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357382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复习课件(共47张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章 末末 总总 结结 第七章 溶液 知识框架知识框架 溶液 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种类 量度 混合物的分离 溶 液 的 形 成 溶液 溶解与不溶解 组成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的判断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温度 搅拌 溶质与溶剂的接触 面积 乳浊液 概念 乳化作用与乳化剂 应用 溶 液 的 种 类 按是否可 继续溶解 按溶液中溶质的多少 浓溶液和稀溶液 区别和联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 量度 溶解性溶解度 概念 四要素 表示方式 列表法 坐标法 溶 解 度 曲 线 意义 运用 溶液 浓稀 的表 示 溶质的质 量分数 公式 基本计算 根据公式的基本计算 溶液稀释

2、的计算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计算 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综合计算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步骤 仪 器 操作 误差分析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步骤 仪 器 操作 误差分析 混 合 物 的 分 离 过滤法 分离固体和液体 结晶法 蒸发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冷却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问题1 溶质溶解在水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时 溶解过程只有单一的放热过 程吗 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时只有单一的吸热过程吗 答 溶质的溶解过程同时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 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与水分子作用 生成水合分 子 或水合离子

3、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问答重难问答重难 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 的热量 例如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升高 故溶 质溶解在水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时 溶解过程不是只有单一的 放热过程 同理 溶液的温度降低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例如 硝酸铵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 降低 故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时也不是只有单一的吸热过程 问题2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吗 答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时受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 两 个条件的限制 抛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没有 实际意义的 因此只有指定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 不能继 续

4、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才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问题3 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 答 在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 但还 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例如 食盐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 酸钾晶体 问题4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吗 答 无法比较 一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 与溶液的质量和溶 质的质量分数都有关系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它的不饱和溶液 既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 又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所 以无法比较 问题5 10 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0 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 定是10 吗 答 如果此物质 如NaCl KNO

5、3等 既不与水反应 也不含 结晶水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10 否则 就不 是10 例如 将10 g Na2O溶于90 g水中 由于发生反应 Na2O H2O 2NaOH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不再是Na2O 而是 NaOH 且其质量大于10 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大于10 又如将10 g胆矾 CuSO4 5H2O 溶于90 g水中 所得溶液中的溶 质不再是CuSO4 5H2O 而是CuSO4 且其质量小于10 g 故溶 质的质量分数应小于10 因此 10 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0 g水 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确定 问题6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二者的关系主要表

6、现在以下方面 固体的溶解度溶质质的质质量分数 意义义表示溶解性的大小 受外界条件影响 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质质质 量的 多少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温度要求一定不一定 固体的溶解度溶质质的质质量分数 标准100 g 溶剂无要求 溶液 状态 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达到饱和 单位克 g 无单位 是比值 固体的溶解度溶质质的质质量分数 联系在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若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为S 其对应温度下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二者存在下列关系 S a 问题7 过滤法和结晶法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答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 或可溶性物质和难溶性 物质 结晶法适用于分离两种都

7、能溶于水的物质 但二者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不同 若主要的物质是溶解度受 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 常利用饱和溶液冷却结晶 或称降 温结晶 的方法 若主要的物质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的物质 则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易 错错 盘盘 点 误误区警示易错错辨析 均一 稳稳定的液体 不一定是溶液 水是均一 稳稳定的液体 但水是纯纯 净净物 水不是溶液 溶液是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 的 硫酸铜铜溶液呈蓝蓝色 氯氯化亚铁亚铁 溶液 呈浅绿绿色 易 错错 盘盘 点 误误区警示易错错辨析 溶液中的溶质质可以是 固体 气体或液体 不一定是固体 溶液 中的溶质质可能是一种 或多种 溶液中的溶质质不一定是固体

8、如 酒精溶液中的溶质质酒精是液体 盐盐酸中的溶质质是氯氯化氢氢气体 易 错错 盘盘 点 误误区警示易错错辨析 饱和溶液不 一定是浓溶 液 不饱和 溶液不一定 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判断的标准是指在 一定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与溶 解溶质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浓溶液 稀 溶液判断的标准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 解溶质的多少 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 联系 饱和 不饱和溶液都有可能是稀溶 液 也有可能是浓溶液 易 错错 盘盘 点 误误区警示易错错辨析 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 率 但不能增大固体 物质的溶解性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 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和温度 易 错错 盘盘 点 误误区警

9、示易错错辨析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 和溶液 或饱和溶液 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 定改变 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中 不改变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通过改变温度使其转化 溶质的 质量分数不变 易 错错 盘盘 点 误误区警示易错错辨析 饱和溶液析出溶 质 溶质的质量 分数不一定减小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 有溶质析出 但形成的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中考热点中考热点 热点1 溶解度曲线及其综合运用 热点考向 利用溶解度曲线将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 识融合在一起考查 典例 抚州中考 图7 Z 1为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根据图回答 1 交点P的

10、含义是 2 t2 时 将30 g 甲物质放入到50 g 水中 充分搅拌 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 位 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33 3 解析 1 交点P的含义是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 t2 时 甲的溶解度是50 g 将30 g甲物质放入到50 g水中 充分 搅拌 只有25 g溶解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 33 3 3 将t3 时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和乙 乙 甲 丙 解析 将t3 时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时 甲和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1、 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t1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因此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大于甲 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丙在t3 时的溶 解度小于t1 时甲 乙物质的溶解度 因此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 小 4 用一定的方法 将某温度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 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ac 解析 用一定的方法 将某温度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溶 剂和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如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得到甲物质的 饱和溶液 此时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 质量

12、不一定变大 如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质量都不变 突破策略 溶解度曲线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解题时必须深入理 解曲线包含的各方面的含义 尤其是温度对该物质溶解度的影 响情况 然后再进一步判断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转化方法 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等 能力拓展 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方法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1 同一温度下 溶解度越大的 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越大 2 某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 则在该温度下 两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若两种物质的溶液分 别处于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 则处于饱和状态

13、的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较大 3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升温过程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例如 在t1 时甲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相等 升温至t2 时 虽然二者的溶解度都变大了 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都未发生改变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未改变 即升温至 t2 时 两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依然相等 热点2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热点考向 从实验仪器 步骤 操作 误差分析等角度全面考 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典例1 黔东南中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 学 如图7 Z 3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仪器 请按要求回答 1 现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的氯

14、化 钠溶液 整个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有 填 编号 2 主要的实验步骤 计算 计算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称量 a 使用称量仪器的第一步是 写出操作过程 CH 调节天平平衡 b 称取 g氯化钠固体 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选用 填 10 50 或 100 mL的计量仪器 溶解 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容器中 然后加水使其溶 解 并不断搅拌 瓶装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上述 填仪器名称 并贴上标签 误差分析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则导致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填 偏大 偏小 或 不变 5 50 滴瓶 偏大 解析 1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的氯化钠溶 液 不需要的仪

15、器是酒精灯 漏斗 2 a 实验中使用托盘天平的第一步操作是调节天平平衡 b 配制5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50 g 10 5 g 需要水的体积是 45 mL 故需选择与量程最接 近的50 mL量筒来量取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试剂瓶 需选择图中的滴瓶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造成量取的水偏少 导致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偏大 突破策略 直接用固体和水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是 计算 称量和量取 溶解 装瓶贴标签 需要的仪器不需死记硬 背 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即可 有托盘天平 药匙 量筒 在保 证一次量取的前提下 选择量程与所量液体体积最接近的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

16、棒 用浓溶液和水配制稀溶液 实 验步骤为 计算 量取 溶解 装瓶贴标签 需要的仪 器有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能力拓展 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因素或操 作分析如下 1 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因素或操作 1 溶质质量偏大 称量药品偏多 称量前天平没有调节平衡 指针偏右 砝码锈蚀 2 溶剂质量偏小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使水的量取量偏小 将量筒中的水转移到烧杯中时 部分液体洒落在外 2 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或操作 1 溶质质量偏小 固体药品中混有难溶性的杂质 称量食盐时 左盘放纸片 右盘没有放纸片 称量时左盘放砝码 右盘放物质 且移动了游码 2 溶剂质量偏大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使水的量取量偏大 使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分 热点3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热点考向 以文字叙述 函数图像 数据表格等形式考查化学 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典例 河北中考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7 Z 4所示装置制取氧 气 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制取结束 后 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 过滤 回收二氧化锰 固体 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 g 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