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5154853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原创基础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阶级的诉求()A贵族阶层B地主阶级C游士阶层 D小工商业者2、中国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明于2015年在北京创办原道书院,书院中有一副对联“尊改良在启蒙救亡外,通经权于即用见体中”。该对联体现了( )A 其办学的宗旨是实现救亡图存。B其办学的目的是恢复传统经权。C 其办学的原则是追求经世致用。D

2、其办学的意义是推动社会改革。3、宋代出才女如李清照、魏夫人;妇女的家庭地位也比较高,为人熟知的河东狮吼典故就出自宋代;宋代的妇女也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科举制的发展。 B 理学的兴起。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环境复杂。4、“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5、陆王心学主张:

3、“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下列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言论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D“人有自主之权”6、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大多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评判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传统文化的没落 C 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D改朝换代的政治格局7、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下列关于明清科技与西方科技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

4、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专制文化的影响 农耕文化的影响 中古古代科技思想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影响 A B C D8、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他在红楼梦中说:“红尘滚滚,奈何不了一往情深;人欲横流,唯简单笃定不乱一心。”这种揭示“人欲,人性”的文化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A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B民间思想借助文学作品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内涵多样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9、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近代最大的就是军事工业,然而其生产不计成本,其管理腐败落后,其技术完

5、全依赖洋人,所产枪支李鸿章自己都不愿购买,反而带头继续购买洋枪洋炮。这反映了( )A 欧美枪支物美价廉 B 李鸿章崇洋媚外 C洋务运动虚有其表 D “中体西用”思想错误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C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D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11、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的思想,他不

6、同于康有为,虽然认识到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却因此而一味否认满汉矛盾;也不同于孙中山等,为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而过分夸大满汉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的民族思想根源于其忧国忧民的爱国心。B康有为的民族思想依然服务于其维新变法运动。C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D满清的专制统治是近代民族思想产生的根源。12、 康有为在的实理公法全书中提到:“人有自主之权”。这一观点已经接触到了人的平等和人的自主权利的真正现实问题。他的主张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相反,倡导个性、民权,与启蒙思想不谋而合。其思想反映了什么特点( )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性近代思想的启蒙性中西文化的融合性

7、民权思想的科学性A B C D13、 新文化运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学术批判,而是带有强烈偏激色彩和绝对化倾向的社会批判。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结果。 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C 新文化战将为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D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尚未成熟。14、 早期马克思主义只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五四运动后才逐渐自觉的把他当做改造社会的武器而广泛的传播。由此可见( )A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变化的。 B新思想的传播是艰难曲折的。C人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5、 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成熟的结果,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指出“党的目前任务

8、是争取群众而不是马上举行暴动。但是革命的发展将是很快的,武装暴动的宣传和准备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这一认识应出自(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16、1979年11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 )A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B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C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7、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

9、立的背景下提出的。B它主张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科技上的“百花齐放”,。C它的提出一直鼓励着文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在它的指导下诞生了一大批如乔厂长上任记等文学作品。18、 史学界普遍认为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能佐证其“发展”是:A反对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 。 B提倡自由平等。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宣传个性与天赋人权。19、 康德主张“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卢梭却认为“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这表明( )A康德比卢梭更倾向于理性。 B卢梭认为理性主义已经过时。 C两者的观点体现了矛盾无处不在。 D人文精神丰富多彩。20、文艺复兴时期的洛斯基在论贪

10、婪中写道:“我们所有的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放弃这个欲望,一切事业都会停止。”这反映了( )A与智者学派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复苏。C道出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D是个人主义的源头。21、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因此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这一言论( )A科学的分析了国家产生的原因。B有力的批判了“君权神授”理论。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为全人类描绘了美好政治蓝图。22、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归心中写道:“潮汐去还,谁所节度?”此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

11、们的思考和探索,最终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祖冲之 B李四光 C牛顿 D爱因斯坦 23、科学与技术一体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下列最能体现科学的指导作用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发电机的发明。B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推动了微生物学的进步。C“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推动了科学的进步。D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4、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指以忠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和揭发、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点的文学创作。它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在40-

12、50年代达到高峰。下列不属于其代表人物的是( )A法国的司汤达 B英国的狄更斯C俄国的普希金 D美国的马克吐温第卷(综合题共52分)2、 综合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题,东西方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自身的迷失,但在相互的碰撞与融合中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5分)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13、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4分) 材料二 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超出了旧的经济制度所能够承载的范围;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新式出版机构与介绍西方知识的图书增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仅靠教化的作用和世道人心的固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洋务派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采取的解决之道,客观上越来越背离儒家的治国之道,虽说洋务派非有意为之,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逐渐解体。 摘编自齐艳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研究(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一元文化解体

14、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元文化解体”的影响。(10分) (3)材料三 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状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现代社会不再像传统文化那样去追求正义与美德,相反,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大行其道。个人意志强加于人,单边霸权凌驾一切。为了克服和弥补人性缺陷而所做出的各种尝试和努力 ,一场旨在“克制人性放纵、构建和谐社会”的至善主义文化运动正在悄悄开始。这和当初中国的孔子及其弟子所发起了一场同样性质的,以克己复礼为内容的文化运动有类似之处。(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西方主流价值观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医治的良方?(4分)(4)材料四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在到“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