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28043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 1下面各组中加粗的字,全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觉解教条自强不息 B慰藉迥然蹉跎岁月 C瞻望朝暾千载难逢 D难堪媒聘一针见血 2下列文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精致习贯惭愧汗颜 B功利追溯万古更新 C斜晖厮杀光霁日明 D迟钝溘然手足无错 3下列句子中,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可是人的对于_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_,特别暗淡。 爱因斯坦说,他正在苦心推敲相对论的某些变化,他的退休决不会_这项工作。 A超越忧郁中断 B超过忧郁中止 C超越忧伤中止 D超过忧伤中断 4下列句子中,加粗

2、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由此可见,对往事的回忆,在人性中是多么积重难返。 B在生活中达到了满意这本身是一种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C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感同身受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D他没有这样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赶来的大夫太难堪。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年左右前濮水边上发生的一幕。 B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C所以他做的各种事,功利对于他有意义。 D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出世而又入世的。 6下列句子中,衔接得

3、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吾浩然之气”的一句里看出。_经他解释,_。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_。 这种道德力量 道德这种力量 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纯系外在的观察而产生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也就是宣示孟子能做圣贤 AB CD 二、(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武宗时,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

4、。时省臣董田事,亡作威福,郡县争赂之,凯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傣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方史。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主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目之曰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犹大人甔(d4n,坛子)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春夫、礼部尚书。 注饶:饶州路总管。 7

5、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适盗贼充斥适:恰巧 B失申之责申:申辨 C至则厉风纪厉:使严明 D时省臣董田事董:监督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 求其罪无所得 以余禄施其族党 A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相同 9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是 长负直气劭农兴学 A长大后具有正直的品性劝勉农民兴办学校 B长大后具有直爽的性格劝勉农业生产,兴办学校 C长大后具有正直的品性劝勉农业生产,兴办学校 D长大后具有直爽的性格劝勉农民兴办学校

6、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卜天璋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河患遂弭将中以危法目之曰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饶独无有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AB CD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卜天璋提任饶州路总管时,本着听民自便、不加干扰的原则处理政事,致使饶州民心大悦,版籍为清。 B卜天璋告老还乡后,把做官时攒下来的俸禄都帮助了族人和乡亲,他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而感到平安喜乐。 C郡县争赂省臣,卜天璋却不肯这样做,招致了省臣的忌恨,省臣想利用职权来诬陷他,判他的罪。 D县里闹荒时,卜天璋要开仓赈救百姓,同僚们坚持不能发放,卜天璋虽然有所顾虑,最终还是发放存粮救济百姓。 三、(

7、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

8、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

9、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12什么是“意境”?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

10、,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 13根据“意境”的概念,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

11、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目的是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14列说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诗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但在最末一句,却渗透了无边的惆怅。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15阅读全文,找出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

12、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是意境显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见,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第卷(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

13、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嵋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

14、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