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55597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_。(诗经关雎) (2)人不知而不愠,_?(论语十二章) (3)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4)朔气传金柝,_。(木兰诗)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其政治理想及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 (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

2、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搏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历史的星空,同样少不了“小人物”。我们从课本中了解了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的“长妈妈”,了解了杨绛对之有ku怍的“老王”,认识了用汗水和辛劳砌成自己向往已久的台阶的“父亲”,认识了决不自jn,但觉“手熟”的“卖油翁”。尽管平凡,但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_ku_jn絮说_怍自_(2)上述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改为_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 (2分)名著阅读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

3、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没戴帽子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银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边的行人一起在走。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

4、,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乙)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农民喜欢红军吗?”“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

5、克思主义词汇!)“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丙)“那你得缴多少税和地租呢?”“四十元一年!”“那是在红军来这里以前?”“是的,现在我们不缴税”“但是有这样的不同,”一个青年农民插嘴说,“如果我们的街坊说我们没有帮助白军,红军就相信了。但是碰上白军,我们即使有一百个好人为我们担保,而没有一个地主,白军仍把我们当红匪。可不是这样?”那个老头点点头。(1)文段(甲)摘录了对三位红军领袖的外貌及言行举止描写的语句,他们分别是: _ _ _(2)文段(乙)写的

6、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情节。( ) A . 过大草原B . 四渡赤水C . 飞夺泸定桥(3)斯诺在书中采访记录了很多少年、“红小鬼”、农民等说的话,有哪些用意? (4)斯诺在书中指出:“红色中国”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会获得胜利。请根据全书的阅读体验和以上材料,阐述“红色中国”终会胜利的原因。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4. (12分)九年级(3)班准备举行“走近课外小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为活动做准备。 (1)【小说趣话】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是( )

7、 A .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 . 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 . 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 . 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2)【人物画廊】下面是一部小说中的人物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毛泽东曾经用“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来评价上面的_。B总与“三”结缘,请写出他与“三”相关的两个故事:_。C最怕困难,每遇困难,他就对B说:“你回你的水帘洞,我回我的_。”D的性格特点是:_。(3)为使活动更顺利地展开,九年级(3)班通知开办图书角,要求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有积极意义的课外小说放置在图书角中,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分享,请你以班

8、委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1分)5. (2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6. (25分)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但今天我真的做

9、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

10、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

11、,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

12、转化成智慧。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

13、迷信?(1)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2)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A . 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B . 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C . 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3)“正方”材料第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4)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

14、,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_乡为身死而不受_是亦不可以已乎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说理,以“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B . 文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可见孟子也在宣扬“性本善”的思想。C . 文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意图以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