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22038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2020届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 .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 .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代表作有野草朝花夕拾等。D . “记”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如小石潭记马说等,前者侧重于记事写景状物,后者偏重于说理议论。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而或长烟

2、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B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D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E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F . 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_,谁家新燕啄春

3、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3)请根据上下句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古代诗歌常以声传情。如李白送友人中的“_”传达惜别之意;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_”营造了夜晚的清冷,表达孤寂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_”此处大雁之声更增战乱年代兄弟离散的悲凉;欧阳修采桑子“_”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写出作者泛舟西湖的喜悦之情。三、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5分)3. (10分)名著阅读。 A不看便罢,看过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望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1)A是儒林外史中_中举

4、后的丑念。 (2)通过A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儒生怎样的形象特征?(至少例举一个) 4. (5分)名著阅读 (1)“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这段 文字描写的是_(填人名),她最终因_而死。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狷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这段文字的作者是_,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_,全文共十篇。 (3)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

5、,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这个名著的文学形象就是_,作品是奥斯托洛夫斯基的_。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5. (20分)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衣橱母亲不让别人动她的衣橱。那一次,我接她去我家,弟弟把汽车都发动好了,却迟迟不见母亲出来。我等得心急,就跑进屋催促,只见母亲正埋头在衣橱里找什么。“我想穿上你在北京给我买的那件毛衣。”母亲说。我要动手帮她找,母亲不让,担心我会给她翻乱了。我这才发现,衣橱里的东西都摆放得很有条理。母亲指着衣橱解释说:你给我买的衣服在这边,那边两摞,是你大姐和二姐的。在我的惊诧中,母亲慢慢换好衣服,又对着大镜子照了照,才满意地朝外走去。我刚上小学一

6、年级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毅然独自拉起了家庭的大车,车上载着我们兄妹七人。最苦的那十几年,母亲从未穿过新衣,却把我们收拾得干净整洁。我10岁那年冬天,冻伤了脚。为了赶在大年初一让我有新棉鞋穿,母亲三十晚上还在忙碌。那幅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15瓦的灯泡下,严重贫血的母亲坐在马扎上,握着锥子和线上鞋底,弓着腰、低着头,鼻尖上沁满细密的汗珠但第二天清晨,母亲已经精心收拾好自己,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身上的旧衣服洁净平整,在院里庄重地燃响新年的第一串鞭炮。母亲爱我们,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就要坚强美丽,自信勇敢,不被任何困难压倒。那一年,排行最小的弟弟也考上了警官学校,

7、至此,我们兄妹七人中有四个考上了大学。母亲终于不再改我们的旧衣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日子里,我们不顾母亲说浪费,不断给母亲买东西,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回报她的养育之恩。许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曾给她买过什么,但她却记得一清二楚。冬天来了,她会对前去看望的我撩起裤脚说:“你买的袜子,还很暖和,真的很厚实啊!”二姐去了,她会挽起袖口,对二姐说:“你买的这件保暖内衣,现在还很合身。”大姐来了,母亲会拿出鸭绒袄,对大姐说:“你选的这个样式,今年还很时兴呢!”衣橱里的那三摞衣服,是母亲的宝贝,去哪个女儿家,就穿哪个女儿送她的衣服。她说,这都是孩子们的一片心,穿在身上,才能知道孩子们的好,记着孩子们都是多么

8、懂事。于是,每一次,当母亲衣着光鲜地站在我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报答我们来了。可是,作为儿女,我们给予含辛茹苦母亲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了啊!一想起这些,泪水就盈满我的眼眶。(作者:伊沫;有删改)(1)母亲为什么不让别人动她的衣橱? (2)母亲用哪些行动告诉子女“要坚强美丽,自信勇敢”?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饱含的情感。 在院里庄重地燃响新年的第一串鞭炮。这件保暖内衣,现在还很合身。(4)如果把结尾的“泪水就盈满我的眼眶”换成“我的眼眶就盈满泪水”有什么不好? (5)文中子女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孝敬”方面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6. (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

9、行的意义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马克吐温材料一:旅行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旅游天地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值得注意

10、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

11、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节选自余光中的何以解忧)材料三: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

12、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

13、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梁衡的壶口瀑布)材料四:读万卷

14、书,行万里路。暑期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径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1)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B . 作者认为,台湾各大学的毕业旅行,目的不在于游山玩水而在文化的巡礼。C . 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上游推了1500米。D . 游人到杭州西湖,漫步于白提柳岸,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2)材料二中,

15、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旅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是教育的延长。B . 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快活,感受旅行更多的乐趣。C . 旅行途中最好有旅伴同行,有许多交流思想的机会,发现世界的美好。D . 古人游历名川大山,可谓是尽情尽兴,在遭贬滴之际,仍能态情山水。(3)从材料三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4)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认识。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 .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