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5116962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位与作用(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 农民阶级是主要革命力量, 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 是无产阶级的主要团结力量。 他的作用是在共产党的领 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对中国苦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党成立初期, 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这样有利 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 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 收起义失败后, 毛泽东创

2、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 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1928年的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毛泽东分析了处于白 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 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 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提出“工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 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 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 但是中国革命肯定 会很快发展起来。 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 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 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在战争和战略问

3、 题 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 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的 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而是走相反路线。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及其内容。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发地半封建社会里,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 那样, 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 公开的合法斗争, 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 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地要斗争形式只能是

4、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 的武装, 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 解决家民的土地问题, 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摧毁 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发庞大的反革命军队, 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而农村 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在农村长 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 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才能 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 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走农村包

5、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 政治、 经济、 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地半封建的大国。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 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这就为在农村 建立革命根据地担供了条件。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 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 而 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 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 绵不断的军阀混战, 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的发展的缝隙。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 武装斗 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6、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中心内容; 武装 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 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革命对象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目的并不是反对资产阶级,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而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 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包括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注意:之所以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不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 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和外 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旧式富农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 垄断

7、性,就是说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其实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 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 但是它却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革命。考点 3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 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这主要是 由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1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 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 , 是中国革命队伍 的主力军。(2 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 着军装的农民。(3 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 , 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 击战争。考点 4农村包围城市 ,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 中国革

8、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 定的 , 其基本依据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中国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 亦即原因和条件。1928年 10月和 11月 ,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 山的斗争等文章中 , 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 ,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一基本国情是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条件。第二 , 国民革命为红色政权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 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第三 ,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 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

9、存在和发展的又一 客观条件。第四 ,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 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 观条件。第五 ,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 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 前提和根本保证 , 是关键性的主观条件。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1936年至 1939年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 , 系统地论证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第一 ,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在对内 没有民主 , 对外没有独立的情况下 , 中国只能走

10、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 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 , 而工人阶级人数很 少 , 无法单纯依靠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中 国革命必须深入农村 , 发动武装农民 , 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第三 ,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 , 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中国革命只有在农 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 , 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是惟一正确的选择。(2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以土地革命为 基本内容 ,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 以

11、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 合。三者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 成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1,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 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 , 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 . 太平天国运动 , 义和团运动 ,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 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 , 配合了北伐战争 . 根据地的广大农民 , 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 踊跃参军参 战 , 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

12、供了保障 .2,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 , 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是小生产者 , 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 , 具有狭隘性 , 保守性 , 自私性和分散性 , 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 (没有理论指导 , 政治上 (提不出彻底的纲 领 , 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 , 组织上 (宗派主义 的致命弱点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 ;b. 政治上提不出切实 可行的革命纲领 ;c.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d. 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 的革命领导核心 .3, 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 ,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 斗争的失败 ,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 毛泽东指出 , 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 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 下载可编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