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80151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调研测试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蜿蜒 帐蓬 摄制组 变化多端B . 豁然 凄凉 雕塑感 云遮雾嶂C . 恭顺 懈怠 霹雳舞 气势磅礴D . 愚蠢 骄贵 尾椎骨 安营扎寨2. (2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将“加大”改为“增加”)B . 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将“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互换位置)C .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就可能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或思想

2、大于形象。(在“形象”后加上“的情况”)D . 考试有两忌:一忌考前不能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删去句中的两个“不能”)3. (2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水浒传)B . 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三国演义)C . 许云峰挖穿地牢救战友(红岩)D . 孙悟空自擒红孩儿救唐僧(西游记)4.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B .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

3、复杂心理。C . 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D .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5. (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B . 学生黄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C . 某校即将举行一百周年校庆,李校长对赞助者说:“感谢您对敝校所尽的绵薄

4、之力。”D . 昨天本人在阅览室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期盼拾到者高抬贵手马上归还。6. (2分)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A . B . C . D .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 (7分)古诗文

5、名句填空。 (1)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尽千古文人悲剧命运的诗句为_,_。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和对偶的修辞,描写月光之下的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_,_。 (5)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以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6、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B . 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C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D . 宋朝的欧阳修、苏洵

7、、曾巩都位于 “唐宋八大家” 之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太守的“乐”指:_。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毅市长(节选)齐仰之请陈毅进屋。陈 毅 (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齐仰之 对,好多年了。陈 毅 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确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齐仰之 (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陈 毅 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苹色室中青”。齐仰之 (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齐仰之又请陈

8、毅坐下。陈 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陈 毅 不,说新也不新哦。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齐仰之 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的化学,研究些什么?陈 毅 社会。齐仰之 社会?陈 毅 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陈 毅 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

9、,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

10、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竞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陈 毅 (激情地)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齐仰之 希望我也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1)“齐先生就住这里?”这句台词蕴含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2)下面对陈毅的第二、三段台词内容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有(多项选择)(

11、)。 A . 引陋室铭表示对齐仰之的敬意。B . 引陋室铭既切合齐仰之的居室环境,又缓和了说话气氛。C . “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既是对齐仰之居室的真实写照,又表示对其居室的欣赏。D . “不过”一词表转折,由对齐仰之的敬意转为对居室的不满。(3)齐仰之所说的归国之后的境遇表明了当时的状况是怎样的? (4)请你补出“希望我也”所省略的内容,并说说此时齐仰之的心情是怎样的。 (5)陈毅所说的化学与齐仰之所认为的化学有什么不同?试分析齐仰之听陈毅陈述前后态度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10. (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郑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

12、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

13、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

14、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