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2472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技术,护理系 陈记之,生命体征 (vital signs),体温 (temperature)脉搏 (pulse)呼吸 (respiration)血压 (blood pressure),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间歇脉、脉搏短绌、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呼吸困难、高血压、低血压的概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高热病人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本章难点是体温单的填写和绘制,脉搏短绌的测量技术。,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技术,一.体温概述,体温(body temperature) 又称体核温度或核心温度,是指身体深部组织的温度,如颅

2、内、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shell temperature)又称体表温度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二.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波动,1、正常体温,换算公式:9/532(32)5/9,昼夜: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清晨26 时最低, 午后28时最高。,2、生理变动昼夜:年龄:性别:肌肉活动:药物:情绪饮食,年龄: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不同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性别: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0C。而且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肌肉活动

3、: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药物:麻醉药物,情绪情绪、心理和生理紧张都会影响如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机体代谢增加,而致体温升高。,饮食进食冷热可暂时影响口腔温度进食后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可使体温暂时升高0.30c,三、人体产热与散热,(一)体温的产生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50%转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其余不足50的化学能(自由能)则载荷于ATP分子之中,经过转化与利用,最终也变成热能,由循环血液传送到体表并散发于体外。,(二)产热与散热产热以化学方式产热产热方式:食物氧化 骨骼肌运动

4、交感神经兴奋 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体温升高散热以物理方式散热散热方式: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产热,散热,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调节,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1、产热,主要产热器官 肝(安静状态) 骨骼肌(运动状态),为什么在体温升高时,患者要安静休息,减少运动?骨骼肌的紧张度稍有增强,产热量即可发生明显的改变,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可增加40倍之多.,安静状态下,主要由内脏器官代谢产热,占总热量的56%,其中肝脏产热最多;活动状态下,主要由骨骼肌的收缩产热,占总热量的90%。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产生的热量则是机体在进食后额外产生的热量。,机体产热的形式,无寒战产热,维持生命的各种活动如呼吸、心

5、跳、维持肌肉张力及细胞的代谢等,时刻都在产热。产热与基础代谢成正比,即基础代谢率越高, 体内产热就越多,且不会因为身体内部体温调节的需求而有所改变。,寒战性产热(寒冷的环境),一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释放增加,两者均可提高全身细胞的代谢率,从而使产热增加,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另一方面,局部或全身的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的收缩,即寒战,这是机体遇冷时的一种不自主的反射性产热,是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性活动。,2、散热,散热部位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呼吸: 29%排泄(尿、粪):1%,散热方式辐射散热(温度差、皮肤有效辐射面积)传导散热(物体的导热性)对流散热(风速)蒸发散热(环境温度

6、和湿度),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 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 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四、体温评估,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2.动态观察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其伴随症状3.协助诊断,内容,病人情况(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有无影响体温的因素存在心理方面评估,(一)体温过高,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一般指腋温超过37或口温超过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者,程度判断(口腔) 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

7、1超高热41.038,1、体温升高发生机制,致热源性,外源性:病原体作用与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及单核吞噬系统,释放致热源发热内源性:白细胞致热源,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上升。,非致热源性,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引起散热过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衰等,.,2、发热过程及其表现,体温上升期 乏力、酸痛、皮肤苍白、寒战 1.骤升型 2.缓升型高热持续期 寒战消失、灼热感、呼吸加快体温下降期 出汗多,皮肤潮湿 1.骤降 2.渐降,3、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驰张热 败血症

8、、化脓性炎症间歇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不规则热 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特点,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急性传染病如: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稽留热,常见病,特点,高温在39 以上24h波动范围 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常见病,驰张热,败血症化脓性感染,特点,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下数小时或几天,常见病,间歇热,疟疾,特点,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常见病,流感肿瘤,不规则热,4、伴随症状,5、高热病人护理,降温,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较好的是物理降温: T39冰敷 T39.5酒精擦浴,病情观察, 测量体温: 高

9、热病人每4h测T一次, T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T1次,, 观察P、R、BP,伴随症状,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效果和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补充营养、水份,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少量多餐,多饮水,每日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促进舒适,休息,减少消耗,高热者卧床休息。口腔护理:唾液分泌减少,抵抗力差, 易发生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清洁。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压疮。,心理护理,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释、安慰。,安全护理:防坠、防舌咬伤健康教育:监测体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的方法 休息饮食及饮水的重要性,(二)体温过低,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10、体温不升:T35,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危重病人低温环境;低温麻醉。,表现:躁动、嗜睡、昏迷,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颤抖、皮肤苍白、四肢冰冷。,1原因,散热过多:长时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 散热过多、过快;在寒冷环境中大量饮酒,使血管过度扩张热量散失。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使机体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如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中毒,如麻醉剂、镇静剂;重症疾病,如败血症、大出血。,2、分期,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3、症状,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

11、睡、意识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昏迷。,环境温度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0C左右。保暖措施 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添加衣服,防止体热散失,给予热饮,提高机体温度。减少对流、传导散热,防冻伤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观察,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病因治疗 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积极宣教 避免导致体温过低的因素,4、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五、测量体温的方法,(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1) 口表、肛表、腋表 (2)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口表:盛水银端较细长,可作口

12、腔或腋下测量。,肛表: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用于直肠测温。,水银槽 (区别),水银体温计,腋表:盛水银端长而扁。,凹缩处使水银柱遇冷不致下降。,可弃式体温计 (disposablethermometer) (1)单次使用(2)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点状薄片随机体的温度而变色,显示所测温度,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1)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接由数字显示。(2)医院用电子体温计(3)个人用电子体温计,感温胶片(temperature sensitive tape)(1)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部,根据胶片颜色的改变知晓

13、体温的变化,不能显示其具体的体温数值,只能用于判断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2)适用于小儿,远红外线测温仪(1)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体温(2)常用于人群聚集处,又需快速检测体温报警体温计(1)一种能够连续监测患者温度的器械(2)一般用于危重者,(二)体温计的消毒目的:防止交叉感染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方法: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电子体温计消毒法,将体温表浸泡在消毒液中,使用前清水洗净擦干,浸泡5min甩表第二盒浸泡30min冷开水冲洗擦干放清洁盒备用。,水银体温计消毒,方法一:病人单独用,方法二:病室集体消毒,常用消毒液:75%酒精、1:200 84消毒液、 0.5%过氧乙酸碘伏,口表

14、、腋表、肛表分开清洗、消毒。,(三)体温计的检查目的: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时间: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计后方法:体温计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水中,3分钟后检视,若误差0.2或玻璃管有裂缝,不能使用,(四)体温测量的方法【目的】判断体温有无异常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并解释患者准备护士自身准备用物准备环境准备,舌下热窝,闭口,勿咬,方法:时间:3min,【测量方法】,口温,注意: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 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 2)如有进食、冷热敷,间隔30再测 3)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入 粗纤维食物,先擦干腋窝,再放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屈臂过胸夹紧,腋温,方法:,时间:10min,注意: 1)腋窝疾患、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过度消瘦 不宜测腋温 2)如洗澡、腋部做冷热敷,间隔30再测,注意: 1)腋窝疾患、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过度消瘦 不宜测腋温 2)如洗澡、腋部做冷热敷,间隔30再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