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502391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道家思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哺育陶铸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哲理和信仰体系。道 家 先 秦 各 学 派 中 , 虽 然 没 有 儒 家 和 墨 家 有 那 么 多 的 门 徒 , 地 位 也 不如 儒 家 崇 高 , 但 随 着 历 史 的 发 展 , 道 家 思 想 以 其 独 有 的 宇 宙 、 社 会 和 人 生 领悟 , 在 哲 学 思 想 上 呈 现 出 永 恒 的 价 值 与 生 命 力 。道家是由老子创立,而庄子是集大成者。二者的思想既有共同处,也有不同点。首先,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

2、县厉乡曲仁里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 ,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 “反者道之动” ,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 ,而“无”为基础,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以其上食

3、税之多”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 ,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汉族,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河南商丘人)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

4、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 、 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关 于 庄 子 的 思 想 , 史 记 说 : “其 学 无 所 不 窥 , 然 其 要 本 归 于 老 子 之言 ”。 庄 子 和 老 子 一 样 把 “道 ”看 作 世 界 最 高 原 理 , 认 为 道 无 所 不 覆 , 无 所不 载 , 自 生 自 化 , 永 恒 存 在 , 是 世 界 的 终 极 根 源 和 主 宰 。 他 说 : “夫 道 ,有 情 有 信 , 无 为 无 形 , 可 传 而 不 可 受 , 可

5、得 而 不 可 见 ; 自 本 自 根 , 未 有 天 地 ,自 古 以 固 存 ; 神 鬼 神 帝 , 生 天 生 地 , 在 太 极 之 先 而 不 为 高 , 在 太 极 之 下 而 不为 深 , 先 天 地 生 而 不 为 久 , 长 于 上 古 而 不 为 老 。 ”他 继 承 了 老 子 “道 ”无 形无 象 的 思 想 , 认 为 道 是 虚 无 的 实 体 , 他 说 : “道 不 可 闻 , 闻 而 非 也 ; 道 不可 见 , 见 而 非 也 ; 道 不 可 言 , 言 而 非 也 。 ”( 知 北 游 )因 此 , 他 认 为 不 可能 给 “道 ”提 出 明 确 的 规

6、 定 。 他 说 : “道 不 当 名 ”, 即 使 取 名 为 道 , 也 是“所 假 而 行 ”。 ( 知 北 游 )在 “道 ”和 “物 ”的 关 系 上 , 庄 子 思 想 也 具 有二 重 性 。 一 方 面 他 继 承 老 子 , 认 为 万 物 产 生 于 形 体 , 形 体 产 生 于 精 神 , 个 别精 神 产 生 于 绝 对 精 神 “道 ”。 他 说 : “夫 昭 昭 生 于 冥 冥 , 有 伦 生 于 无 形 ,精 神 生 于 道 , 形 体 生 于 精 , 而 万 物 以 形 相 生 。 ”( 知 北 游 )一 方 面 他 又 发展 了 老 子 思 想 中 即 气

7、以 言 道 的 合 理 内 涵 。 他 说 : “通 天 下 一 气 耳 。 ”( 则阳 )认 为 道 即 气 。 他 强 调 “道 无 所 不 在 ”, 并 用 “周 、 遍 、 咸 ”三 字 形 容 。认 为 道 作 为 世 界 的 终 极 根 据 , 不 是 存 在 于 天 地 万 物 之 外 , 而 是 一 切 事 物 的 内在 原 因 。 ( 田 子 方 )与 老 子 用 “夷 , 希 , 微 ”混 而 为 一 谈 形 容 颇 为 不 同 。齐 物 论 是 庄 子 哲 学 的 核 心 思 想 。 它 是 一 种 齐 彼 此 、 齐 是 非 、 齐 物 我 的 相 对 主义 理 论 。

8、 他 改 造 了 老 子 关 于 对 立 面 互 相 转 化 的 思 想 , 把 事 物 的 运 动 、 变 化 加以 绝 对 化 。道家创立了中国最重要、影响最深的本土宗教道教。道德经是道教奉行的圣典。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道教的其中一条教义清静寡欲。这条教义来源于道德经 ,其中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 ,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学道修道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体性。修道,就是要通过清静寡欲的方式,由浊返清,使人心清宁明静,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达到“道”的最高境界。但要更正一下,所谓寡欲,并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要,而是要求人们对世俗的名利、声色

9、、财富的所求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用极端的行为去猎取,不要有非分的念头和过分的奢求。道德经中说:“咎莫大于欲得” 。意思是说,灾祸的发生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嗜欲。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呢?有多少的贪污腐败,都是由于官员的贪得无厌而造成的;有多少的灾祸悲剧,都是因为人永不满足的“欲得”而造成的?最近频频有名人被披露学历造假,甚至还有职称评委公然收受贿赂,如今学生的文章,研究成果抄袭的现象已成常态,如此,这些可以说是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由于人们过分的“欲得”引起的,人们想要的太多,但是付出的却是太少。如今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社会的越来越功利化,使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所以我认为道家的“清净”思想给了我们很好的解决方式,(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和谐共处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教义,就是天道承负说,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天道的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人作恶和嗜欲造成的,并给后人、自然界以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避免危害和灾祸,人们应当学道、修道,以解“承负”之厄。学道修道就是要求人们遵循 “道” 的行为准则,按“ 道”意来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利世利人。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要么赤旱千里,要么洪水汪洋,祸及人类生存及后代子孙,这就是“ 承负” 的注解之一。)这也是我最喜欢和感受最深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