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4632846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这些年初中教育随笔 备课这些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有个积累备课的习惯。这些年下来,自己用过的备课本,就装了整整一个大纸箱。周末,闲暇无事,搬出来,沏一壶新茶,翻两本旧教案,算是回顾、算是学习,也算是一种别致的休息吧。最下边现在已经变得发黄的那摞,是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用的,那时的备课本就是一摞厚厚的白纸,稍微高级一点的,也不过是加了些暗纹罢了。当时的备课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固定的栏目,可长可短,一页行,两页也可以,一页用不了,还可以接着写下一课。细看备的内容,也几乎全部是教科书上的知识,另外就是应该教给学生的那几道例题。几本看下来,没有一处涉及到“为什么这么教”的教法问题

2、和“为什么这么学”的学法问题,更不要说什么“教学反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内容了。那时,用到的教具,也只是一块小黑板罢了。想想当时,若不是上边的领导来听课,恐怕连小黑板也没有人去用。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为了扎实推进“双基”、落实“两全”工作,当时的莱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全区教学的实际,结合一些先进教学模式,在全区推行了“目标教学”的模式和教法,并相应设计了与之配套的教案模板。按“课题、课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达标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项目将备课纸划分成几个栏目,由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填充。与原来的备课相比,这时的备课要求显然要高了,需要教师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前根

3、据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钻研教材。只有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策略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较好的把一节合格的备课写出来。这样的备课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加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还有当时的很多同事就是在这样的备课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当时的教学骨干力量。更重要的一点,这时的备课第一次将“学生活动”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从教学过程中分化出来,虽然寥寥数字,在实际上课中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强调,但已经初步体现了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时的课堂,已经有了投影仪,我们在备课时就将“学习目标”“典型例题”“同步训练题”“达标检测题”事先用

4、小毛笔写在投影胶片上,后来,为了方便,也不知是谁率先用上了一块块割得方方正正的小玻璃板。上课时依次投影在幕布上,供师生观察和练习。与原来的小黑板相比,投影仪的使用,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容量和效率。作为除了录音机以外的唯一一种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投影仪是当时提供优质课的必备器材,进城参加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一定得抱着台笨重的投影机,投影玻璃板的替换也是当时上课教师最忙乱的一件事。转眼进入了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一

5、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就是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引起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洋思模式”、“衡水模式”、“杜郎口模式”等一些教育改革先行者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我们在学习、借鉴中摸索前进,开始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表现在备课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强调情景教学,增加

6、了“情景引入”;用“指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取代了原来的“教学环节”;原来的“重点难点”变成了“重难点突破策略”;与“教法设计”对应的是“学法指导设计”所有这一些,都无不体现了“以围绕学生的学来组织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时的整个课堂中,教师所从事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所施加的全部教育、教学影响,都是针对学生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整篇备课,都是在准备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的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而成

7、了学生学习的咨询者、督促者和组织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实现了教师、学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也随之引入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校园网、北大附中、附小远程教学每一样技术的引入都会引起一次教学和学习手段的革新和提高。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人、机的交互学习;网络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远程教学,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双向、互动现在的课堂,不再是“黑白”(指黑板和粉笔)的,而是“多彩和有生命”的,相应的,这时的备课上,增加了“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栏目。短短十几年,从“白纸”到“课件”,从“小黑板”到“多媒体”,从“讲解”到“指导”,

8、从“怎样去教”到“怎样去学”我想,中国教育、教学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或许就浓缩在这几十本备课里了吧。我在想,明天我会怎样备课?或许,有一天,是我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备课也可能,是我的学生来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您应该这么上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中国作文网”第一个就是,记住我们的域名:.t262. 备课这些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有个积累备课的习惯。这些年下来,自己用过的备课本,就装了整整一个大纸箱。周末,闲暇无事,搬出来,沏一壶新茶,翻两本旧教案,算是回顾、算是学习,也算是一种别致的休息吧。最下边现在已经变得发黄的那摞,是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用的,那时的备课本就是一摞厚厚的白纸,稍微

9、高级一点的,也不过是加了些暗纹罢了。当时的备课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固定的栏目,可长可短,一页行,两页也可以,一页用不了,还可以接着写下一课。细看备的内容,也几乎全部是教科书上的知识,另外就是应该教给学生的那几道例题。几本看下来,没有一处涉及到“为什么这么教”的教法问题和“为什么这么学”的学法问题,更不要说什么“教学反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内容了。那时,用到的教具,也只是一块小黑板罢了。想想当时,若不是上边的领导来听课,恐怕连小黑板也没有人去用。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为了扎实推进“双基”、落实“两全”工作,当时的莱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全区教学的实际,结合一些先进教学模式,在全区推行了“目标

10、教学”的模式和教法,并相应设计了与之配套的教案模板。按“课题、课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达标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项目将备课纸划分成几个栏目,由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填充。与原来的备课相比,这时的备课要求显然要高了,需要教师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钻研教材。只有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策略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较好的把一节合格的备课写出来。这样的备课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加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还有当时的很多同事就是在这样的备课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当时的教学骨干力量。更重要的一点,这时的备课第一次将“学生活动”作

11、为一项独立的内容从教学过程中分化出来,虽然寥寥数字,在实际上课中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强调,但已经初步体现了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时的课堂,已经有了投影仪,我们在备课时就将“学习目标”“典型例题”“同步训练题”“达标检测题”事先用小毛笔写在投影胶片上,后来,为了方便,也不知是谁率先用上了一块块割得方方正正的小玻璃板。上课时依次投影在幕布上,供师生观察和练习。与原来的小黑板相比,投影仪的使用,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容量和效率。作为除了录音机以外的唯一一种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投影仪是当时提供优质课的必备器材,进城参加教学能手、优质课评

12、选,一定得抱着台笨重的投影机,投影玻璃板的替换也是当时上课教师最忙乱的一件事。转眼进入了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就是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学生“自

13、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引起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洋思模式”、“衡水模式”、“杜郎口模式”等一些教育改革先行者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我们在学习、借鉴中摸索前进,开始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表现在备课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强调情景教学,增加了“情景引入”;用“指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取代了原来的“教学环节”;原来的“重点难点”变成了“重难点突破策略”;与“教法设计”对应的是“学法指导设计”所有这一些,都无不体现了“以围绕学生的学来组织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时的整个课堂中,教师所从事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所施加的全部教育、教学影响,都是针对学生的

14、,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整篇备课,都是在准备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的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而成了学生学习的咨询者、督促者和组织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实现了教师、学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也随之引入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校园网、北大附中、附小远程教学每一样技术的引入都会引起一次教学和学习手段的革新和提高。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人、机的交互学习;网络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远程教学,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双向、互动现在的课堂,不再是“黑白”(指黑板和粉笔)的,而是“多彩和有生命”的,相应的,这时的备课上,增加了“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栏目。短短十几年,从“白纸”到“课件”,从“小黑板”到“多媒体”,从“讲解”到“指导”,从“怎样去教”到“怎样去学”我想,中国教育、教学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或许就浓缩在这几十本备课里了吧。我在想,明天我会怎样备课?或许,有一天,是我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备课也可能,是我的学生来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您应该这么上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中国作文网”第一个就是,记住我们的域名:.t2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