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48425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2第一章复习课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复习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复习课。结合教学进度和我校学生的情况,第一章的复习课设置了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复习回顾基础知识,第二课时则用于处理习题。我的说课内容是第二课时。我的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分析、教学反思等六部分组成。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是在继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的理论章节。本部分内容属于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基础理论的典型范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奠

2、定了基础;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2(必修)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3(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础。2.内容结构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最后介绍化学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课件展示)二、学情分析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高一下学期,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和概括能力,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技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设计小组讨论式

3、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从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钠、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和氯、硫、氮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同时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完整一章的内容,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元素周期律,对表和律的应用有待加强和提高。(课程标准对于本章的要求是: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渡

4、】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知道核素和同位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预习锻炼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通过独立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元素推断

5、题的思路和寻找突破口,体验科学探究艰辛和喜悦;通过习题讲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学重点:会利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断元素的名称,并会应用相关知识答题。教学难点:元素的推断方法及答题技巧四、教法和学法分析所话说“授人以鱼如不授人以渔”,在习题课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理解每道题的正确答案,更要使学生明白该习题的考查内容及答题的技巧,以便灵活应对各种变式训练。因此,本节习题课以“元素的推断”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促使学生在习题中总结整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五、教学流程设计在上节课已经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梳理,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6、但是本章属于理论性知识,理论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于习题中并能够活学活用,这就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由于本章的知识内容较多,为了将这些知识都渗透到习题中去,我选择了“元素的推断”作为本节习题课的主题。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发学案三道题,要求学生将学案中的习题自行完成。(设计意图:提前布置,可以节约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主完成,就会有部分学生会针对个人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教师直接指出,通过知识梳理大家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直以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元素的推断来

7、检验并加深大家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导入新课后,就进入了习题讲解阶段。在学案中我设计了三道习题,为了节省时间,我以例题1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意图和过程。【例题1的分析流程】例题1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X与Y形成的X2Y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是离子化合物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

8、定性:XmYXmR D元素X、Y可形成与Z离子电子数相同的阳离子分析例题展示学案的例题1,由学生自己分析答题过程并将答案投影展示。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存在问题,许多学生认为过氧化氢属于离子化合物含过氧根离子。通过学生讲解,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前作业情况、发现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易错点,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对元素的推断有了感性的认识。提炼知识点由学生根据例题1,找出本题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粒子半径的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即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在具体的题目与所学的

9、基础知识间建立有效地联系,这是基础知识的再现过程也是升华过程。讨论应对策略提出问题:为了顺利正确地推断出题目中的元素并答对相应的问题,需要掌握哪些策略?由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归纳整合,得出例题1的突破口是原子结构。以“原子结构”作为突破口,要快速准确的找到元素必须做到: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电子排布特征,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电子层数=周期数,要正确的答对题目要学会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会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熟练掌握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和递变规律,了解常见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完成变式训练,巩固讨论结果。通过对例题1和变式训练1的分析解答,由学

10、生思考解答元素推断的一般思路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认真审题寻找突破口推断验证规范答题。其中寻找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规范答题是得分的保证。通过对例题1的分析,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简单的回顾,对元素推断题从感性认识到形成理性思路,初步形成了解答元素推断的一般思想。习题中常见的元素推断的突破口还有哪些?我们继续寻找。继续由学生自主分析例题2和例题3,找出基础知识,讨论应对策略,依次使学生感受到常见的突破口还有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特性等。要利用这些突破口寻找到元素,必须储备的知识有:主族元素价电子层数=族序数=最高正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同周期同主族原

11、子半径的递变;某些元素的特性如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元素是N等。例题1、2均为选择题,例题3则是填空题。这么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如例题3(1)要求选“A”或 “D”而不是写氢化物的化学式。(2)中书写元素位置要规范,书写电子时,要分清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是写电子式还是表示形成过程。通过对以上三道例题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习题分析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归纳,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亲自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这样,就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

1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完成例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元素的推断题中还有哪些经常用到的突破口,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更深刻更清晰的留下思维的痕迹,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对于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它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则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推出。最后由学生根据总结归纳的方法,自行出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完成。整节课的设计始终是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律、化学键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答元素推断的方法和能力,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六、教学反思1.通过习题的讲解发现,学生对于利用原子结构推断元素名称是比较拿手的,对于利用化合价进行推断则不能灵活应用如变式训练2,错误率很高。2.对于利用化学计算推测元素则无从下手,计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在答题过程中,一些关键词的判断有待改善,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4.由于时间关系,留给学生自行设计题目的时间过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