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24567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潍坊二模语文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潍坊二模)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语 文 20134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矩(j)形 翘(qio)首以待 歉收 徇私舞弊 B.晕(yn)车 焚膏继晷(gu) 账目 明火执仗 C.暴露(l) 锃(zng)光瓦亮 切蹉 挑肥拣瘦 D.蒙(mng)难 泥(n)古不化 坐镇 少安毋躁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人,必定像郑板桥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一样,矢志不渝,不屈不挠。 B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室内卫生:保持地面、家具及墙壁整洁,保持室内

2、空气流通,每天开窗换气l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C.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不阅读便不能长精神。 D.专案组已查实,翟振锋一家曾拥有的31处房产(含2处在老家新密市的自建房,无房产证)已出售7套,现有24套,无一套是经适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石垣市市长中山义隆不惜以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赌注,竟然拿钓鱼岛申遗以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行为令人不耻。 B.朝鲜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进行核试验,韩国起动应对边境辐射应急程序,展开辐射监测工作。 C.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生活在雾霾环境中,即使敛

3、声屏气,也免不了吸入有害物质,使身体受到伤害。 D有关房价调控的地方政策迟迟不能出台,这或许是一种引而不发的调控艺术,但住房事关百姓福祉,政府部门还是应尽早明确政策。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见到过西双版纳绿得发黑的原始森林,也见到过共安岭上被白雪覆盖的红松和榉树。热烈而又深沉,成为我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礼物。 但那些生长在每个人的旅途上的树不是我的树, 但这些生长在每个人的旅途上的树不是我的树, 楼房前面的两棵果树石榴和枇杷才是我的树。 我的树是楼房前面的两棵果树石榴和枇杷。 太阳每天静静地照耀着它们, 它们每天静静地被太阳照耀着, A B. C. D5.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日,成龙连发四条微博,表示正在考虑把他收藏的20年前的10间古建筑中的4间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消息一出,争议四起。 B.汽车长期停驶放置,金属部件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以及腐蚀性物质的共同作用造成锈蚀,因此要及时清除汽车上的灰尘和水分。 C.亚洲一直是禽流感的重灾区,虽然原因不明,但这种“亚洲恶梦”应该与亚洲特有的自然环境、养殖方式及防疫体系有着重大关联。 D.虽然王梅一向对我心存芥蒂,处处设防,时时戒备,但我会积极寻找机会,与她沟通交流,以实际行动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汪为胜

5、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

6、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申,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 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 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

7、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洽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采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迭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认为绘画应“取其意气所到”。倪瓒所提到的“逸气说”

8、,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求抓住“远”这一特性,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遭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成为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

9、代价。 (选自2013年2月28 日美术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D.哲学精神在古代许多山水画大师的创作中都有体现,所以历代画论都有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 7.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

10、水画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扛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浓厚的高隐成分。 c.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他们的主张体现了古代先贤认为心得思维产生于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这一智慧。 B.宋代文人画家颇受道家

11、思想影响,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就是一种写实性山水画作,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哲学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舟人传(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0。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

12、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 “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

13、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2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于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3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14、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7”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刺船:用篙撑船。三泖:湖名。倩:古代男子的美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且彼髯复何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彼髯恒卧篷橹问,虽风雨无所苦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