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06311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陈文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用哲学的思维看哲学一、如何看待生活与哲学这门课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三、解读新教材对老教材的删减与变动四、有效实施哲学课堂教学与备考(一)新高考以来哲学试题的走向与趋势走向 1、重视对新教材新增知识点的考查(07 年)17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员在实践中A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C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08 年)23.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说明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08 年)3

2、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 年 3 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C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 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08 年)40 题的第二小问答案:(给 4 分) 材料 2 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09 年)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

3、.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09 年)39 题答案第三个要点:(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走向 2、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常考常新。考查知识点:联系的观点(07 年)2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08 年)25. 在创建卫

4、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部分依赖整体 B 部分影响整体C 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 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09 年)40 题(1)结合材料 1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 分)考查知识点:矛盾双方在对立实现统一(07 年)25.“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08 年)26.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这说明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 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 特

5、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09 年)34.下列选项蕴涵以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考查知识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08 年)39(11 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 ,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09 年)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

6、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09 年)39.(11 分)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 ,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走向 3、多以古文、诗词、谚语、成语、哲学原著的某些词句为背景。07 年广东高考23.“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量的积累25.“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

7、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26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08 年广东高考23.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4.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 一概而论 B 三人成虎 C 百感交集 D 千虑一得26.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

8、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说明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 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39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11 分)走向 3、多以古文、诗词、谚语、成语、哲学原著的某些词句为背景。09 年广东高考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乙说“方

9、生方死,方死方生” ;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34.下列选项蕴涵以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39.(11 分)休谟说

10、:“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 ,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走向 4、注重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07 年:18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A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C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33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A赤

11、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 D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40 (17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 4 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 ,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2008 年:25.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

12、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部分依赖整体 B 部分影响整体C 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 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40 大题:(17 分)(1)结合材料 1、材料 2 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结合材料 3 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2009 年:24.“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 。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A. B. C. D.40 大题(1)结合材料 1

13、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 分)(2)结合材料 2 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8 分)科学应对哲学考题的新走向1. 努力培养哲学和文学素养2. 研究新教材中的新观点3. 构建知识网络把握主干知识4. 注重哲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功能(二)与君共同探讨哲学艺术1. 如何理解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2.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3. 我要为主观唯心主义进行辩护。4. 对教材淡化内外因这一知识点的哲学思考。5. 发展观点与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创新意识的关联。6. 质量互变规律为什么归属于发展的观点?7. 第三单元是思想方法,其它单元是吗?8. 全面的观点

14、属于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吗?9. 教材在标题中为什么都删掉了“做事情”?10. 物质和社会存在、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关联11. 经济基础就是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就是社会意识吗?12.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的关联。(三)为你构建哲学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主干、( 、)、客 观 唯心 主 义 主 观 唯心 主 义 古 代 朴素 唯 物主 义 近 代 形而 上 学唯 物 主义 、辩 证 唯 物 论唯 物 辩 证 法社 会 历 史 观价 值 观人 生 观、 、辩 证 唯 物 主 义认 识 论一、辩证唯物论 自 然 界 是 客 观 的人 类 社 会 是 客 观 的意 识 是 客 观 事 物 在人 脑 中 的 反 映 、 、不 依 赖 人 的 意 志不 能 被 创 造 和 消 灭不 可 违 抗 性、 、反 映反 作 用 认 识 规 律利 用 规 律 、认 识 世 界改 造 世 界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 、精 神 实 质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含 义客 观 物 质 性 、主 观 能 动 性 、社 会 历 史 性 、反 复 性 、 无 限 性 、 上 升 性、谬 误 客 观 性具 体 性条 件 性、( 决 定 作 用 )、来 源 、 动 力 、 唯 一标 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