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8594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11 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6: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2011 年新课标文综 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对稳定【解析】:按明朝“一条鞭法” ,政府把田租、赋税、徭役等并入田亩中,主要按田亩数,征收白银完税。按此政府,官府只能勒令有较多田地的田主(地主)交纳银两,即税收政策的变化。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2 页 共 8 页 金太阳

2、新课标资源网 (2011 年北京市文综 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 3876 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2011 年福建省文综 15)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答案】:

3、D【解析】:本题所引材料的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因此,A 、B、C 三项表述都错误,只有 D 项是对材料意思的准确概括。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11 年广东省文综 12)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可以运用排除法,A 、C

4、 两项中的“铁器” 、 “牛耕”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农业生产,不选;D 项“雇佣关系 ”开始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不选。B 项说明了“四齿钉耙”这种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农业耕作模式,可选。(2011 年上海市单科历史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4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答案】:C【解析】:小规模商贩再加政府促进交流与显示国威,这正是以郑和下西

5、洋为代表的明朝的朝贡贸易。(2011 年四川省文综 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 【答案】:A(2011 年天津市文综历史 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5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

6、 8 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B 图 8C D 【答案】:D【解析】: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结合地图可以得出 D 项。(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2011 年上海市文综 8)为迎接 2011 年“

7、518 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商代兽面乳灯纹鼎;50004000 年前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6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A B C D【答案】:B【解析】:从图片的形制上看,可明确判断标签“鼎”是第三幅图;标签“编钟”是第四幅图;剩下的标签、分别是“石斧” 、 “玉琮”更易判断。(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8、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解析】:西汉商业活动的背离性(政府政策的抑制和民间商业的发展)说明了在社会实践中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

9、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答案】:C【解析】:抓住两宋都市商业的特征(打破时空限制、夜市早市连接) ,较易选出 C 项;A、D 两项“市” 、 “坊”分设主要体现了唐朝都市商业特点; B 项实际上是严重限制商业发展,不符合两宋商业特征。(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10、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7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答案】:D来【解析】:从题中材料可看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把江北地区作为了棉纺织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011 年江苏省单科历史 1)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4 分)(2

11、)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 分)【答案】: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8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变化: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 (4 分)(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3 分)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 (3分)【解析】:(1)简要归纳提炼材料一中有关农业人口的流向和农业生产状况的信息。(2)从农业生产发展角度看多数人进入非农产业的原因

12、;影响即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2011 年安徽省文综 35(1)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 ,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8 分)【答案】:(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解析】:(1)首先找出材料中的“推广牛耕” 、受灾赈谷反映的农业经济脆弱性,再引申到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征和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特征精耕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