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01956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是同根生何必论短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是同根生 何必论短长论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关系肖 政【内容提要】在当代,毛笔书法的审美价值从实用性转变为艺术性,而硬笔书法因其强大的实用性且具有相当的艺术美感异军突起,大有与毛笔书法各占半壁江山之势。本文从书法史、书法器具、书法本体的审美元素等方面阐述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关系。【关键词】 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 关系 概 述书法作为大美术范畴下的二级艺术条目,如今又分为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个门类,无论从社会上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书法比赛还是从官方的中国书协硬书委员会、各级文联下的硬笔书法(家)协会都证明了这一点。一种观点认为毛笔书法高于硬笔书法,是硬笔书法的祖宗,持这一观点者以上了岁数的老者居多,

2、还有一种新的观点,彻底翻案,认为硬笔书法是毛笔书法的母体,论者出入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但又似是而非、牵强附会,也难以自圆其说。这种各自为政、互相攻讦、在无谓小事上纠缠不休的做法并不利于艺术的和谐繁荣和发展。事实上,无论从艺术渊源、发展进程抑或艺术本体、社会现实、当代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来看,她们本是一条藤上结出的两个葫芦,她们共同的母体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选择了她们,她们都在丰富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探索艺术美的内涵外延,相辅相承,共同繁荣发展,为艺术的百花园增添美丽。一、历史渊源我国最早的汉字资料,学术界公认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无论刻与写、有意无意,书法艺术是与

3、它们同步诞生的。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遗存中,最早的汉字已经具备书法形式美的基本因素,有造型上的对称美、变化美、有排列组合上的章法美以及综合形成的风格美。在考古学文献中,大汶口文化陶器文字有写也有刻;在商代,甲骨文有先书后刻,有以刀为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据董作宾先生殷人之书与契和安阳侯家庄出土之甲骨文字两文所载,在甲骨文笔画刻漏处,可以发现商代人刻画甲骨文是先书后刻,这一时期还有用墨或者朱砂书写的文字,表明这个时期已有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朱墨书迹显示了毛笔在中国书法史上广泛应用的开始。从文字学观照,用刀刻契文字用以占卜记事,虽然也有劲峭峻挺的刻画意味,但并没有书法本体上的自觉,

4、不能就因此简单地认为刀早于毛笔,硬笔书法便早于毛笔书法。在工具上,远古时期的刀相当于现在的硬笔,在同时期先书后刻再书丹的工具亦相当于现在的毛笔,因此大致可以推测,非严格意义上的毛笔硬笔大抵是同时期出现的,但作为艺术自觉而出现的书法艺术当首属毛笔书法,中国历代都以“书法”简称,至于强调“毛笔书法”实属为与“硬笔书法”比对及表述方便而为之。从春秋战国后期,中国的书法便肩负起历史的使命,直到今天,迄今已 3000 余年历史。硬笔在主流上通常是指钢笔,而钢笔是 19 世纪初欧洲一个叫沃特曼.莱维斯的人发明的,之后才传入中国,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真正得以普及,并推而出现粉笔、铅笔、圆珠笔、蜡笔、美

5、工笔、蘸水笔、金、银水粉笔、记号笔等品类。硬笔书法的表现力亦愈见丰富。二、交流融合毛笔书法继毛笔出现、纸的发明及相关书法工具的不断问世后,便承载起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重任,从秦统一六国文字到汉、晋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的演变,文字在艺术形式上与书法器具交相辉映,共同为书法艺术的普及深入提供了最大可能。在纸没有发明之前,只有绢、帛等极少量价格昂贵的书写材料,也只有达官贵人豪门望族才能奢侈的独享,众多的民间普通百姓、贫家子弟只能用木棒、刻刀等硬质工具在石、陶、砖等上书写记事、表意、交流,“以硬制硬”是在艺术的发蒙期民间底层普遍存在的书写记忆,虽然无法也不可能与毛笔书法相颉颃,但却奠定了这一群体最

6、初的文化向往和审美热情,也为千余年后硬笔书法的萌芽、发育及滥觞做好了文化、历史意义上的物质准备和精神积淀。这仅是宏观的了望,具体而微,从艺术本体出发,毛笔和硬笔书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关系。1、文字载体均为汉文字。在汉文字的架构下谈论这两类艺术现象将更有理性的意义,其他什么都不再重要,也更能唤回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们的纯真的文化反思。2、书法结构均遵循共同的结字准则。比如字的对称、避让、穿插、映带、欹侧、变化、神采等审美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企图改变那将是徒劳的,就如日本国的“墨象派”、中国国内的一些现代书法、流行书风、“丑书”等美术化、探索性、杂耍型的“

7、书法艺术”只能是徒费纸墨时间,戏弄普通老百姓,使书法蒙羞。在这方面,文化名人多有论述,如:写字要“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郭沫若)、“写硬笔字一要正确,二要清楚,还要讲学究格式、讲究美观”(叶圣陶)。3、章法形式几乎吻合。在所有的章法形式中,除了巨幅榜书用硬笔难以胜任外,其它的如条幅、手卷、斗方、扇面、册页等,硬笔也如毛笔一样可以创造出具有不同审美效果的艺术作品。当代的硬笔书法精品已呈现出“家数源流清晰可见、作品风格形式多样、形式设计美术化、包装制作精品化、个人风格突出”等特点。笔者对一种硬笔书法的创作形式有很深印象,就是用银粉笔在黑色卡纸上书写,能产生古代书法碑版拓片的独特的审美

8、效果(笔者用此法创作的一幅行书曾侥幸获得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成人组三等奖)。4、在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上也具有极为相似之处。它们都同样要向传统经典的文字学、书法碑帖、儒家哲学、历史学等请益,否则就会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无所作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由差到好再回到较差再到较好这一波浪型循环规律,这是由于学习者的功力、欣赏水平、学养在不断提高而形成的,在艺术学习中是正常现象,这一时期很关键,一方面考验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一方面也在为产生质的飞跃做准备,一旦通过了这些考验,学习者对书法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以及信心、成就感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虽在很多方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也

9、有各自的审美规定性和艺术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笔法的丰富程度不同。由于器材的物质规定性,毛笔书法具有硬笔书法无法表现的丰富性,用千变万化形容也不为过。“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宗白华)。具体而微,如逆笔、回锋、藏露、提按、擒纵、正侧、捻转、断连、映带、平险等,或者后者根本无法表现,或者仅可借鉴但管中窥豹,差强人意。比如所有需要在力的表现上具有丰富变化的书体,尤其是狂草书法。后者只具备提按断连等少数笔法技巧,墨法上的浓淡枯润几乎为零。2、视觉冲击力不同。正如前述,器材、法度的

10、不同决定了两者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前者或是酣畅淋漓、大气磅礴或是清雅妍美、温润闲逸或是古拙朴茂、苍劲厚重,而后者是力不从心、勉为其难的。3、欣赏形式不同。前者或可悬于堂馆展示,亦可铺于案头把玩,而后者一般只能放于桌上观赏,即使写出长卷巨制公之于壁,也因字体太小和观众的现代审美习惯而影响欣赏效果。4、社会价值不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毛笔书法艺术已逐渐退位为纯艺术,这种“退位”非指品位、地位的退化,而是指她的价值魅力的转化和升华,时代的快节奏、文化享用的多元化、审美定位的多变性都决定了毛笔书法走向展览、观赏、收藏的历史轨迹,这是历史的选择,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正因此,毛笔书法在实

11、用性上便远逊于硬笔书法,后者的便捷、轻松入门、学用的紧密结合使她搏得普通大众的客观选择。“艺术不能植根于民众是不能长久的。”(尉天池)各级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及硬笔书法工作者应担负起硬笔书法推广普及的光荣责任。现在有些教师的书写水平也不尽人意,甚至执笔方法都不对,教学效果堪忧。三、共同繁荣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尽管有很大的不同,在艺术表现上也各有千秋,但仍可以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两者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硬笔书法的实用性较强,接触的受众广,前者可以向后者学习一些简洁流便、展赛模式的低成本运作的推广宣传经验以及简化字入书的书法本体的探索以增强实用性;而后者应向前者学习的就

12、更多,比如工具方面不失硬笔本质的模仿制作、笔墨、结字等传统技法、向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等相关人文科学的借鉴等,不能因为入门快、起点低而妄自菲薄,降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前者在笔法墨法章法上有着博大深厚的传统基础,而后者的主要特点仅仅是富于线条的变化,主要长处是实用。在宣传普及时要注意打破籓篱,毛笔书法不要骄傲自大,看不起后起之秀(在一些书赛启事中总能发现这种语言表述:“征稿范围为书法(含硬笔书法)、”);硬笔书法也不要过于敏感甚至自封第一,把毛笔书法附庸性、贬低式地改名换姓为“软笔书法”,人为地制造艺术不和。“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有功绩,历史都不会被抹杀。这种竞争行为若是在市场化

13、程度不高的各个经营主体之间进行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艺术,如果沾上铜臭味则不禁失于格调低下和粗俗。笔者以为,无论哪种书法(即便是其他的艺术门类也一样),在价值取向上应先是传承教育,次为修身养性、再次是去进行竞技获得荣誉,最末等才是取得利益。而当代,很多参与者本末倒置,甚至唯利是图。因此,净化学术艺术空气、规范书法商业化运作中的混乱无序、真正为弘扬传统文化尽到各自责任是摆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文化部门、艺术团体及每一位相关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我们无法回避,我们更责无旁贷。2008、8、16注:此文获中国书协硬书委员会、书法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展优秀文稿参考文献:美学散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第 1 版)中国书法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 版;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第二版);道德经(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5 月第 1 版)硬笔书法精义(武汉出版社 1995 年 2 月第 1 版、硬笔书法知识问答(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