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3922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整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是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教育学说,是一种旨在解放思想、避免专门化和“准备生存”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未来的专家、技师、教授,而是培养能够自由的对新的变化的境遇独立做出正确判断的人。对于受教育者,它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的价值。2. 高低语境: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的讲,只有少量的信

2、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这也就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进行交际。3.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4. 维也纳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形成于维也纳,以古典风格为标志的一个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

3、多芬。5. 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区分家族内部每个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家庭内部形成了“大宗”与“小宗”两支血缘体系。在家族的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6. 聚族而居:最初是以母系血缘,后来又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将属于同血缘的人们组合在一起,维系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血缘家族。7. 中国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战国时期的司南。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8. 古代五礼:中国古代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

4、礼。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9.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10. 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11.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12.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13三朝五门:五门:外曰皋门,二曰库门,

5、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二、简答1.中国文化的总特征。 中国文化的世俗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造就了中国非宗教的世俗文化。 中国文化群本位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本位和国家一体制,造就了中国文化群体本位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道德中心倾向。中国传统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点之一,是极度重视血缘的纽带作用,儒家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

6、一体的宗法礼教,道德在其中居支配地位,形成了中国文化道德中心的倾向。 社会政治和文化权威的一元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权威是君权,而文化权威则是儒家。 中国文化封闭性和保守性。中国地理条件的闭锁和文化的孤立发展,形成了封闭性的文化和华夏中心论。2.中西教育价值观存在哪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差异:中国注重调和社会和自我、重知识的应用价值、重教育的世俗性;西方则注重个性自由和主体意识、重知识的内在价值。重教育的宗教性。 方面:经济基础和政治方式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不同;哲学观的不同;思维模式不同。3.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字。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

7、者于一体的特性。4.中西婚礼仪式的差异 中西婚礼习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差异。一、颜色与氛围差异。中国婚礼仪式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把象征着吉祥和兴旺的红色贯穿始终。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象征了新人幸福吉祥。西方婚礼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从氛围上看,在我国,越是嘈杂的声音越被认为热闹,新人们才能得到越多人的祝福,因此在婚礼那天是鞭炮声不绝;而在西方,教堂里播放的婚礼进行曲是柔和安详的,在音乐播放期间,整个教堂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婚礼在一中非常严谨的气氛中

8、完成。二、观念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来自于其伦理道德。“天作之合”的婚姻观是出于中国传统世俗婚姻观归于天的思想。西方婚姻伦理观是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文化的交融,由此而发展到现代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关系,其核心内容是为爱而牺牲。西方的婚姻是十分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的展现,是人性自然的发展,完全由人的自然倾向和自由选择所把握。5.中西教育模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中国教育重同一性,西方教育重多样化。中国是以群体文化为主,而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个体主义。第二,中国教育重持久稳定,西方教育重变革创新。中国历史文化“求久”、“拒变”的特性压制了国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西方人看重独辟蹊径、标新

9、立异,喜欢新奇且富于创新精神。第三,中国教育重权威,西方教育重平等。中国教育思想中带着等级和权威观念,西方文化中显著特征就是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6.中西神话的渊源有哪些不同1. 中西神话的不同的渊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不同。中国属于自发性强的独立起源的第一代文明,神话的自发性特别强。而希腊神话则是属于继承性强和派生型的第三代文明,所以它能吸收和承袭各个先于自己的先进文化圈的许多遗产。二是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属于以农业立国的古老内陆国家,整个民族相对比较封闭、内向一些,所以自发的农耕的内陆文明创造了中国的神话。而希腊处于地中海沿岸,是一种海洋文明,文化开放且多元化,具有海外贸易和海外殖

10、民的传统,所以更容易广泛汲取其他民族文化要素,包括神话要素。三是保存和流传过程不同。中国古代的文化带有强烈的自发倾向,自发而复杂的象形文字系统发展缓慢,使用起来不像希腊等国家借助其民族文字形成的拼音文字系统那么方便。而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作为诸子百家表达他们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希腊神话却大部分是由民间唱诗的歌手所传承的,后来又经过诗人和戏剧家的加工创作,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加入个人的想象和润色,而且由于他们的生活和职责又要求他们必须以故事情节和内容丰富取胜。7.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各自特点 农耕文化:受制于自然,以农耕为主,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聚族而居,宗法制度,具有极强的向心力

11、、凝聚力和排外性。地域相对封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统治。乡土观念重。 游牧文化:地域辽阔,游牧经济,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流动性强,受天气影响较小;商品互市。地域,家族辈分观念较薄。游牧性民事帝国,军政合一。游牧民族极富冒险精神,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好发动战争,具有挑战性和侵略性。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三、论述题1.“六艺”和“七艺”教育异同六艺和七艺,是中国和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 中国的六艺有两种含义: 1,周礼的古六艺指夏、商、西周时代贵族教育的六门学科礼、乐、射(箭)、御(驾车)、书、数。 2,孔子提出的春秋以来的六艺指的是六经:诗经尚书易经乐经

12、春秋。 西方的七艺又称“自由七艺”,(liberal arts),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 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两者根植的文化土壤不同,反映在具体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共同点如下:第一,两者的产生都源于功用价值。中国“六艺”的产生是和早期人们生活需要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现实意义。“礼”是为了规范人们的道德,维护社会秩序;“乐”满足人们抒情的需

13、要;“射”“御”是为了从事狩猎活动,获取食物;“书、数”是为了传授生产劳动技能。西方的“七艺”中,文法、修辞、逻辑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家、商人和外交家,满足希腊民主政治的需要。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则是为了训练军事人员,满足实战的需要。第二,两者都以整体素质的培养为目的。“六艺”与“七艺”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人才,两者中都包含了德、智、体方面的教育内容。“六艺”中“礼、乐” 是德育,“书、数”是智育,“ 射、御”是体育。“七艺”中的“三艺”算术、几何、天文是智育教育,音乐陶冶心灵、启迪心智,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都偏重于人文学科的发展“ 六艺” 以“礼、乐” 为核心,贯彻伦理

14、道德的教育,除了“ 数”之外,其他五艺都是人文学科。西方的“ 七艺” 在形成早期,古希腊人也只注重“ 三艺” 文法、修辞学、逻辑学(辨证学)的发展,而忽视了包含自然科学的四艺。第四,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中国夏、商、周时期,学校由国家开设,教育是奴隶主贵族的权利,“六艺” 教育史为奴隶主政权培养官吏,为巩固政权服务。古希腊、罗马的“ 七艺” 教育也是为贵族开设,培养保卫城邦的良好公民,当时的教育被贵族所垄断。“六艺” 与“ 七艺” 教育从产生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不同:六艺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七艺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2. 举例说明东西方送礼文化特点 中国人送礼往往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既它的

15、实用价值,而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给新婚夫妇送礼,过去常常是被面、床单、桌布等。即使是送高雅礼品,中国人也十分注重其实用价值。比如字画、邮册,往往不在乎对方是否欣赏,而在于它们的收藏价值。 西方人送礼往往注重礼品的纪念价值,注重礼品的包装。确切的说,中国人送的是礼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纪念品。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给女主人一束鲜花、一盘CD。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礼物的轻重或礼品的价格的高地,而是礼品的纪念意义。3. 中西节日习俗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简单列举中西方节日。整体上看,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节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有:第一是节日习俗的起源与目的不同。从起源上看,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原始崇拜。

16、禁忌迷信、祭祀、宗教与神灵信仰等方面,主要目的则在于祈求自身的吉祥幸福;西方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也有为自己祈福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缅怀上帝、求其保佑。第二是节日习俗的主题与内容不同,中国主要以吃喝为主题,许多节日有相应的节日食品;西方国家主要以玩乐为主题,许多节日都少有相应的节日食品。中国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西方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情人节。4.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评价该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作用元代,著名旅行家、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游历了中国等东方国度之后,记录下许多见闻。后狱中的同伴比萨人鲁思梯谦先生根据其口述,著成马可波罗游记。正是因为马可波罗的介绍,使得西方人比较直观、形象的了解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