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168549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1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学习要点】1掌握重点词语。2探究文章的内容。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今之众人 (5)小学而大遗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7)吾从而师之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4) 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传道受业解惑也 愚益愚 是故圣益圣4文言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不拘于时【反馈矫正】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5)小学而大遗(小学,

3、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 今:没有) (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今:表示因果关系)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 今:道路,道德)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从师)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4) 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 愚益愚(愚人) 是

4、故圣益圣(圣,圣人)4文言句式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倒装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探究活动】1探究下列词语的意思。(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5、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4)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从 惑而不从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6)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7)而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则群聚而笑之 如是而已(8)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师说以贻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9)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

6、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10)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11)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2)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怪也欤【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之”要注意区分代词、助词和动词的区分,代词注意是人称代词作主语、宾语、

7、定语,还是只是代词。【讨论明确】1探究下列词语的意思。(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1)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 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 于,引进比较对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

8、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7)而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8)之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9、 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9)其 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10)于 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介词,从:皆出于此乎 介词,被:不拘于时(11)乎 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

10、”、“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2)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课堂提升】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 意动用法。A形容词作名词。B名词作动词。D无活用。这是一道词类活用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

11、层级为理解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B彼与彼年相若也 相若:相似C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D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答案】A【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人非生而知之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受授B不否C颁斑。这是一道考核通假字的题目,品是注意积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2、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不拘于时,学于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余嘉其能行古道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要点二:探究文章的内容。【探究活动】1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应作怎样的理解?【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文艺探究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答,答题时考虑文章的结构,看这句话和全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讨论明确】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业”即“道

13、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由此可见,“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个判断就是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探究活动】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文艺探究的题目,注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明理由。【讨论明确】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