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168045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水平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为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闪烁/瓦砾 饿殍/浮夸 祈祷/铸造 震颤/颤抖B艾蒿/竹篙 纤弱/纤巧 慰藉/书籍 脸颊/汗流浃背C潦倒/瞭望 恪守/贿赂屏窒/屏风刹那/铩羽而归D抹煞/涂抹 抉择/诀别 给予/给养 犄角/掎角之势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

2、,外出闯荡一番。B.重庆三千万人的素质亟待提高,但我们也无须妄自菲薄自己的现状,毕竟重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韧的城市精神,只要在改革中急流勇进,就一定能成为西部的中心城市。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常吸收外来词以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D.鼠首和兔首铜像是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法国佳士得公司不久前公然将其拍卖,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3. 从xx年到xx年,国内大事,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汶川 奥运 神七 兽首 限塑令 小沈阳 “罗彩霞” 躲猫猫 山西矿难 三聚氰胺 金融危机 央视大火 地

3、球一小时 甲型H1N1流感 亚丁湾护航 大学生村官 60周年国庆 满文军吸毒 株洲高架桥坍塌 杭州富家子飙车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 的词语”开头(横线处填写一个表达情感的词), 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简要评价。(4分)示例:汶川最让我感动的词语。苍天无情人有情,无数个普通人用他们的热血、汗水和泪水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4. 好的标语让人过目难忘,如“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是一则警示司机开车别喝酒的标语,请你说说这条标语好在哪里。(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

4、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

5、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

6、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注释: 无行:品行不好。治生:维持生计。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能死:不怕死。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干:求取。连敖:一种小官的名称

7、。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亭长妻患之 患: 厌恨,憎恶B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具: 名词,器具,用具C坐法当斩 坐: 动词,犯罪。D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拜: 授予官职6. 以下六句都是萧何的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希望汉王重用韩信的一组是( )(3分)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至如信者,国士无双顾王策安所决耳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虽为将,信必不留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ABCD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

8、信的报答。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9、然后回答问题。唐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3)今之众人, , 。(师说)(4)位卑则足羞, 。(师说)(5)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思念在土布上流动耿 翔我是穿土布长大的。在我身

10、体成长的简史中,感恩地记着几种粮食、几样野菜和几棵果树,再就是几件土布做的衣裳。而在这些属于贫穷人家的物质中,几件土布衣裳,给了我一定的体面,使我在青春期来临之前,一直快活地走动在乡野上。因此,一提起故乡的土布,我就想起那些玄妙的织机声,怎样穿透乡村的夜色?怎样穿梭出日子的黑白?怎样穿越一位少年的想象?而母亲,准会在这个时候,隐去一头白发,隐去一脸皱纹,隐去一身枯瘦,回到她年轻的日子里,给我们织染土布,给我们裁剪衣裳。那时的乡村,应该活在一群会用手工,织出土布的女人的尊严里。其实,从一缕棉花到一块土布,再到我们身上的一件衣裳,这个过程是很漫长和艰辛的。一茬庄稼的成熟,也就几个月时间,麦子的成熟

11、期最长,经过秋播、冬埋、春发,到了夏天,把一片黄灿灿的穗子递给镰刀,一种粮食的身世,又一次被大地完成了。而一块土布呢?我记着母亲先是用好长的时间,一斤一两地积攒棉花,由棉花到棉线,又要经过纺车一夜一夜地摇动。那些纺好的线,像一家人过日子时的大部分喜悦,被小心地包在一个包袱里。我经常看见母亲,选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一个人静悄悄地打开包袱,在太阳下反复地比对每把线的成色、粗细和韧性,分得一清二楚。浆线的过程、打筒的过程、经布的过程,在织布这个手工工艺中,这些很讲精细的程序,确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如果把它按工序写出来,就是一部讲述织布的乡土读物。如果把织布机子、纺车、缯绳、绞棍、育筒、木梭这些与

12、织布有关的物件,从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取出来,再看看打造这些物件的木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母亲每花两三年的时间,织出来的一匹土布,我不敢说它一定就像云锦,但后来对诗的许多感觉,或许在那时,就被母亲无意地织在她的土布里。也许,母亲织的土布有多长,我对乡土的感觉就有多长。事实上,许多织布的细节,比如拐线、纶绳、浆线,我都作为母亲的帮手参与过。特别是浆线,让我欣赏了乡土生活既朴素、又很神秘的另一面。这些乡村女人,在用粮食喂养每一个生命的过程中,又智慧地发现了它们在织布中,会把柔软的棉线,一根根浆得硬锃锃地,便于手工操作。村里人说,母亲的手底下会出活,忙完织布机上的活,那双很会裁剪的手,又要忙碌我们的

13、衣裳了。这样的日子,在我心里充满了幻想:土布,剪子,母亲的手,三种不同的物象,都在母亲的目光下,变幻出一件件遮蔽我们身体的衣裳。现在,如果我说她那时就像裁剪着云朵,就像缝补着马坊的一块土地,也不会有人说我这是矫情。但母亲那时最真实的心态,是让我们穿得体面一点,用她织出来的土布,弥补日子的艰辛,带给一家人欢乐。看着她飞针走线的样子,心还没有长到能用善良、柔情观看世界的我,直接觉得阳光有多细密,这时母亲的心,就有多细密。她知道父亲一生是劳作的人,常年把柴捆背在身上,要不是那一层衣裳,脊梁上都会磨出茧子来。因此,要把织得粗厚的布留给父亲,要一律染成黑色的,要裁剪得宽大一些,这样结实的衣裳,耐磨也耐脏。乡村人穿衣,也有乡村人的审美标准,就是方便劳动。至于身体本身,那时的生活状况,还顾不了多少,只要一年四时觉着不饥、不冷,就是大地上最幸福的人了。可以说,我的父母一辈,就是为此劳累困顿了一生。直到裹着一身土布,回到泥土里去。那些土布衣服上面,存在着那个年代里,阳光的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