994,23 (5 ):257 7Chavan A,Kirchhoff TD,Brabant G,et alRole of the intraarterial calcium stimulation test in the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insulinomasJ .Eur Radiol,2000,10:1582 88徐青,黄庆娟 16例胰岛细胞瘤的 CT影像特点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24(1):90 9孙巍,陈丽英,范国光,等胰岛细胞瘤的双期 MSCT表现(附9例报道) 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1):23 10Thoeni RF,Mueller Lisse UG,Ch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