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0369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中历史提纲(根据2010年的考纲).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内容古代部分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1.西周政权建立的时间及重要事件: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西周建立2.西周灭亡概况:公元前77

2、1年,犬戎族攻进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原太子逃往洛阳称帝,史称东周)3.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影响: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势力强大,出现诸侯纷争的混乱局面4.宗法制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加强

3、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尽量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加强了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5.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互为表里6.西周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7.秦朝统一 背景:战国时期,一些诸侯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人民经受长

4、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8.皇帝制度的特征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9.简述秦朝、唐朝中央官僚机构及职能、明清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利弊: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减少了君主专制

5、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明朝变化:明太祖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变化: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与皇帝);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0.三省六部制含义:中枢、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特点: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集体决策与君主专制结合作用:三声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

6、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1.地方制度上,秦朝:郡县制; 汉朝:郡国并行制; 元朝:行省制12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郡县制,郡县制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3元朝行省制度 目的: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4.从汉至元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后的科举制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的垄断、扩大官吏

7、人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管理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 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1.简述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变化: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根本原因

8、: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简述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背景及过程 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 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过程: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废除了土地私有制)3.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

9、耕的逐渐推广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原因 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一家一户)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最大特点)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铁犁牛耕自春秋战国出现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小农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和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始终占主导地位并长期延续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10、5.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及地位 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选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地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6.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7.分别列举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纺织:商朝,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远销亚欧“丝国”“丝绸之路”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纺织品的数量和质量逐渐超过北方 宋朝,花鸟

11、画的写实风格 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比例 明清时期,精密细致的缎 结构复杂而精密的画楼机 (明清时期,南方的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冶金: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两汉的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攻击;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成熟的青瓷; 北朝,成熟的白瓷; 唐代,南青被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全

12、国,涌现五大名窑和江西景德镇瓷窑;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 彩瓷(元始) 珐琅彩(清始)(唐代开始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大国”)8.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长期受农业制约2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兴起早、部门多、种类齐全、分工细、规模大、技术新、分布广与经济重心南移相适应 9.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10.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13、,是分散在城中;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11.明清商业繁荣最典型的特征:出现商帮(晋商和徽商)1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发展缓慢国内贸易(商业)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商业活动逐渐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政府的限制类似银行的柜坊、类似汇票的飞钱和纸币等较早出现明清时期出现一些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13.明清时期阻碍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政策因素: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海禁14.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

14、大的作用;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3.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 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1对统治者的要求:孔子: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仁政”荀子:“仁义”“王道” “以德服人”2. .民本思想:孔子: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 “民贵君轻” 荀子: “君舟民水” 3.伦理观:孟子: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善性,使人向善 4.老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哲学上: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