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00978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也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开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写就的一篇谈论“家庭改革”的文章。虽然距今此文发表已近百年,文章谈论的问题或许则是更为久远,但奇怪的是就文章中所谈及的那些问题,在今天读来仍然是那样的让人深思,甚至有着切肤之痛。似乎昔日那些阴森可怖的魂灵依然在上空盘旋。历史是在不断进步,可有时又难免会循环往复。难怪周作人在经历了五四的高潮与低落之后会发出历史循环的感慨。正因为如此,看似逝去的历史已成终结,其实那些也只是开始。无尽的路就在你我脚下寂寞延伸,它期望着你我脚步的踏上。可是,自己向往的路,自己就一定能够勇敢地选择吗,而且是大踏步地、意气昂

2、扬地向前迈去吗?这时,你就得面对四周的一切,同时更是面对自己的内面魂灵。一场精神的突围就此开始。在我看来,物质的突围因为还有财产的可行触摸的现实质感,所以不难,而精神的突围则是那样的飘忽,有时连自己都无法清楚认识,所以很难甚至极难。或许,关涉人之精神信仰追求,关涉人生价值与意义,等等此类的自我反思与诘问,在一定程度上都让人那样难以真实把捉,可人生困惑的焦点却往往正是这些。精神的蜕变与物质的涨落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是鲁迅先生在当年那种旧未灭而新又未生的过渡时代的思考。从表层来看,鲁迅先生是在说“父亲”,其实,我又在想他同样也在说那些与“父亲”相对应

3、的“子女”,甚至“妻妾”们。试想,在西方,当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中露出新的曙光时,人们才真正清醒地认识到了“人”。这个人,不是神的创造,而是人他自己。中国也一样,当人们借助西方现代启蒙思想的武器来再次烛照中国传统时,便有了“吃人”历史的发现。这不仅是国人对历史的全新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全新发现与全新认识。“人的发现”,儿童问题、女性问题、恋爱婚姻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爆炸主题。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似乎早已不成问题,但是若没了那时的当做“问题”今天或许还仍是个更大的“问题”。说道“问题”,其中的有些问题在今天仍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必须面对,而且还需竭力去解决。这也正是

4、历史的智慧与沉重之处。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目的甚是明确:“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一句话“要革老子的命”!此等口号是何等气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解放子女的问题本无需讨论,但是中国的因袭竟是如此之重,所以常识性的问题,竟然非要提高到革命的高度才可实现的地步。在此文中,鲁迅有句名言:“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事他的理想,为此他更是践行一生。此中那种深沉的殉道

5、者的人道精神,岂非悲壮所能言尽。“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幸福与合理,简单的极不简单。生命,一要“保存”,二要“延续”,三要“发展”。这也便是生命的路。然而中国的长者本位的痼疾,让那些多少受了些现代新潮思想的子女们比那些尚未觉醒的子女们饱受了更多的炼狱煎熬。鲁迅是深切的明白此中的道理的,否则又怎么会生出那段关于“铁屋子”的寂寞辩驳。然而那种自留学日本期间便树立起的“立人”思想,又怎么能这样轻易放弃。所以,他说“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生产,尽力的教育,

6、完全的解放。”从此让他们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然而,如此一来,有些父母就会认为,自己从此一无所有,或是父子便要疏隔,或是长者吃苦,或是子女吃苦。其实这些都是受了旧的荒谬思想的毒害。子女的人生理想追求常常为这样的父母扼杀。而父母的养教之恩又常使那些本性善良的子女们,以掩埋牺牲自我追求来报答生养之恩。然而还有更为惨烈的,例如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她的那一句话便毁灭了女儿的一生幸福。中国有句俗语是“从小看老”,意思是从一个人儿时的状态便可见出他老时的样子。这句话其实很是武断。不过,在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家长总喜欢夸奖那些表面听话的孩子,有时还会说出“看这小孩真像个大人”之类的话。虽然都是夸赞之

7、辞,可我每次听到于会心微笑同时又生出几许悲凉。试想,儿童在儿时就应该享受到同时期的快乐,但是快乐有时竟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而又难以拥有。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呼喊了多少年了,但其实质性的革命成分又有多少?而一个人的成长,固然需要学校的知识教育,但同时更是需要社会、家庭的道德伦理的熏陶。在我的身边,存在着太多的不同家庭背景对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产生常常是迥然相异的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或许,一个人的出生、成长背景是无法选择的,但成长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可以自我选择乃至创造的。我们之中有着太多的人,每天都被琐碎的现实所牵绊着,每日都在抗争着如西西弗斯般的生存悖谬。有的人胜利了,有的人失败了。生命

8、,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无奈,让我们难以释怀。同时,理想的诱惑、文学的关怀、宗教的召唤、人人之间的爱,等等,又总会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重新鼓起信念踏上生命的征途。爱,太多,总让我们迷失;爱,太少,又让我们的人生无比枯涩。生命,健康的生命形式,所需要的其实很简单,但是这简单却常常会遭遇不简单。因此,鲁迅才会说:“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问题是搞清楚了,可总得寻得解决之道吧。正如,医生查出了病人的病灶所在,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他应该给开出个药方才好,哪怕是绝症开些精神药丸于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应该的。因此,鲁迅就说:“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

9、便须一面消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的此种启蒙话语,正如爱利希弗罗姆(Fromm Erich)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爱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真正的爱不仅包括“给予”,更包括“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行文至此,又让人想起了近些年来有关“富二代”现象。驾车撞死路人、聚众吸毒淫乐,等等等等。近日网络的“我爸是李刚”更是搞得网络空间热闹非常。“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的不仅只是个通俗的“家教”问题,在这背后大概隐藏着更为巨大的社会顽疾甚至毒瘤。“救救 XX”的昔日呼号,在今天,似乎还很有必要。阅读鲁迅的文章,在今天,其实也很必要。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