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404574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2017081316162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一)从教师方面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不啰 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熟悉教材和教案;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 充分准备教学具;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二)从幼儿方面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园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三)从课堂设计方面一节

2、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幼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 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 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度。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 可采用直接、 间接、 情景表演、 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 2 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5

3、、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 分钟, 中班幼儿一般 20-25 分钟, 大班和学前班孩子是30 分钟左右。 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 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7、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

4、而加深孩子的印象。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策略可以尝试以下几点:1、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学会自主选择。教室里的区域活动,幼儿为什么那么喜欢?因为他是自己根据兴趣选择进哪个区;进了区域,可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在同一区域里,还可以和其他幼儿自主交流。集体教学中我们也要经常创设这样的环境。2、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课堂中,我们要提供充分的机会,给予幼儿适度的挑战,让幼儿自主去探索,幼儿会乐此不疲,我们则要关注幼儿的思维轨迹,从中了解与分析幼儿的学习方法。并非科学课可以这样,其他课同样如

5、此。当我整理那些做中学课的照片时,就发现每张照片上的孩子都在开心地笑着动手,这个发现让我觉得很多的忙碌是值得的。3、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学会自主表达。表达的形式很多:绘画、动作、语言等。这里就不多说了。(一)教师的课堂礼仪1、让自己的眼神成为叩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关怀: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 ,让每个幼儿都感觉你在注意他 /她。赞许:幼儿课堂表现好,要用赞许的目光肯定他 /她。制止:用目光给予信号,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闹。鼓励: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对有进步的幼儿要以资鼓励。批评:幼儿不遵守课堂纪律,交头接耳,幼师要用眼神批评。温馨提示:在运用眼神交

6、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目光要亲切、自然、坦诚。注视时间要适当。注视的位置要得体。注视的方向要合宜。2、把握对幼儿的称呼:对幼儿称呼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真诚地叫响每个孩子的名字。( 2)不要叫孩子的绰号,但可以叫昵称。( 3)忘记幼儿姓名时的补救方法。3、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有些姿势无形中会拉大与孩子间的距离,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二)认真对待每个集体活动1、教学内容的选择:生活化的教学题材,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教育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浅,孩子不感兴趣。跳了跳还是摸不

7、着,孩子也不会太感兴趣,或兴趣不能持久。3、手段方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1)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启发性。* 提问题要有适时性。* 提问必须遵循本班幼儿的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幼儿。* 问题必须要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与幼儿进行交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对幼儿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2)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 用甜美的语调给幼儿上课在教学中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 用亲切、 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

8、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课时使用的导语巧妙自然、神秘的导语,会让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力求逻辑性,克服随意化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避免前后矛盾的话。例如,有的老师表扬幼儿时喜欢说: “今天表现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实,一个“最”字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意思,但教师却随意地在“最好的” 后面说出了好多个。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时间一长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谨慎,力求逻辑性,避免出现因随意而犯的错误。教师的语言应力求人性化尊重幼儿孩子虽小,但他们也都有很强的自尊

9、心。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 “请做好” 、 “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倡导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引导者。 ”即要求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师们要经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

10、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 “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 ” 、 “你试试看” 、 “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 ” 、 “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 ”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 、 “你真行” 、 “你的想法很特别! ”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教师的语言应儿歌化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

11、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告诉幼儿: “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 ”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 “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 ”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手势语的巧妙运用。指示手语。例如,幼儿年龄小,对许多课堂行为规范尚不了解,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是很难在短时期内让幼儿记住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使用一些恰当的、固定的指示手语来作为辅助。比如:当教师在提问时总是辅以举手的手势, 那么经

12、过一段时间后, 孩子们便对教师 “举手”这一手势语非常了解,出现这个动作时就会很自然地作出“举手发言”的反应。情感手语。情感手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和氛围的需要,用以表达情感的手势语言。如:当幼儿答对问题后,教师翘起大拇指,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赞赏,因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情感手语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运用的,事前没有设计。因此,情感手语具有及时、适度的特点。形象手语。形象手语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而运用的直观形象的手势语言。形象手语一般用在讲解重点或突破难点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形象手语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 3)反思的维度* 教学目标是什么?活动中目标实现了多少?* 课后与课前相比孩子有收获吗?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获?* 课堂上你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还是孩子的学?* 教学氛围是否宽松、和谐、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动的面有多大?参与程度有多高?* 是否关注了每一个以及个体差异?具体点说:发展最快与最慢的孩子都进步了吗?* 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我最满意?我是否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要这样改?* 孩子操作了吗?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下次再上同样的课,我会在教学时做哪些调整?为什么?* 其他值得记载或反思的课堂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