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3002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解析:中国与苏联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因此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成为当务之急。答案:B2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2、解析:本题可用直选法解题。题干中的“互助组”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属于三大改造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答案:C3.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包括()A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B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C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D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3、农村小农经济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因此首先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开展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不是原因。答案:C4下列对联可能出自于建国初期的工商业资本家的是()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C“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D“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属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对联,C符合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D属于“文革”时期的对联。1

4、950年,上海市私营工商业大量歇业,工人失业,资本家慨叹:“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答案:B5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B忽视民主与法制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D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适

5、当调整工资、集体福利,反映了对消费的重视,这是由于吸取了苏联模式中重视积累、忽视消费的教训。答案:C6.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可以解释 ()A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正确性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科学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可行性D“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在性解析:材料表述的是只推行计划经济的典型事件,“大跃进”运动主要是指生产力方面的冒进,计划与市场这是讨论的生产关系,因此选C。答案:C7.“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

6、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解析:本题首先可从时间上排除D,因为“文化大革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劳动号子中对花生壳的浮夸特点判定,B正确;A、C都是20世纪50年代,但A是正确的探索,不具有浮夸特点,C“欣欣向荣”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B8.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 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2年33.330.336.4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

7、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A是在19531956年;B和C是在1958年且不符合史实;1960年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开始调整农、轻、重比例。故选D。答案:D9.下图是我国19571962年的炼钢指标,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是 ()A大炼钢铁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B“大跃进”时期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盲目发展重工业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大二公”,快步进入共产主义D“大跃进”时期兴起了全民炼钢运动,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解析:图片反映我国19571962年的炼钢指标不断增加,说明盲目发展重工业,故B正

8、确。图片只是反映指标增加,并没有反映资源浪费,故A不正确。大炼钢铁运动是“大跃进”表现,人民公社是在农村,故C不正确。“大跃进”时期兴起了全民炼钢运动,盲目发展重工业,破坏生产力,但材料体现的仅是“指标”,并不能从中得出我国“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的结论。故D不正确。答案:B10.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解析:“包产到

9、户”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尝试,由题干内容来看,浙南大众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还有人对“包产到户”持肯定态度,反映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交锋。答案:C11.20世纪60年代初,陕西省户县农村党员杨伟名牵头写的万言书当前形势怀感,描述了当时的农村情况:“就农村而言,如果拿现在和合作化前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推行过于激进B“八字”方针落实不力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消极影响。农村的“

10、民怨沸腾”“生产凋零”“濒于破产”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破坏。答案:C12.下表是1953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该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年均增长率4.5%4.3%6.1%3.9%4.0%5.1%A.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B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C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D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解析:19581962年的下降是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661970年的下降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答案:A二

11、、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图 中国现代化历裎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

12、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摘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当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什么问题?它在生产实践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解析:第(1)题注意对比材料一、二的数据和特点描述得出结论。第(2)题注意结合时间来联系当时的经济政策来回答。第(3)题注意材料的描述是对工业大跃进的认识,结合20世纪60年代初的政策

13、来回答即可。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反映党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出现“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还缺少经验。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

14、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

15、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涉及的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产品种类。第(2)题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进行分析,特别是透过材料准确认识人民公社的实际作用。第(3)题注意对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