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578940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名词解释稀缺:资源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所有需求的情况。理性:在若干个方案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机会成本:为了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的次优方案的数量或主观价值。是稀缺条件下经济决策必须 考虑的成本。资源:又称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第二章 企业及其目标名词解释企业:将资源转化为消费者所需产品的组织。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显性成本和历史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和重置成本。论述公司存在的原因:交易成本决定由企业生产还是市场生产。企业与其他企业发生往来时,会产生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成本很高,那么企业就会选择自己来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而开展内部经营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包括雇佣

2、劳动力,员工激励等。这时出现了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经营成本的权衡,公司会选择在外部交易和内部经营之间分配资源,以实现总成本最低。随着内部经营替代外部交易,总成本先降低,越来越多经营内部化导致效率损失,总成转而上升。随着内部经营成本远超外部交易成本,这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就可以由新企业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活动,新的企业或者行业就出现并存在了。描述“委托-代理”的含义: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公司并不是由所有者(股东)经营,而是职业经理人。股东通常更关注股东收益最大化,经营者更倾向于保守稳健的决策。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分歧成为委托-代理问题。第三章 供给和需求名词解释供给:在短期,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

3、下,人们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需求:在短期,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论述影响需求的因素:1.偏好和趣味2.收入3.相关产品价格4.未来预期5.买者数量影响供给的因素:1.技术和成本2.天气3.其他产品价格4.未来预期5.卖着数量价格的配给功能:短期价格的指导功能:长期第四章 需求弹性名词解释需求的价格弹性:购买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产品被替代的难易程度 ,该产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价格调整的时间跨度长度 ,产品的耐用性短期 vs. 长期 :长期需求曲线通常会比短期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 随着时间

4、的延长,消费者会找到适应价格变化的方式,比如通过替代品或转变消费。 论述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p/1),即提高价格,总收益下降;降低价格,总收益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p/1),即提高价格,总收益增加;降低价格,总收益下降。(3)单位弹性的商品(/Ep/=1),其销售总收益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随着价格的下降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总收益上升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下降 当弹性为1时(单位弹性),总收益达到最大 边际收益曲线与X轴的交点,也是需求价格弹性为1(即单位弹性)和总收益最大的点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替代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正 ;与互补产

5、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负 (交叉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0.5) 供给弹性:当供给曲线富有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动对产品供给量的影响要大于对产品价格影响。 当供给曲线缺乏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产品供给量影响。 第五章 生产理论与生产预测名词解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条件下,当到某一点后可变投入边际产量开始减少 规模收益:所有投入的增加带来的总产出的增加边际技术替代率:MRP=MLC原则论述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企业应该选择第二个阶段进行生产?当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我们可以将生产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从生产的初始阶段开始,一直到平均产量最大点为止的区域(

6、MP=AP)。在该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会使平均产量增加,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所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同可变要素投入相比,固定要素投入过多,很不经济。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点开始,到边际产量为0结束的区域。在该阶段,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然递增,直到最大点。同时,因为边际产量已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开始递减。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从MP为0开始,再投入可变要素,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这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很不经济。对比第一和第三

7、阶段可知:在第一阶段中,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比例太低;而第三阶段,这一比例又太高。在第三阶段,企业必须支付那些多余的可变要素投入,而这些投入只能降低总产量(企业使用更多的可变投入,却生产更少的产出);而在第一阶段,企业必须支付那些没有充分利用的固定要素投入(企业未充分利用固定生产能力(fixed capacity),因此,通过增加可变投入的数量,企业可以提高每单位可变投入的产出)。第二阶段是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适当的阶段,理性的企业必然会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产出和单可变投入关系总结:在产出和投入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运营的企业,其利润最大化时将是使用了最优数量的该投入,在这一点上

8、,投入的边际产出的货币价值等于使用投入增加的成本,即边际生产收益等于边际劳动成本, MRP = MLC第六章 成本理论与成本估计名词解释历史成本重叠成本机会成本实付成本沉没成本增量成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论述1.试解释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呈U形。答: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一般呈U形,即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式是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而当产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AVC曲线自此开

9、始转入递增。短期边际成本取决于可变成本,因为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可变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2.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是因为:(1)当MR大于MC时,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继续增加产量,企业仍会获得更多利润。因而,企业会不断扩大产量。(2)当MR小于MC时,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继续增加产量,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减少。因而,企业会逐渐缩小产量。3

10、.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是否肯定就有盈利?试解释之。答: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企业通常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确定产量或规模,但是,在利润最大的产量中,企业是不是肯定利润肯定就是最大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有利润,企业在短期内既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当然还可能是持平的,即不亏不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所谓利润最大化仅仅表明企业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最好。但即使做到最好,由于短期内并非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及时得到调整的,因而也就可能无法保证企业必然获得利润,甚至还可能遭到亏损。换言之,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若获得利润,则利润最大,若遭到亏损,则亏损最小。在利润最大化

11、的产量上,企业到底能不能真正获得利润,不是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而是看总收益和总成本,或者看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如果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或者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则企业就是盈利的,反之,如果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的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或者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则企业就是亏损的,此时的利润最大化意味着亏损最小化,最后,如果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的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则企业就这好不亏不盈。第七章 定价与产量:完全竞争与垄断名词解释完全竞争:此时不存在市场势力 ,大量较小的买方和卖方 ,标准化的产品 ,市场进入和退出非常容易 ,非价格竞争是不可能的垄断:绝对的市场势

12、力, 受限于政府管理 ,只有一个企业,企业即代表了行业 ,独一无二的产品或者不存在近似替代品 ,市场进入或退出困难,或在法律上不被允许 ,非价格竞争是不必要的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市场势力以产品的差异化为基础 ,大量独立行动的小企业 ,差异化的产品 ,市场进入和退出相对简单 ,非价格竞争非常重要寡头垄断(Oligopoly):产品差异化或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为基础) ,少量相互依存的大型企业 ,差异化的或标准化的产品 ,市场进入和退出困难 ,非价格竞争是重要的市场结构生产者的数量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产品差别程度进出的难易程度典型行业完全竞争市场很多价

13、格的接受者无差别容易某些农产品市场,如玉米、小麦垄断竞争市场较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有差别比较容易啤酒、糖果等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个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比较困难汽车、钢铁等完全垄断市场一个价格的决定者无相近替代品非常困难公用事业如电力、固定电话等 1.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述为MC=P?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

14、原则是MC=MR,而在此是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企业中每个企业的超额利润均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企业就都无法继续经营。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经济利润为零的点是长期均衡点,而实现长期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期内厂商的收益取决于短期利润,厂商的短期成本是不同的,只要价格不低于所有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总有厂商可以获得正的经济利润;只要价格不低于所有厂商的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总有厂商可以生存。3.请解释为什么在成本递增型行业中,企业的退出很可能引起价格的下降。企业退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在成本递增行业中,由于厂商退出该行业

15、,该行业的厂商对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需求量下降,造成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从而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根据PMC 原则,随着MC 的下降,P 也下降。厂商的退出是由于规模不经济使成本上升,厂商发生亏损,无法获得正常利润,只能退出该行业。4.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这是否意味着成为垄断者的企业可以任意定价?答:(1)从理论上说,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2)实际上,如果企业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而且,丰富的利润也会吸引其他厂商设法进入,成为潜在的竞争者,导致垄断者失去垄断地位。(3)国家也会对垄断企业的定价加以限制,例如有些国家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第八章 定价与产量: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用于测量市场的集中程度(HHI最大为10,000,即只有一家企业时; 非集中市场的HHI小于1,000波特五力模型: 阐释了影响企业在行业中获利能力的各种不同因素 第九章 具体定价方法差别定价1. 企业所面临的总体市场可以通过需求和边际收益曲线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