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5479214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 凡以知 人之性也 可以知之 物之理也 荀子 求知是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 2 A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C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D D 真理观真理观 E E 价值观价值观 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 A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客体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 对象 中介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 手

2、段以及运 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 从事社会 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结构 和 认识结构 5 主 客体的认识关系主 客体的认识关系 认识 认识 主体 认识 中介 认识 客体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人的对象化 对象的非对象化 6 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 人本身的自然力 情感和意志经验 知识 7 认识主体的动机结构认识主体的动机结构 求知欲望 理想追求 实践需要 8 主体客体 改造与被改造的 实践关系 反映与被反映的 认识关系 需要与被满足的 价值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 9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

3、节 1 确立实践的 目的和实践 的方案 2 通过一定的 实践手段把 方案变成实 际行动 3 反馈和调节 10 二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1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来源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来源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拿起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拿起 梨子 亲口吃一吃 梨子 亲口吃一吃 1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4

4、 行 知 行或实践 认识 实践 包括创新 15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桥梁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 实践 西红柿的食用之谜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16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正确的认识对 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 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实践认识 决定 指导 阻碍 17 唯物主义 认识论 唯心主义 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 1 2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8 德谟克里特的德谟克里特的 影像说影像说 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 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 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

5、于我们的感官 才产生了 感觉 他认为 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像 的事物是一致的 相似的 这样人的感觉与事物本 身也是一致的 19 亚里士多德的亚里士多德的 蜡块说蜡块说 古希腊最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的感 官就像蜡块 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 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 亚里士多德 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 但这只是潜在的感觉 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 才可能产生 现实的感觉 因此 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被动的 20 约翰约翰 洛克的洛克的 白板说白板说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提出了 白板 说 他认为 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 上面没 有任何记号 任何观念 外界事

6、物把它们的标记 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 就形成了我们的 各种感觉和经验 白板说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全 被动的过程 2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 在现实世界之外 有 一个超越经验 超越时空 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 人 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 人们关于理念世界 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 通过后天的 学习 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 孟轲认为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而 知者 其良知也 他说 仁 义 礼 智 非由外 我也 我固有之也 22 休谟的休谟的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英国哲学家大卫 休谟认为 感觉是我们唯一 知道的东西 他同时认为没有理由断定感觉是对外 界物质对象的反映 他说

7、人心中从来没有什么别 的东西 只有感觉 而且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 觉与物象之间的联系 因此 外界物是否存在 外 界物又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我们都是不知道的 23 康德的康德的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 要形成认识必须具备二 个条件 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引起感觉 用先 验的认识形式来整理这些材料 时空和十二范畴就 是这样的认识形式 他认为用时空和十二范畴整理 后的现象界就远离了自在之物本身 因此 我们的 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 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能被 我们认识的 24 唯心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 先验论先验论 坚持一条从 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认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

8、先于感觉经 验 先于实践的东西 先天就有的 孟子柏拉图 25 唯物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 反映论 是指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 识论原则 坚持一条从 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 两个 基本 观点 第一 认识是关于客观世 界的主观映象 第二 认识能够提供客观 世界的正确映象 26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机械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机械的反映论 机械反映 论的严重 缺陷 一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不了解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离开了 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27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能动 革命的反映论 能动 革命的反映论

9、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 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 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首先 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认为主体 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在此基础 上才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其次 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认为认识是一 个由不知到知 由片面到全面 由浅入深的充满矛 盾的能动反映过程 28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能动 革命的反映论 能动 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 第三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29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体 客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30

10、认识是反映性与选择性的统一认识是反映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认识是选择 建构与创造的统一认识是选择 建构与创造的统一 模仿 选择 建构 创造 主体客体认识 31 一 从实践到认识 二 从认识到实践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认识实践 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 C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2 一一 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实践认识 辩证关系 飞跃条件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 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 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33 1 1 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 由感觉器官直 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 物的各个

11、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 形式 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34 1 1 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三种形式 感觉 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 简单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35 1 1 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特点 直接性 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 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 感性认识是以感觉 知觉 表象这样具 体形象的形式 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36 2 2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 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

12、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 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 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F GM1M2 R2 37 2 2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三种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思维的 细胞 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已有判断推出新 判断的思维形式 38 2 2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特点 间接性 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 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 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 事物的间接反映 抽象性 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 象 而是以概念 判断

13、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 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9 3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直接性 生动性 具体性间接性 概括性 抽象性 表面的 外部的内部的 本质的 感觉 知觉 表象概念 判断 推理 低级阶段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 40 3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F GM1M2 R2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 依赖于 41 3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相互

14、包含 这花是红的 感觉 判断 42 唯理论经验论 特点夸大理性思维的作用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 代表人物笛卡尔 斯宾诺莎洛克 工作表现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3 4 4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勇于实践 深入调查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 实际的感性材料 44 4 4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制作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制作 加工 才能将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 加工 才能将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 4

15、5 5 5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包括情绪 情感 直觉 灵感 潜 意识 精神气质 洞察力 兴趣 意志力等 是人 的心理活动中非条理化 非程序化 非秩序化的方 面 1 激发作用 2 动力作用 3 诱导作用 46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都具有非凡的坚 强意志 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重 大的理论贡献 意志意志 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 47 王国维认为 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16、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 此第三 境也 境也 经过了 独 苦 悟 才能成就事业和学问 意志在这 个过程中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8 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 爱的渴望 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 罗素 古往今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无一不是对人 类和社会的发展前途极度关切和深切同情 正是有了 科学家的社会良知和道义的强烈的激情 使他们超越 了名利的桎梏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也让后人对他们 肃然起敬 情感情感 认识过程的特性成分认识过程的特性成分 49 二 二 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 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 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毛泽东 50 1 1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 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 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51 1 1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