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5513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杨圩中学 鲁琦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 胆怯(qi) 模样(m) 异曲同工(q)B称职(chn) 膝盖(x) 和煦(x) 不期而遇(q)C畸形(j) 祈祷(q) 驳斥(ch) 高瞻远瞩(sh)D氛围(fn) 愚昧(y) 诘责(ji) 杞人忧天(q)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惯例 伫立 僻静 情投意合B摆渡 双赢 褴褛 再接再励C安祥 喧闹 日益 记忆犹新D屏蔽 郁闷 端午 悬梁刺骨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今年的3月27日是“地球一小时”熄灯日,首都各界环保人士发出了当天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B开展“

2、爱我朝阳,传诵经典”清明诗文的诵读活动,旨在以清明节为载体,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朝阳人民的文化素质。C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D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往往与他的阅读量的多少有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D

3、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5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的设计。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 )(4分)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A独具匠心 B美不胜收C赏心悦目 D巧妙绝伦 6 阅读元好问的诗歌,回答问题。慷慨歌谣传不绝,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土默川。

4、(2)诗中说的这首“慷慨歌谣”指的是()(2分) A.白居易观刈麦 B北朝民歌敕勒歌 C王维使至塞上 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对元好问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热情赞美了中州的英雄气概。 B诗歌评价这首“慷慨歌谣”:慷慨、质朴天然、有英雄气概。 C诗歌描绘了一幅中国北方草原的天然图景,展现了草原的独特魅力。 D诗歌表现了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7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

5、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肉食者鄙鄙:(2)小惠未徧徧:(3)牺牲玉帛牺牲:(4)彼竭我盈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

6、)一鼓作气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1)条件:(2)过程:8低碳生活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

7、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

8、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

9、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17.阅读第段,说说我们要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的两个原因。(2分)18. 阅读第段,说说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19. 阅读第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的?(4分)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缔约国要按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材料二环保志愿者小于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我做

10、起”的号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们传输文件,少用或不用传真、打印机,而且办公室几乎每张纸都做到了双面打印等等,这样不仅节省纸张、节约能源,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的碳排放,还可以避免吸入复印机、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有毒物质。9游司马祠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走过芝秀古桥

11、,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

12、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

13、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