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告总结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325301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报告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报告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报告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报告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报告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报告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报告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报告总结 一、清晰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不断谋求突破和超越历史的年轮进入到21世纪初,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间抓住三次机遇不断开拓进取的浙江工业大学如何进一步突破和超越?古兵法云上兵伐谋。 自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就是我们学校在新的起点上清晰自身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不断谋求突破和超越的五年。 xx年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省份;要加快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省属高校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xx年4月,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在深刻剖析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学校自身发展基础的基础上,提出了未

2、来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把学校基本建成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任学校党委书记汪晓村在xx年暑期中层干部会议上“旧事重提”说,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根据发展要求,在xx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后面又增加了一个内容“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考虑,就是我们浙江工业大学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在浙江高等教育塔型或梯形体系中争取居于上端。 这个定位,反映在人才培

3、养的类型上,就是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培养精英人才;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就是要成为浙江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社会服务的生力军。 根据这一定位,这十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完成三个转变,即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从多科型向综合性转变,从省内知名向国内知名转变。 大的资源配置、政策导向都服从这个定位要求,有利于这三个转变。 在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一年后的xx年暑期中层干部会议上,学校就认真思考和谋划,“怎样根据发展目标的要求,破解制约我们发展的难题,突破可能出现的徘徊局面,使学校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xx年,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在全面把握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特征、内涵指标和发

4、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通过完善并实施四个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和谐校园建设规划),“聚精会神抓质量,科学发展建名校”。 xx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浙江工业大学,是我校发展史上的第四次机遇。 “省部共建”吹响了浙江工业大学向高水平大学进军的号角。 教育部对我校明确提出了“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的办学要求。 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是强省,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与“教育强省”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从教育结构和布局看,浙江只有一所研究型大学,这种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显然与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身份是不适应和不协调的。 处于浙江省属高校领

5、头羊地位的浙江工业大学理应率先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率先建成高水平大学,为推动浙江从高等教育大省转向高等教育强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国家未来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和方向、浙江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学校自身的发展基础与可能等深入全面研析,学校提出了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xx和xx年,学校围绕“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这一办学要求,持续认真思考在“省部共建”平台上我校新的发展定位,即“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这样一所大学”的根本性问题,谋划如何把握新机遇,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学校发展的新突破、新超越。 张立彬校长xx年暑

6、期中层干部会议上指出无论是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还是从浙江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角度讲,浙江必须建设若干所研究型大学。 处于浙江省属高校领头羊地位的浙江工业大学理应率先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率先建成高水平大学,为推动浙江从高等教育大省转向高等教育强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坚守大学精神,履行大学使命,在服务社会中求发展五年来,学校在建设国内知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和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过程中,始终把坚守和弘扬大学精神、履行大学使命放在突出的地位,坚持在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中发展自己。 坚持科学发展,抢占发展先机。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7、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解放思想、紧抓机遇、应对挑战中敢为人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经历了抓住三次机遇、实现三次转型,一次又一次推动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成功范例以后,在xx年又一次抓住了省部共建的机遇,我校成为东部发达省份中唯一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坚持特色办学,不断强化“立足浙江,对接区域,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 学校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主动适应区域特别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中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服务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在贡献中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选择浙江工业大学作为东部发达省份中唯一

8、的“省部共建”大学,是浙江省和教育部对我校办学宗旨的认可。 浙江工业大学作为我省省属高校的“领头羊”,为提升浙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 学校牢固确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人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维护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办学中始终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依靠人,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追求卓越,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教育的生命线。 学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抓质量、科学发展建名校,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任务,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

9、服务的全过程。 在xx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依据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高校办学质量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紧紧围绕“抓质量、建名校”这一主题,着力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办学结构,提高办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三创精神,在新的时期,更是把创新作为突破、超越的主要途径。 xx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四个创新工程(教育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管理创新工程、党建创新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大学精神,弘扬“厚德健行”校训。 学校始终坚守和弘扬大学精神,摒弃虚华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培育师生

10、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学校发展力量,“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宁静致远”、“引领社会”等理念深入人心。 三、注重体制改革,激活办学机制,持续保持发展活力五年来,学校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内部办学活力,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增添学校发展的勇气和信心。 学校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xx年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质量、建名校”提供制度保障,着力创建四个机制一是教学科研等效评价机制以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完善有利于调动教

11、学科研两个积极性的政策,努力构建教学科研的等效评价机制;二是学科交叉会聚机制根据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发挥多学科综合的优势,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积聚创新要素、形成特色品牌,实现技术、成果、人才一体化创新发展;三是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通过扩大增量,整合存量,优化投入,有效配置学校的人、财、物资源,提高资源投入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相关度,形成适合学校科学发展要求的资源配置机制;四是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发挥学校的学科和科研工作优势,试行学校布点(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学院定点(联系县、市、区)、学科团队建点(对接企业建立示范点

12、)的联动发展模式,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 给学院、学科更多的自我设计空间,特别是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学院和学科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可以更主动地围绕学校战略去思考学院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对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xx年,在充分吸收前两轮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实施了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建立目标责任制上以实行目标责任制为主要抓手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运行机制,制订和实施了以任期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推进“重心下移、分类管理、等效评价”,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了学院、学科的活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办学活力,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13、创造性,人、财、物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促进了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分解落实,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 张立彬校长对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了这样的概括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进行同行比较(竞争)和实现(相对)超越为重点,在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战略集中度(相关度)的同时,落实“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特色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又好又快地建设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简单而言,这个目标责任制,可以理解为“超越工程”。 四、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五年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辛勤的耕耘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自xx年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

14、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办学规模实现新的增长。 学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30000人,研究生近5000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0余人;新增本科专业11个,本科专业总数达到64个;新增学科门类2个;新增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 人才培养取得新的突破。 学校始终将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养为使命,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精细化进程。 五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30项,位居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前列;在浙江省属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绩效

15、考核中连续3年保持第1名,学校成为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个;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大奖105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20年获“全国大中专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不断优化学科布局,着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形成优势特色学科,学科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新增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新增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增2个博士后流动站,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学研究取得新的成果。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科研工作的集中度、系统性、影响力和整体水平,科研成绩硕果累累。 五年来,新增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2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被SCI、EI、CPCI-S三大索引摘录论文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学术排行榜60位左右。 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52项,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