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46092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考中)浙江中医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防御功能: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和中和其毒素,防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免疫稳定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有些细胞不断的衰老.损伤和死亡,机体也不断的将他们清除,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稳与稳定。*免疫监视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把少量突变细胞加以消灭清除,防止癌变发生,也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生理性胸腺萎缩:胸腺随年龄增长而萎缩的现象,造成免疫力下降,故容易发生感染和罹患癌症。*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T细胞,B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抗原:是指能与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

2、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免疫球蛋白:也称为抗体(AB),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补体:是存在于新鲜血清中的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干扰素: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介导天然免疫(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3)诱导细胞凋亡(4)刺激造血。*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不同谱系血

3、细胞在分化成熟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CD: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意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黏附分子:是指有细胞产生,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糖蛋白或糖脂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TCR-CD3复合体:TCR-CD3复合体是T细胞抗原受体以共价键与CD3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原提呈细胞(APC):凡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4、,表达MHC分子,启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天然防卫。(1)生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 B细胞介导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对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应答情况是不同的。 再次应答与初次不同之处:(1)潜伏期短(2)抗体浓度增加快(3)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且持续时间长(4)下降期持久。(5)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6)再次应答所产生的主要为JgG类抗体,抗体亲和力高,且较均一。*超敏反应: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导致组织损伤和/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称为超敏反应。*主动免疫:经直接多次的抗原刺激建立起免

5、疫保护。*被动免疫:通过输入免疫效应物质建立免疫保护。*人工免疫:是人为方式输入抗原刺激物或免疫效应物质,使机体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可分为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正常菌群:在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也称正常微生物群。*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生长因子:是指细菌本身不能合成,而其生长又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出现由单个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6、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寄生或寄生现象。通常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成宿主。*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整个过程。填空选择#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禽类为腔上囊),胸腺。#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可随血流迁移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是由胸腺基质细胞如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与胸腺细胞(正在发育的T淋巴细胞)组成。#胸腺的功能:(1) 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2) 建

7、立免疫耐受的场所(3) 屏障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粘膜淋巴组织。#淋巴结的功能:(1)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居留地与接触抗原的场所(2) 过滤作用(3) 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脾脏的功能;(1) 虑血功能(2) 各类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3) 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场所#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 粘膜淋巴滤泡(1)膜细胞(2)抗原提呈细胞(3)B细胞2. 弥散淋巴组织(1)上皮内淋巴细胞(2)固有层淋巴细胞(3)固有层的其他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抗原性质:(1)异物性(2)特异性#根据抗原决定簇的结构或识别特点等可将其分为(1)构相决定簇与顺序决定簇(2)功能性决定簇与隐

8、蔽性决定簇(3)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2)宿主方面的因素(3)免疫方法的影响#抗原的种类:(1)异种抗原(2)同种异型抗原(3)自身抗原(4)异嗜性抗原#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膜型。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包括两条相同的的重链及两条相同的轻链。#在IG分子上有3种抗原决定簇,即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抗原决定簇,分别位于IG分子的V区和C区。#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二,激活补体。三:结合细胞表面的

9、FC受体(1)调理作用(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3)中和作用(4)介导I型超敏反应(5)通过胎盘#黏附分子以受体和配体相对应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黏附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命名的。#APC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与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前者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B细胞,后者如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肥大细胞#人工主动免疫制剂:(1)灭活(死)疫苗(2)减毒活疫苗(3)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

10、0.3%0.4%甲醛处理制成。原则上死疫苗不能和活疫苗同用。#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作用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 P117 表格#细菌按外形分为:1.球菌2.杆菌3.螺形菌#对微生物学的实验器具、培养基,必须以杀灭芽胞为标准进行彻底的灭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所提供的元素可分为: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细菌按需氧的不同分为:1.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支杆菌、霍乱弧菌)2.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内毒梭菌、脆弱类

11、杆菌)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发酵系统,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类)#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1.迟缓期2.对数期3.稳定期4.衰亡期#热力灭菌发:1.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2。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气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病毒:病毒的大小以纳米作为测量单位,核酸构成病毒的核心。*核衣壳:核心与衣壳构成最简单的病毒体#病毒以自我复制方式增殖,其过程大致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真菌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大类。菌丝:多细胞真菌的孢子在适宜环境下长出芽管,芽管延长呈丝状。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真菌致病性类型:1.致病性真菌

12、感染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4.真菌性中毒症5.真菌毒素与肿瘤皮肤感染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其侵犯部位主要在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甲。#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化学性和免疫反应性损伤#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日疟原虫生活史在人体内的发育分为红细胞外期(肝细胞内发育增殖)和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发育增殖及配子体形成)。简答!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

13、)补体的溶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可以通过特异和非特异的方式来介导机体的抗感染效应。(2)炎症介质的作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的或许片段来引起过敏症状。(3)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补体成分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4)免疫调节作用:补体可对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发挥调节作用。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类物质。细胞因子具有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活性作用,具有调节细胞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和肿瘤消长等多种生物效应。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分泌是一个短时,自限的过程。分泌形式主要为自分泌或旁分泌,少数表现为内分泌。细胞因子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

14、协同性。细胞因子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HLA的分布:HLA I类抗原广泛表达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及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表面,但在神经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HLA II 类抗原主要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如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等。HLA的功能:(1) 参与抗原加工与提呈(2)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 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4) 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MHC抗原参与早期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T细胞必须与表达自身MHC I类。MHC II 类抗原的胸腺上皮细胞

15、接触,才能分化发育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免疫细胞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的表面膜分子是形成T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构成“免疫突触”的膜分子簇群。!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四型:I型,即速发型超敏反应。II型,即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II型,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IV型,即迟发型超敏反应。I型特点:速发速退,反应强烈,表现类型多样化,不留痕迹。II型特点:速度以分钟小时计时,发生位置在细胞上,常常发生于血液中。III型特点:发病时间较长(2)以血管炎症为主IV型特点:范围广,发作以疼痛为主,留下损伤。青霉素可引起:I,II,III,IV型超敏反应链球菌感染肾小球炎引起:II,III,型,共同抗原反应。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IgG:三聚体,在血清中含量最多约占血清免疫蛋白总量的75%。同时IgGG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是唯一一种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起重要作用。IgM: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IgM主要存在于血管中,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A:局部抗体。分为两型:分泌型是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血清型IgD: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