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913413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教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原理绪论一、美学的本质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人文学科。美、美感、美的创造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二、美学的产生美学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据考古学证明,石器时代的各种文物蕴蓄着实用的、巫术礼仪的丰富内涵,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古代居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例如: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陶盆”,它是一面生动的镜子,呈现出我们祖先原始人渔猎生活的缩影;它更暗示着以线条造型为基石的中华绘画的起源;它昭示着原始先人审美意识的不断丰富。大致从旧石器时代发轫,到现代美学思想的不断丰富,有几千年的历

2、史。2美学理论的研究历史悠久。在西方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文艺复兴时期康德、黑格尔,再到19世纪末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克罗齐等一大批美学家共同努力构建了西方美学庞大的理论体系。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美”字,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都从不同角度对美进行探讨。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论著,如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等,都闪耀着美学思想的光芒。以上两点,说明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3美学的成立。美学的成立一般追溯到18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知情意,与之对应

3、就该有三门学问:知逻辑学、意伦理学、情感性学(美学)。前两门学科早就有了,而最后一门还没有建立。于是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要建立这门学科。1750年鲍姆加登的专著美学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他本人被后世尊为“美学之父”。因此美学从产生到现在,只有260多年的历史;同时,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至今尚无确定,这也是美学作为一门年轻学科的表现之一。4.美学的发展应用。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发展开始走向新的融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美学的发展,也开始从纯理论的研究,自觉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其它领域的实用学科也自觉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于是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例

4、如,建筑美学、广告美学、旅游美学、教学美学、新闻美学、服饰美学、餐饮美学等的出现,无不是美学走上实际应用的产物。三、美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对象 范围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本体论) 美的内容与形式 美的领域与形态 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美感(主体论)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美感的心理与思维艺术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实践论) 现实美的创造 科学美的创造五、美学的基本任务美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美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指导自由生活,指导自由创造:1指导人们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1 指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美2 指导文艺工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美3 普及审美教育,改造主观

5、世界,塑造美的人格,培养美的精神第一章 美的产生第一节 人类产生以前没有美在人类产生以前,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虽然早已存在,却无所谓美丑。人类诞生之初,那辽阔荒寂的山野,枝柯交错的林莽,飞砂走石的狂风,挟雪裹闪的大雨,吞噬血肉的野兽,对原始人来说,形成了一种神秘恐怖,异己的力量,使人惶惶不可终日。这时,人同大自然就不可能构成审美关系,人对自然也不可能产生美感。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从劳动开始的。人类从对自然的恐怖,逐渐开始适应自然,进而通过不断进行的长期的劳动实践,逐渐开阔眼界,一步步地征服自然,使劳动具有了创造性。古文记载的钻木取火,构木为巢,结绳记事,可以看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正是在这样的

6、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劳动创造中,人们开始发现和认识了自然界的“美”的事物,产生了美的观念。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首先发现和认识了自然事物的实用价值,其次才发现和认识了事物的审美价值。美是从实用物质的生产中分化出来一种价值,实用先于审美。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恩格斯也曾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充分说明了人类的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的道理。第二节 美的产生与发展在劳动创造中,随着自然事物实用价值的不断发现和认识,其审美价值的领域也不断开拓和发展。一、从旧石器时代石器造型的

7、演变来看“美”的产生1.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四五十万年,石器很粗糙,没有定型,往往一器多用,外型和天然石块差不多。但毕竟留下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活动的烙印。标志着人类脱离了动物。2.从许家窑人的遗址中发掘出许多石球,据考古学家贾兰坡研究推断这些石球是属于狩猎武器。石球最初是从实用出发而制作的,因为圆形物体在投掷时较之不规则的物体更易于准确击中目标。后来原始人类从这些实用形式中看到自身创造智慧和力量而引起喜悦时,这种圆的造型才能成为美的对象。3.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器物有两个特点:一是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发现;一是装饰品的出现。如石珠、兽牙、蛐壳等,颜色绚

8、丽,相映成趣。这些装饰品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二、从新石器时代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约1万年前开始,到距今5000多年,称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并出现彩陶。彩陶不仅为了实用,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陶器和石器有更明显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和智慧。1. 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更具自由想象的成分。马家窑尖底瓶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晚期,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石岭下类型罐(距今约5500年) :器型浑圆,图案由柔和的圆形和曲线组成,线条流畅、明快、疏朗,流露出一种喜悦的情绪。大汶口兽形器,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4300-2500年。充满了想象和创造的喜悦2.比较

9、自然、娴熟地运用了形式美法则。如半坡遗址陶器,图案中的对称、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体现了整体和谐效果。三、从“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1.“大羊为美”。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中主给膳。美与膳同意。”所谓“美膳同意”,说明美的事物起初是和实用相结合,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2.“羊人为美”。说文解字又说:“大,人也”。美,羊人为美。“美”字的上半部所表现的是人头上的装饰物(或羊角,或羽毛),下半部是人的舞姿。羊人为美即“舞人为美”。由以上对美的产生的分析,可以说明以下几点:1. 美产生于人类劳动,并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

10、. 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先于审美。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陶器,首先都是为了实用,在实用基础上出现产品的装饰,并分化出主要满足审美需要的装饰品。3. 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如原始图腾崇拜本来也没有美的意思,随着图腾的发展和本民族的强大,图腾除了宗教崇拜外,还有装饰作用,并逐步发展到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 4. 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劳动中人类创造了美,同时也提高了人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四、美的发展在劳动创造中,随着自然事物实用价值的不断发现和认识,其审美价值的领域也不断开拓和发展。有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力力量和才

11、智、理想才得以形象的展现,才有了美的产生。随着美的产生,人们对美的感受也日益丰富从原始人粗糙的石刀直到当今世界的现代科技(包含人造卫星,火箭飞船的上天);从原始人的结绳纪事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从原始人的构木为巢到中世纪的奇特建筑、园林建筑,直到当今世界的旅游开发、摩天大厦;从封建时代的酒旗草帘的广告招牌到当今世纪的时装表演,广交展览及色彩缤纷的报刊广告、街头装饰、影视广告文艺。充分说明了美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审美生活。 第二章 美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对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几千年来,不少哲学家

12、和美学家,为了揭开美的本质的奥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有关美的本质的学说。一、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一)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探求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绝对精神、主观意识1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美是理念说”,认为理念(理式)是世界的根源,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模仿出来的“影子”,而艺术世界又是对现实世界模仿出来的“影子”。 美的理念先于美的事物,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因为它是美的理念的模仿。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把美看成是绝对精神的产物。2古罗马的普洛丁提出了“美是太一说”,“太一”即最高理念的神,它是一切

13、美的根源,如同太阳放射出光辉一样,“太一”通过放射光辉产生现实的美,而且事物获得光辉的多少就决定了美的程度的高低,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美。318世纪英国的休谟提出了“美是快感说”,认为美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事物引起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快感。后来美国的桑塔耶那成为快感说的代表,说“美是对一件事物的特质所产生的快感。”419世纪意大利的克罗齐,提出了“美是直觉说”,认为美在于人的主观心灵的直觉,人的心灵通过直觉使情感得到对象的形象,又通过形象使情感得到表现,因此,美就是直觉,也就是心灵的表现。(二)从客观事物自身出发探求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事物自身某种属性或关系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了“美是形式

14、说”,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秩序、匀称、多样统一等形式分不开。2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美是典型说”,他们不赞成把美归结为事物自身的形式结构,而主张美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代表性和典型性的。3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提出了“美是关系说”,认为美的本质全在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同,事物的审美价值也就有了变化。 419世纪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说”,认为凡是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东西,就是美的。自然美也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总之,上述两条探索美的途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第一条途径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一种主观意识或绝对精神,在哲学问题上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否定了美的客观存在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深渊;当然其中有些观点也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第二条途径则把美的本质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肯定了美的客观存在,这是正确的;但这些研究都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不能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辨证关系来揭示美的本质,故也有明显的缺陷。尽管如此,这两条途径上的许多美学观点,仍然给我们有益的启发。二、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1以吕荧、高尔太为代表,提出了“美是主观说”,认为美是人的一种观念,不是事物的属性;美是人对事物的自发的主观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