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6576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北京市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 2015.3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2、,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

3、,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取材于辛文房白居易传【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转中书舍人,知制诰知:主持、掌管。B谈禅咏古,晏如也 晏:倒下,睡卧。C与胡杲李

4、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难懂。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老妪)解则录 B流闻(于)禁中C又言事,不见(上)听D.(居易)恃才少所推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因此当时内到宫廷,外至异邦,其诗名远播。B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C白居易在长安时,创作了许多篇乐府诗歌,规劝讽谏时事,皇上看到后,对白居易颇为赏识。D白居易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使他的仕途不顺,也是他“放纵诗酒”

5、的重要原因之一。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古人用“弱冠”来表示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到了二十岁,即要举行加冠之礼,以表示成年。B白居易仕途多舛,文中写授予他官职用“除”和“拜”,给他升官为“迁”,而降官则为“贬”。C白居易和元稹领导的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是当时影响很大的古文运动,他们二人并称“元白”。D“六义”指的是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诗歌类别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5下列对联不是关于白居易的一项是(2分)A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C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D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6、;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6.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的非凡才华?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言短句断句。(5分)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8. 根据诗文原句填空。(4分)白居易不愧为摹写音乐的高手,他的长诗琵琶行中“ , ”两句以声摹声,巧妙地定出了乐音达到高潮时的情形,形象可感,生动活泼。而文中提到的“刘白”中的刘禹锡曾在他的陋室铭中用“ , ”两句表现了自己交友的不俗。2、 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汉乐府中的诗

7、,完成911题。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注】这是一首悲情诗,写婚姻不能自主的痛苦。东西安所之:安所之,何往。这句是说往东呢还是往西。悲声命俦匹:因为不能和恋人在一起而悲痛。9. “乐府”本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 ;“乐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 。10.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句是说她在明月之夜,忧心忡忡,以至月已偏斜,

8、尚在辗转反侧。B.“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句描写了微风吹拂、罗帷飘扬的美妙景致,令人向往。C.“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句主人公深夜伫立,失声“高吟”,把满腔的幽愤向苍天诉说。D.本诗的重点是写怨愤,写出了主人公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那一声惊破夜空的愤怒的呼喊。11.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过程。(4分)3、 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9题。材料一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

9、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 ”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

10、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 ”活泼的庄子也说他“ ”,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 ”可见,中国古代哲人是“本能地找到了事物旋律的秘密”,而后又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创造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

11、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

12、墓的万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我们到郊外,看那山环抱的亭台楼阁,如入图画。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中国文

13、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取材于宗白华艺境12. 根据文意,将下面四句话分别填入材料一中第段横线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A B C D13下列关于材料一中“事物的旋律的秘密”的理解,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B人们将事物旋律的秘密”运用到我们日用器皿的装饰上,通过器皿上的图案花纹表现出来。C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是为

14、了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这与西方哲人不同。D泰戈尔认为发现事物旋律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是中国人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14下列内容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的一项是(3分)A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B人们让风水先生勘定自己居宅的地位和方向,是为了能够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来居住。C人们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灵魂变得粗野、卑鄙、怯懦。D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15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迥然不同。B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C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