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28112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母亲河 电子教案长江之歌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教学用具:课件.相关资料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看长江、说长江教学目标:1.调动对长江的积累,激发对长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2.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问题设计、课件、搜集关于长江的示

2、范资料。教学设计:一、出示问题,激发兴趣。1.出示问题: (1) 长江的源头在哪? (2) 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 (3) 我们镇江属于长江的哪个流域? (4) 你了解名人写长江的诗词文章吗? (5) 你见过长江吗?有何感受?2.分组讨论,说说对长江的了解。3.引导学生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4.复习第十册习惯篇“多种渠道学语文。”5.把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去学语文。二、展现全貌,同看长江。1.出示课件,播放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2.看完后,说说你对长江的感受。三、出示资料,共品长江。1.出示相关诗词。2.听师配乐朗诵。3.根据你喜欢的诗词,读一读,品一品。4.说说

3、诗词中的长江给你的感受。四、出示资料、指导处理1.出示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说说面对这样的资料,应该如何处理。2.再出示一段,练习处理。3.交流处理的资料。五、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2.做好资料摘抄或剪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长江、品长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诗词。教学设计:一、导入。 二、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 三、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 (答: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母亲,自己是她的

4、孩子。) 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他觉得中华民族从长江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得好,谁能把作者对于长江的母子情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相机指导朗读,再齐读第1节。 (2)这一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介绍诗歌的手法之一:回环,并简单介绍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诗歌还有其他特点(相机介绍押韵等简单知识)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1同学们,作者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

5、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4背诵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吟长江、颂长江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所占有的资料,吟诵长江之歌等相关课内外诗词、文章。2.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长江母亲的依恋与赞美之情。3.激发学生亲近长江,亲近自然的情感。教学设计: 一、出示相关诗文。 二、师引导鉴赏。 三、选择自已喜欢的诗歌朗诵、吟诵。 四、试着写一写自己对长江的认识与感受。 出示可借鉴句式: 你,是; 你,是。 五、跟着碟片轻哼歌曲。1.形式:画长江简易图。2.唱长江之歌;介绍长江的地理环境。3.展示长江的图片;介绍与长江有关系的人、事。4.自出小报;长江的环

6、保小报板书设计:长江之歌雪山 东海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 未来 教后反思三峡之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两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A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C层、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体会三峡一天当中的景物特点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欣赏图片创设情景 分析重点词句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阅读 讨论教具准备:图片 小黑板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

7、学重点:体会三峡景物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去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3.齐读,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2.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蟒 眨 驳 曳 朦胧 冽 泻 凌(2)相机对生字的读音字形作指导。字音:曳 凌字形:驳 曳 冽 三、再读课文,理清

8、条理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三峡一天中那些时候的景色? 2.同桌交流3.班内交流4.小结5.你觉得一天当中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认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把你品读到的最美的句子勾出来,在课文旁边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四、快乐温故 1.抄写生字。 2.搜集三峡的有关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品读课文,总结全文教学重点:了解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话说三峡,铺垫美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通过刚才的资料交流,你对长江,对三峡了解多少呢? 3.汇报交流。4.齐读课题,说说本节课你最想了解什么?5、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三峡,领略三峡之

9、秋的美。二、自主表达,感知美 1.自由读文,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生自由读文,思考。 3.汇报交流。4.三峡的秋天给你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美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美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5.生交流汇报。 三、批注感悟,欣赏美 1.三峡的秋天,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绝好的画卷。你认为三峡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最美?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再把它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好吗?2.生自由练读,小组交流。3.集中交流,品读赏析。(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确定顺序)中午:(出示段落)(1)中午的三峡充满热烈的气息。(板书:热烈)(2)引导学生抓住拟人和比喻

10、的句子,通过写批注体会长江在阳光下奔腾、咆哮的动态美。(3)如果也站在长江边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4)指导朗读。早晨:(以读带讲)(1)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板书:明丽)(2)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三峡的明丽?(3)指导朗读。下午:(1)(多媒体)创设情景此时,假如你就坐在长江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朦胧)(2)(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学生朗读。夜晚:(1)三峡的夜晚是怎样的?(板书:静谧)(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3)结合句子谈感受。(4)三峡的夜晚美吗?画出有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5)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四、交流感悟,创造美 .三峡秋天的美,有时如明丽的小诗,有时如奔

11、腾的巨龙,历来多少诗人写诗赞美过它。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文章如诗的语言再一次感染,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想听听吗? 师诵读小诗: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绿的叶黄的果 还有那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你心中的长江三峡。.生自由准备。 .集中交流。 五、课外链接,拓展美 方纪先生的三峡之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三峡秋天的美丽画卷。把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积累下来,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读读写三峡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余秋雨先生的三峡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中午 热烈下午 朦胧晚上 静谧教后反思: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

12、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学用具: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凉州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 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

13、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二、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2)补充介绍:A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B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C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D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