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887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0 例 131 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 80 例 81 眼使用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50 例 50 眼使用西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 4 个疗程。结果 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组有效率为 98.7%,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 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

2、视网膜病变显效快,治愈率高。【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中医药Chinese medicinal herb combined anisodine by point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 combined anisodine by point injection in bilateral shenshu in the treatment

3、of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Methods 130 cases (131 eyes) of central 2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were selected.80 cases (81 eyes) were administered Chinese herb medicine combined anisodine by point injection in bilateral shenshu (treatment group) ,50 cases (50 eyes) were administered west

4、ern medicine orally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efficacy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8.7%,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medication we adopted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Key words】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anisodine injection;Chi

5、nese medicinal herabl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散发的和自限性的眼底病,易复发,多次反复后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本院自 2001 年起使用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 2001 年 1 月2006 年 2 月在本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病例,共 130 例 131 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3察组 80 例 81 眼,男 67 例 68 眼,女 13 例 13 眼,年龄 2551岁,平均 42.3 岁,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15 天,平均 3 天

6、;对照组50 例 50 眼,男 40 例 40 眼,女 10 例 10 眼,年龄 2450 岁,平均 40.3 岁,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18 天,平均 3 天。两组患者均经测视力、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确诊。诊断标准1:(1 )视力下降,但不低于 0.2,眼前暗影,视物变形。 (2)眼底黄斑部周围反光轮,中心凹反光消失,有点状渗出质。 (3)眼底荧光造影有荧光素渗漏。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的方法:(1)辨证分期:水肿期(早期):以湿浊上泛为主,症见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黄斑中心凹反光暗或者消失,黄斑部周围水肿及渗出,或伴有头重胸闷

7、,食少腹胀,舌苔滑腻,脉濡或滑,治法为利水消肿,方以五苓散加减:白术 15g,泽泻 20g,猪苓 20g,茯苓 20g,桂枝 6g,薏苡仁30g,淡竹叶 6g,大腹皮 15g,甘草 6g。渗出期(中期): 以脾虚湿困为主,症见视力模糊,眼前暗影,黄斑部周围以渗出质为主,水肿消退,中心反光不见,或伴身倦纳呆,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以六君子汤加减:法半夏 15g,陈皮 6g,党参 30g,白术 15g,茯苓 20g,三七末 6 g(冲服) ,苍术 18g,甘草 6g。恢复期(后期):以肝肾阴虚为主,症见视力模糊,眼前暗影,黄斑部水肿、渗出基本吸收,4色素沉着及陈旧

8、斑点,中心反光可见,或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方以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熟地黄 24g,山茱萸 12g,山药 12g,泽泻 9g,茯苓 9g,牡丹皮 9g,党参 30g,麦门冬 15g,五味子 6g。以上方药每日 1 剂,水煎温服, 10 天为 1 个疗程,共用 4 个疗程。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4ml,分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每天 1 次,10 天为1 个疗程,共用 4 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芦丁片 40mg,维生素 E 胶丸50mg,肌苷片 400 mg,每天 3 次,10 天为 1 个疗程,共用 4 个疗程。2 结果2.1 疗效标准 参照广东

9、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 2 。治愈:黄斑部水肿、渗出完全吸收,视力恢复。好转:黄斑部水肿、渗出部分吸收,视力增加。未愈:黄斑部水肿、渗出无变化或加剧,视力无变化或下降。2.2 治疗结果 两组共治疗 4 个疗程后结果见表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8.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表 1 两组治疗 4个疗程后结果 眼(略)53 讨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虽有自愈倾向,但病程较长,视力恢复差,易复发,倘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激素治疗无效而且有加重病情和引起复发的可能,所以目前国内外倾向于采用激光治疗或不给予治疗。不过激

10、光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因为在激光光凝处也会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改变,对中浆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无论自愈病例或经激光光凝治疗的病例,在观察期间复发率均高达 50%,而且激光有可能损害黄斑部的视功能3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视谵昏渺” , “视谵有色” , “视直如曲”的范畴。认为本病与痰湿,气郁,精亏有关。根据中医内眼组织与六经相属学说,黄斑区属脾,视网膜属肝,故黄斑区病变与肝脾两经有关。肝郁脾虚,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阻络,血流不畅而发本病;根据五轮学说,瞳神属肾所主,黄斑归属瞳神,又肝肾同源,故本病与肝肾有关,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精不上乘,目失濡养引起脉络膜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病变。

11、故本病在治疗上以肝脾肾三脏为主,辨证论治,但临床上不少患者只有视力下降和眼底黄斑部水肿、渗出,全身几乎无症可辨,此种情况可根据其眼底改变和病程的长短分期治疗。本文以眼底病变为主,脉证合参,把本病分为水肿期、渗出期、恢复期,分别选用五苓散、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治疗。另外肾俞穴为肾脏的背俞穴,具有调肾6气,强腰背,明耳目的作用,樟柳碱是苏科植物唐左特山莨菪分离的一种生物碱,有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通过穴位注射,可以改善缓解眼血管痉挛,增加眼血流量,促进黄斑水肿、渗出的吸收,提高视功能。笔者通过使用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经多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明显,治疗显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本病有复发的倾向,故平时应适当休息,节用目力,避免过度精神兴奋和情绪紧张,劳神过度,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减少复发。【参考文献】1 李传科. 中医眼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48.2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2003,118-119.3 罗云坚,刘茂才. 眼科与耳鼻喉科专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