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329055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 1 l随着现代科学及社会的发展 临床实验室检查 及特殊辅助检查的范围愈来愈广 人们对疾病 的认识更需要靠科学的方法与临床有机结合起 来 辅检能对我们临床疾病的病因 病型 严 重度 治疗效果及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说 辅检与临床息息相关 l目前我院检验科能开展的辅检项目 2 l临检室 血常规 血型 尿常规 大便常规 隐血等 l生化 血沉 抗 O 肥大氏反应 血糖 血脂 肝功能 肾功能 乙肝三系 尿酸 类 风湿因子等 3 血常规血常规 l血红蛋白 Hb 正常值 l男性 120 160g L l女性 110 150g L l 新生儿 170 20

2、0g L l红细胞 RBC 正常值 l男性 4 0 5 5 1012 L l女性 3 5 5 5 1012 L l新生儿 6 0 7 0 1012 L 4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临床意义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临床意义 l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l2 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l3 异常血红蛋白症引起红细胞增多 l4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双胎输血 母胎输 血 l5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心血管异常 法四症 l6 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骨髓生成红细胞增 多 见于肾母细胞瘤 l7 药物如大量应用可的松 维生素B12 钴盐 5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临床意义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临床意义 l1 由于造血原料不足

3、引起的营养性贫血 大红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 维生素 B12缺乏所致RBC Hb减少 l2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引起的贫血 如再 障 骨髓纤维瘤等 l3 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 溶血性 贫血 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 血症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各种酶缺陷 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如地中海贫血 6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临床意义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临床意义 l4 恶性肿瘤 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瘤 l5 严重感染时 如败血症 结核病 肠道感 染 呼吸道 泌尿系感染 长期慢性反复慢性 感染引起造血功能受抑制 l6 急性失血 如出血性疾病 血管异常 外 伤 溃疡病 妇产科宫外孕 各种术后及月经 过多 7 白细胞

4、白细胞 l白细胞正常值 l成人 4 0 10 x109 L l 6月 2岁 11 0 12 0 x109 L l新生儿 15 20 x109 L l白细胞分类计数 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 01 0 05 1 5 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 50 0 75 50 70 l淋巴细胞 0 20 0 40 20 40 l人体白细胞及粒细胞可随年龄 体质和生理状 态而年不同 小儿白细胞一般较成人为高 8 白细胞白细胞 l生理性变动 l1 年龄 新生儿初生时 白细胞总数1 5 2万 mm3 生后12 24小时达最高点 然后下降 一周时平均为1 2万mm3 至6岁时接近成人 水平 l2 剧烈运动 疼痛刺激 哭闹

5、可使白细胞计 数增设 l3 季节 冬季如较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中 后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复温半小时即可恢 复正常 9 白细胞增多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临床意义 10 x10 10 x10 9 9 L L l1 急性感染 特别是化脓菌 如金葡菌 溶 血性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感染时 WBC可达 20 109 L 常见感染如扁桃体炎 中耳炎 败血症 脓胸 肾盂肾炎 阑尾炎 流脑 狂 犬病等 l2 急性中毒 l1 代谢性中毒 常见尿毒症 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 l2 化学及药物中毒 如急性铅 汞 有机磷 洋地黄及安眠药物中毒时 l3 异体蛋白 如注射异体蛋白质及疫苗时 10 白细胞增多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临床意

6、义 10 x1010 x10 9 9 L L l3 急性失血与溶血 急性大出血时 白细胞 总数在1 2小时迅速增高 可达10 20 109 L 其增高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粒细胞 内出 血者如消化道大量出血 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 输卵管妊娠破裂等 白细胞增高较外部出血更 为显著 所以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作早期 诊断内出血的重要依据 l4 白血病与恶性肿瘤 也可使白细胞增高 l5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如严重外伤 手 术创伤 大面积烧伤以及血管栓塞 如心肌梗 塞 肺栓塞等 也可使白细胞增高 11 白细胞减少临床意义白细胞减少临床意义 l1 某些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如伤寒 副伤寒 某些病毒感染

7、如流感 人禽流感 疟疾 l2 某些血液病 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及 白血病时 l3 慢性理化损伤 如长期接触有毒金属 铅 汞 苯 某些药物如氯霉素 某些抗癌药物 可使白细胞减少 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12 血小板血小板 l正常值 100 300 x109 L l血小板减少 100 x109 L 10万 mm3 13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意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意义 l1 造血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 血病 慢性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瘤 勒雪氏 病 高雪氏病 脾功能亢进 DIC l2 感染性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 麻疹 细 菌性痢疾 肝硬化 败血症 亚急性细菌性心 内膜炎 结

8、核 蛔虫病 l3 物理可化学中毒 氮芥 环磷酰胺 磺胺 氯霉素 水杨酸制剂 放射性物质及广泛性 烧伤 14 肝功能肝功能 l谷丙转氨酶 ALT 31U L 5 6 mmol L称高血钾 l临床意义 l1 急性肾功能衰竭 l2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l3 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 l4 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 l5 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 26 l血清钾降低 3 5 mmol L 称低钾血症 l临床意义 一 钾盐摄入不足 长期低钾饮食 禁食或厌 食 l二 钾丢失过多 l1 严重呕吐 腹泻或胃肠减压 l2 大量排钾利尿剂及肾上皮质激素 l3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 l4 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

9、l5 代谢性碱中毒时肾排钾增多 l6 大量出汗也可经皮肤失钾 使血清钾降低 27 l三 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l1 心衰 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液体 细 胞外液被稀释使血清钾降低 l2 大量应用胰岛素促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 糖原时 细胞外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以保持细胞 内外的相对平衡 使血清钾降低 l3 急性碱中毒时 细胞外液的钾急剧进入细 胞内 使血清钾下降 l4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 细胞外钾 可转入细胞内发生低钾血症 l5 棉籽油性低钾麻痹症 在产棉区较多见 在同一地区多人同时发病的特点 血清钾明显 降低 四肢肌肉驰缓性麻痹 严重时引起呼吸 肌麻痹 28 l血清钠降低与呕吐 腹泻 大量放腹

10、水有关 不详 介绍 l血清钙降低临床意义 l1 甲状腺功能减退 l2 婴儿手足抽搐及骨软化症 l3 钙和维生素D缺乏症 l4 钙和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足 l5 肾脏疾病 l6 代谢性碱中毒时 游离钙减少 肾小管回吸收 钙减少 l7 低蛋白血症 恶性肿瘤 严重肝症 l血清钙增高常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9 血脂血脂 l正常值 l血清总胆固醇 CH 2 86 5 98 mmol L 5 17 mmol L l甘油三酯 TG 0 56 1 7 mmol L 1 71 mmol L 30 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的临床意义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的临床意义 l1 甲状腺功能减退 动脉硬化 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1、及高脂血症 l2 糖尿病患者 l3 慢性肾炎肾病期 l4 胆总管阻塞如结石 肿瘤 5 长期高脂饮食 精神紧张或妊娠期总 胆固醇可增高 31 总胆固醇降低的临床意义总胆固醇降低的临床意义 l1 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 l2 严重贫血的病人 3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严重营养不良时 32 甘油三酯增高的临床意义甘油三酯增高的临床意义 l甘油三酯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之一 80 的心肌梗塞病人有甘油三酯升高 l多见于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症 肥胖症 阻塞 性黄疸 糖尿病 严重贫血 肾病综合症 甲 状腺功能减退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 大量饮 酒后可甘油三酯升高 33 血糖血糖 正常值 空腹 3 89 5

12、84 mmol L 病理性血糖升高临床意义 l1 糖尿病 l2 其它内分泌疾病 如甲亢 巨人症 肾上 腺皮质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 l3 妊娠呕吐 全身麻醉 脱水 颅内高压症 颅脑外伤或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缺氧 窒息等 l4 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增高 血糖降低常见于血中胰岛素增高的疾病 34 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 l血清淀粉酶正常值 51 183苏氏单位 100ml l尿淀粉酶正常值 0 340苏氏单位 100ml l增高三倍对胰腺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35 出凝血时间出凝血时间 l凝血酶原时间 PT l凝血酶时间 TT 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l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

13、 36 l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 11 15秒 l超过正常对照级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l1 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l2 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如严重肝病 维生 素K缺乏 慢性肠道病如阻塞性黄疸 纤溶亢 进 DIC后期 37 l凝血酶时间参考值 8 14秒 l病人较正常对照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 l延长的临床意义 l1 患者在循环中ATIII活性明显增高 l2 肝素样物质增多 见于严重肝脏疾病 胰 腺炎及过敏性休克 l3 TDP增高如DIC时 l4 纤维蛋白原少于750mg L或者有异常纤维 蛋白时 l5 异常球蛋白增高 如复发性骨髓瘤 38 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参考值 24 36秒 l与正常对照组相差5秒以内为正常 延长10秒 以上为异常 l临床意义 l1 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以甲型和乙型血友 病阳性率最高 其它是接触因子缺乏 l2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 维生素K缺 乏 DIC 纤溶亢进 39 l纤维蛋白原含量适用于辅助诊断先天性和后天 性纤维蛋白缺乏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肝病以 及监测凝血酶药物治疗 40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