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03624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项目策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社团联合会2014三下乡策划一、 背景概况1.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考察指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我们的知识;通过三下乡的锻炼,增长才干和社会阅历,增长自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我们团队将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这次“赴美丽中国”计划。2. 位于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在古村落内,传统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卵石路面,使商业街极富特色,繁荣的商业街和宁静的巷弄,构成了落内

2、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是不可多见的徽州古商业街。而事实上,是古时徽商出入徽州府的咽喉要道,也是当年喧闹一时的徽商往来奔走于江浙与徽州的关卡。徽州与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联系全靠新安江这条唯一的黄金水路。因此,渔梁古村因紧靠新安江而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和商业街区。可是,随着解放前后,歙县修建了通往杭州的公路,新安江下游又建起了大型水电站,渔梁通往钱塘江的水运航线被人为“割断”,繁荣百年的渔梁自此衰败下来。尽管它在2005年9月入选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但它并未因此而重焕新发,相反,环境的污染、经济的落后以及旅游业的开发使得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古村

3、落正在被推向存续的严重危机中。3. 面对古村落文化现今所面临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有对其独特的见解与思考。借此三下乡机会,我们团队将赶赴,就文化传承展开一系列的走访和调研行动,亲身感受徽州古建筑古文化,就保护文化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4. 作为一个旅游开发村,一定有着其独特的三农建设特色,对其以旅游带动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探究,将会成为其他村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二、 主题与目的【活动主题】通过走进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美誉的,寻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感受源远流长的徽商文化,探讨“古村落保护”及“水污染”问题,表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发扬大学生面对环境污染现象及

4、古村落保护问题勇于思考、敢于担当的精神。【活动口号】传承徽州文化,保护自然环境,美丽中国,你我同在!【活动目的】1. 宣传古建筑保护知识,增强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通过与相关保护单位交流来了解当前古建筑保护工作现况。2. 通过交流了解古村落排水系统及新安江污水来源,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3. 领略徽州文化,感悟徽派建筑艺术,学习徽商精神。鼓励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4. 与当地学校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开展知乡爱乡活动,宣扬文化保护,并在能力范围内答疑解惑。5. 宣传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6. 打造精品团队,践行“第

5、二课堂”。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宣传使的悠久历史文化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三、 活动流程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7月19日歙县午饭后从火车站出发坐快速列车到歙县7月20日上午:参观建筑、古商行。走访村民,了解古商行的蜕变。下午:与当地村支部交流探讨村落的未来发展。通过传单和讲解,向村民宣传古文化保护与健康的经济开发的重要性。7月21日上午:参观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和发展变化。并与当地的学生交流,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下午:参观渔梁坝,调查村落水系结构,并向村民发放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问卷。7月22日歙县早饭后从出发到歙县火车站,搭

6、乘快速列车回四、 项目内容与可行性分析活动一:参观古建筑品悟徽文化【活动背景】位于歙县县城东,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迁居渔梁,并发展为村落,其形态似鱼。渔梁在唐代即已具雏形,渔梁的名称由坝而来,渔梁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渔梁坝,是隋朝一位官员汪华所建,选用的花岗岩,徽式风格榫头,将块块巨石牢牢“锁”住。水坝分左、中、右三个水门,左边长年流水,中、右水门既防涝又防旱。渔梁是古时徽商出入徽州府的咽喉要道。出歙县城南门,从西干山下沿练江下行,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堤栏残道逶迤如带、这就是当年喧闹一时的徽商往来奔走于江浙与徽州间的通衢大道一一新安古道。古道原用青石板和

7、鹅卵石铺就,因年知失修,加上今人已是乘汽车往还,它己基本失去利用价值,故很残破寂寥、行人极少。被人美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它位于古徽州府城歙县以南3公里。曾辉煌一时的徽商抵钱塘、下扬州都要从这里起步,堪称徽州商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今,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墙黛瓦,两边鳞次栉比的老宅,都印证着这座水运商埠昔日之繁华。 歙县,明清时期为徽州府所在地,徽州与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联系全靠新安江这条唯一的黄金水路。因紧靠新安江而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和商业街区。这里曾是商人、水手、脚夫云集之处,为各类货物的中转之地。“渔梁坝”,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梁

8、古街渔梁依山临水,类似古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把古城和渔梁连在一起。新安古道是明清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渔梁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码头之一,渔梁商业街也因此而形成。渔梁街蜿蜓一公里,一色的鹅卵石排列有序,俗称鱼鳞街;一色的木板房屋布于街道两侧,重楼挑檐,鳞次栉比,遮住了一大半街面,站在街上仰望,蓝天仿佛成一线;一色的旧式门板店面,各种店铺、庄号古貌犹存。古村落内传统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卵石路面,使商业街极富特色,繁荣的商业街和宁静的巷弄,构成了落内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是不可多见

9、的徽州古商业街。街南的渔梁坝是古歙的一大水利工程,也是渔梁的一大景观。坝下飞珠溅玉,雪浪滚滚,蔚为壮观。从渔梁坝走百步石阶上岸,过望仙桥就到了新安第一关新安关。出新安关,过紫阳桥就到理学大师朱熹之父朱松结庐讲学的紫阳山,明代曾在这里建造紫阳书院。【活动形式】1.游览,对的建筑构造与风格进行图像记录,找寻徽州文化的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深入探寻古徽州文化的精华之美。2.走访当地民居,向他们了解建筑内部的构造,从细节之处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了解由建筑不同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不同。3.采访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内容为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的具体情况,并以笔记和录音等方式记录,了解当地有关部门对古建筑的保护

10、力度及方法。【注意事项】1)活动的过程中成员要认真记录活动中的要点,同时做好照片、视频的拍摄工作。2)小队队员在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时要注意礼貌。【活动记录】 手写笔记:认真做好手写笔录,记录宏村的历史文化,记录讲解员的介绍,记录一些游客的讲述,记录自己及队友的所见所感。影像记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相机或手机照一些照片,记录我们的流程,记下我们的足迹。活动二:寻访渔梁坝延续古今情【活动背景】无论是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还是李白清溪行中的“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都可见曾经的新安江和渔梁,是多么的美丽与繁忙。渔

11、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渔梁镇,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大潮,这个以往孕育了无数辉煌,承载了代代徽商希望与梦想的古老巷道,却渐渐衰败下来。新安江也不再像诗中“人行明镜中”那么美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三下乡小组决定在此背景下前往调研渔梁当地水系结构,并了解新安江污染源以及污染现状,调研当地群众对污染治理的意见看法,并与当地政府探究排水系统的具体改进方案以及计划。【

12、活动形式】小组下设三个调查分队A 充分查阅资料,在文献基础上充分了解当地水文情况,掌握最权威最专业的理论知识,为之后的具体实践打下基础。B 在当地进行实地调查,对渔梁坝、新安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并用相机等记录第一手资料,小组成员也要对实地考察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汇总出实地调研报告。C 采取访谈法对当地年长者以及经验丰富的村民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当地水文地理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新安江污染的解决办法。在汇总我们的实地调研资料以及第一手的采访结果之后,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与他们沟通结合当地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探讨排水系统的具体改进方案以及计划。活动三:穿梭商行间重走徽商路【

13、活动背景】渔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学者这样撰文:渔梁,因渔而梁,继梁而坝,村因梁名,地因坝传,有梁坝之后始有物流,有物流就有人流,有人流就有需求。渔梁由此而成,因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而繁荣这番论断与“县志”记载。渔梁古村曾经是商人、水手、脚夫云集之处,也是各类货物的中转之地。徽商最兴盛的时候,码头上时常停靠着300余艘大小船只,宽阔的新安江上千帆竞渡,挑夫与商人穿梭在码头与商行之间,“这一繁华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解放前后,歙县修建了通往杭州的公路,新安江下游又建起了大型水电站,渔梁通往钱塘江的水运航线被人为“割断”,繁荣百年的渔梁自此衰败下来。【活动形式】为更多地了解徽

14、商的文化历史,三下乡小组将对孕育无数商人的渔梁古坝进行调研。全体人员分为3组: A.探测渔梁古坝地形,研究地形对于经济发展的利弊之处。 B.走访年龄较老的村民,调查古坝在历史中历经的风雨以及为村庄做出的贡献。 C.与当地村支部交流及探讨,记录村支部对古坝的开发利用所采取过的措施。【可行性分析】 探测古坝地形可利用相机,以及米尺等工具,让土木学院同学大致画出地形。渔梁商业非常注重交通与运输,地形的探测也为该地经济的兴衰分析提供基础。可与当地村民交流,让比较熟悉普通话的村民帮忙与当地老人交流,组员需要带好笔记本做好记录。可以寻找村支部工作处,或询问村民,与村支部取得联系。【注意事项】1) 探测古坝

15、小心落水,远离危险地形。2) 与当地村民交流时保持态度友好。3) 注意小心一些流动人员,与其他小组成员保持联系。活动四:启迪下一代支教新渔梁【活动背景】解放前,没有学校,只有富家子弟读私塾,贫穷的孩子大部分没有读过书。直到1951年才开办公立学校,校址在当时的马祖庙。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课,组织红卫兵串联,学校的管理、教学都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红卫兵串联结束,开始复课,继续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77年“文革”结束,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制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步入正轨。78 年以后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再次得到充实,生源也再次扩大,不但开办了六所民小,而且初中的生源来自管九、小碧、练村、早田的东门头等村,这时学生数达400多人,教师达26人之多。是建校以来的鼎盛时期,直到90年停办初中班。88年新建两栋教师宿舍楼。95年98年,在“普九”的工作中,学校再次改建,1998年9月以来,聂崇富任校长,崔学裕任教导,集体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工作踏实肯干,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连续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名利全镇前茅。2003年又获得了浦城县“素质教育合格学校”。总体教育水平不高,这也是阻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活动形式】A. 知乡爱乡:组员向学生简单介绍悠久辉煌的商业古文化,同时向学生展现当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