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5343840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05_06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编制组2016年5月前 言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指导各地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编制本导则。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生态评估、实施方案、生态修复和效果评价五部分。本导则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南通市园林局、徐州市市政园林局、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请各地

2、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目 录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基本原则11.4工作流程22生态评估32.1现状调查32.2问题分析42.3确定生态修复重要区域43实施方案63.1确定修复目标和指标63.2合理选择修复方式63.3明确近期建设重点73.4筛选工程技术措施73.5保障措施74生态修复84.1山体修复94.2水体修复114.3棕地修复124.4绿地提升145效果评价175.1评价方法175.2评价指标17导则中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及标准规范19附表1:城市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技术指标21附表2:城市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工作指标24附表3:城市生

3、态修复项目清单25附表4:城市生态修复项目汇总表26附表5:山体修复主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27附表6:水体修复主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32附表7:棕地修复主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37附表8:立体绿化主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41.下载可编辑.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各地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编制本导则。1.2适用范围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意见,城市生态修复是指合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修复城市中被破

4、坏的山体、水体,修复和再利用城市棕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布局,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与水文、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方式。本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开展城市生态评估,兼顾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要素完整性的同时,对山体、水体和棕地进行生态修复,并完善城市绿地系统。1.3基本原则保护优先 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格保护城市现存的生态资源,对遭受威胁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空间,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恢复城市生态功能,避免过分干预或再度破坏。规划引领 城市生态修复应在城乡规划指导下开展。将生态承载力作为

5、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城市各层级、各相关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内容。统筹协调 根据城市所处气候地带及其自然环境条件、现有生态问题的轻重缓急,坚持修复与保护相结合,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制定城市生态修复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做到统筹规划、分区施策、分步实施、协调建设。系统修复 坚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以完善绿地系统和山体、水体、棕地等重点修复工程为依托进行系统修复,同时树立“节约和保护也是修复”的理念,统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绿色发展措施,最终实现标本兼治。 1.4工作流程城市人民政府组

6、织生态评估,编制城市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修复完成后开展效果评价。图1-1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流程2生态评估基本路径:现状调查问题梳理和分析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分类分级确定实施生态修复任务的优先次序和空间区域确定生态修复项目和坐标点位。生态评估旨在科学诊断城市主要生态问题及其空间分布,是系统开展生态修复的基础。生态评估坚持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对象,以恢复、完善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山体、河流、湿地、绿地、林地等生态空间开展摸底普查,分析城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生态退化主要原因,分级分类梳理,并据此识别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确定城市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列出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

7、项目清单及其优先等级。2.1现状调查对城市自然生态本底,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1.自然条件包括城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动植物等生态本底、历史变迁的基础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等。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日照、降水、风向、风速、城市建成区热岛强度等。水文资料涉及水系格局演变、历史洪涝淹没区分布两个方面。包括水网密度、水系等级、水质监测数据、地下水位及补给区、泉水出露区、超采形成的地下漏斗区、水利工程设施分布、河道流量等。地形地貌资料包括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数据(DEM)。地质资料包括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分布区。土壤资料包括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分布及土壤受污染

8、情况。植被资料包括植物种类及其分布,各类生境条件植被覆盖和林相分布等。2.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种类和分布;重要物种栖息地和迁徙情况;湿地资源类型及保护状况。3.城市历史沿革包括城市的发展脉络、历史变迁、重要城市历史文化的承载地状况等。4.城市发展状况包括历年城市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水平、城市土地利用、交通以及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基础资料。2.2问题分析基于对城市生态资源普查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摸底,分类归纳总结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自然水体和湿地被侵蚀,城市水生态系统割裂;河湖水系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功能减弱

9、;水体自然岸线被破坏等。2.山体受损,自然植被和土壤受到破坏;存在滑坡、塌陷、地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和水土流失风险等。3.天然表土受到破坏;土层结构受损,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土壤污染,大面积的棕地造成城市土地浪费等。4.生物栖息地减少和破碎化;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及生物链稳定性相对差,抗干扰能力低下等。5.城市绿地系统破碎化,各类绿地缺乏有机联系,城市内外不连贯,可达性弱;城市中心区绿地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遭受侵占或破坏;公园绿地综合功能不强,应用植物种类偏少、配置欠合理,生态效益不强等。6.存在雾霾、沙尘等城市空气污染问题。7.乡土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生态环境原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10、等。2.3确定生态修复重要区域根据城市生态问题的分类分级梳理结果,进行生态空间识别,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地质灾害敏感区、城市绿化隔离区、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等重点区域进行图形叠加和分析识别。1.基于水资源保护、雨洪管理、水环境改善三个基本目标,叠加识别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划定水源保护区、河流廊道和湿地保护区域等。2.基于保护生物栖息地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目标,叠加识别生物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城市特定生物物种(包括濒危种和指示物种)栖息地适宜性分析,识别和划定物种栖息地以及迁徙廊道,以及严禁人类进入、活动的生物栖息地核心区和物种栖息地的缓冲区。3.针对城市泥石流、滑坡、崩塌(滑

11、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结合城市现状发展影响,识别并划定城市地质灾害敏感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4.结合城市现有涉及安全隔离的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如污水处理厂、环卫设施、输变电设施、管道运输设施、道路、铁路和轨道交通等,划定绿化隔离区。5.对城市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城市山水格局等系统梳理,识别并划定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基于确定的城市重点生态区域,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实施和监管,最大限度地保护对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园林绿地等城市人工生态资源;并将已经被破坏、自我恢复能力差、亟需

12、实施生态修复的山体、水体、棕地等生态空间确定为生态修复重要区域。3实施方案在城市生态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题研究,确定修复目标,科学构建城市生态修复指标体系(可参考附表1和2)。根据选定的城市生态修复方式,筛选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适宜技术及措施,预估工程量、投资量和实施周期,预测城市生态修复效果,明确保障机制和措施,编制城市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城市生态修复指标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中,城市生态修复项目应纳入城市建设年度计划,并尽可能优先实施。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应落实城市生态修复相关建设要求,对城市山水格局、视线通廊、整体空间形态、街区开放空间等内容进行管控引导。3

13、.1确定修复目标和指标1.针对现状问题,因地制宜制定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城市生态修复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分阶段实现。根据阶段目标,提出生态修复的技术指标和工作指标并合理赋值(可参考附表1和2)。2.基于生态评估梳理出的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生态问题及其空间分布,对照城市生态修复目标,将城市生态修复的阶段目标及其考核指标落实到具体地理区域及四至坐标定位,确定实施生态修复的先后顺序。主要包括城市山体、水体、棕地的生态修复和对城市绿地系统完善四大类。3.提出城市受损山体、水体和棕地生态修复和绿地系统提升专项设计指引,分解细化修复目标和考核指标,明确修复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建设任务。各生态要素的完整性直接关系

14、到生态修复效果,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和开展工程量预测时,既要统筹受损山体、水体的系统修复;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和开展工程量预测时,又要适当向周边区域延伸。3.2合理选择修复方式根据各受损地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的不同,选择以保护措施为主、以工程修复为主,以及在人工辅助下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1.对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严格执行生态保护要求,杜绝可能发生的人为破坏以及人工干扰行为,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对已造成较大生态破坏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工程修复措施,使生态系统向正向演替,促进生态恢复。3.对受到一定人为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尚在自然更新恢复能力之

15、内的区域,应尽量减少工程措施,优先采取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统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绿色发展措施,通过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避免对生态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使城市生态环境得以修养生息,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的自然恢复能力。3.3明确近期建设重点1.针对近期生态修复目标,明确近期生态修复建设的重点,研究制定实施生态修复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修复工程量、实施主体、进度安排、技术要求、考核指标等。2.建立项目储备制度,明确项目类型、数量、规模、建设成本和时序以及项目总量分类统计。项目清单和汇总表详见附表3、4。3.4筛选工程技术措施1.针对城市生态修复内容和建设时序,筛选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技术。2.对不同类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状况和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比对,优化技术方案。3.制订生态工程项目实施的技术路径、过程控制要求及后期维护管控要求。3.5保障措施建立多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修复相关标准体系;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化推进模式。4生态修复工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