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284587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项脊轩志讲义苏教版必修5(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 (今属江苏)人。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诵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其后20余年,8次会试不第。曾在嘉定(今上海嘉定)安亭江上讲学,世称“震川先生”。嘉定十四年(1565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作品代表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

2、志、思子亭记、项脊轩志。评价明代著名散文家,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二)人物轶事徐文长:贪读归有光归有光名扬海内,连恃才傲物的徐文长对归有光也肃然起敬。一日,状元出身的礼部侍郎绪大绶回乡招请徐文长聚会。可是从黄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长才迟迟而来。问其缘由,说“避雨一士人家,见壁门悬归有光今欧阳子也,回翔雒读,不能舍去,是以迟耳”。绪大绶命仆人取那轴归有光的文章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一)背景链接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

3、、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二)常识整理.文体常识志“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引,“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文学常识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

4、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文化常识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十五日,“十五”又称“望”。相关链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日称“望”,农历每月第十六日称为“既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2余自束发。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3持一象笏至。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宣德: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这是按照年号纪年法来纪年。相关链接古代纪年有“王公即位年次

5、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文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

6、中加点词的含义。(1)室仅方丈方丈:古今异义词,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2)雨泽下注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得:动词,得到过:动词,超过(4)顾视无可置者顾视:动词,环视置:动词,放置(5)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修葺:修补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周:用作动词,围绕(7)以当南日以:连词,表目的,用来当:动词,挡住(8)室始洞然始:副词,才洞然:明亮的样子(9)借书满架满:形容词作动词,摆满(10)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栏楯:栏杆遂:副词,就胜:形容词作名词,美景(11)偃

7、仰啸歌,冥然兀坐偃仰:俯仰啸歌:长啸吟唱冥然兀坐:静默端坐(12)而庭阶寂寂而:连词,表并列,不译(13)人至不去去:动词,离开(14)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明月:名词作动词,明月照斑驳:错杂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2)又北向,不能得日。(宾语前置,“向”的宾语“北”在前)译文:加上窗户朝北开,不能直接得到阳光的照射。(3)日过午已昏。(省略句,省略主语“室内”)译文:室内一过中午就昏暗了。(4)使不上漏。(省略句,省略了动词“使”的宾语“之”)译文: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落灰。(5)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

8、句,省略主语;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庭”本应放在动词“杂植”前)译文:我又在院子里夹杂地种植兰花、桂树、竹子。环节二:分析文理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的一项是()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旧时栏楯,亦遂增胜ABC D解析:选B是修葺后项脊轩的特点。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特点,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B“余稍为修葺”以下几句写修整后的小轩清静幽美,极富情致,流露出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C小鸟啄食的行为,本是动态,但“人至

9、不去”,则从动态中显示了静境。这就是用一件细小的生活现象,把“静”具体化、形象化了,进一步把环境静化了。D“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现在在这里读书的怡然自得的情趣。这一层用“悲”贯串。解析:选D错在两处,一是“现在”不对,作者回忆的是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的情况;第二是“悲”不对,这一层是用“喜”贯串。二、诵读课文第2、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是:这以前为:动词,成为一:数词作名词,一个整体(2)迨诸父异爨迨:等到异爨:分开烧饭,指分家(3)内外多置小门墙内:名词作状语,在里面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

10、4)往往而是往往:古今异义词,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而:连词,表修饰,无实义(5)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西:名词作状语,朝西逾:越过而:连词,表顺承宴:名词作动词,赴宴(6)已为墙,凡再变矣已:不久为:动词,砌上凡:总共再:两次(7)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大母:去世的祖母乳:名词作动词,喂养(8)先妣抚之甚厚先妣:去世的母亲抚:对待(9)室西连于中闺西:名词作状语,向西(10)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代词,你,你的兹:指代某处(11)呱呱而泣而:连词,表修饰(12)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为:介词,对相:指代性副词,代母亲(13)一日,大母过余曰过:访,探望(14)比去,以手阖门比:

11、等到以:介词,用阖:关闭(15)儿之成,则可待乎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则:连词,就(16)顷之,持一象笏至顷之:不久。之,音节助词,无义(17)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名词作动词,上朝(18)轩东,故尝为厨尝:曾经为:动词,是(19)余扃牖而居扃牖:关着窗子而:连词,表修饰(20)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得:能够殆:大概。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鸡栖于厅。(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厅”本应放在动词“栖”的前面)译文:鸡在厅堂内栖息。(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此”本应放在动词“居”前)译文:家里有个老婆婆,曾经在此居住。(3)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用

12、“也”表示判断)译文: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仆女。(4)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中闺”本应放在动词“连”前)译文:轩室的西边和内室相连。(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读书”后省略介词“于”)译文:我从十五岁就在轩中读书。(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判断句,语意直接表示判断,无标志词)译文: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它去上朝的。(7)轩东,故尝为厨。(判断句,“为”表示判断)译文:项脊轩的东面,以前是厨房。(8)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无标志词)译文: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被烧毁。环节二:分析文理7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作者“多可悲”的一项

13、是()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家有老妪,尝居于此A BC D解析:选C是一般陈述性的句子,叙说自己家中有个老婆婆,曾在这里居住。8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然”字转折,“多可喜”小结上文,“亦多可悲”引起下文。B第二段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祖母的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祖母之嘱,言犹在耳。C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生活往事。用“悲”贯串。D第三段叙

14、写自己在项脊轩的生活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能以足音辨人”说明作者对他的家人感情深厚,对每个人了解细致。解析:选D“能以足音辨人”说明作者在轩中生活的时间很长,表现了作者好静、勤学、深思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情。三、诵读课文第4、5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余既为此志既:副词,已经;在之后为:动词,写,作(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来归:嫁到我家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时:时常(3)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从:跟从,向或:有时凭几:靠着书桌学书:学习写字(4)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5)且何谓阁子也且:连词,表示又进一层的意思(6)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乃:副词,于是,就(7)其制稍异于前制:规制,格局于:介词,与,和(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名词作状语,亲手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其制稍异于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