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2099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整理课件3,4(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1904) 亚洲埃及血吸虫(S. haematobium Weinland,1858) 非洲曼氏血吸虫(S.mansoni Sambon,1907) 拉丁美洲间插血吸虫( S.intercalatum Fisher,1934) 非洲(扎伊尔、加蓬)湄公血吸虫(S. mekongi Voge et al,1978) 泰国老挝缅甸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Greer et al,1988) 马来半岛,血吸虫(裂体吸虫),一、形态,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具口、腹吸盘,有抱雌沟。睾丸7个 ,纵列。雌虫黑褐色

2、,前细后粗,似线虫 。雌雄合抱毛蚴:长椭圆形,静止或固定后梨形或西瓜子形,纤毛,具顶腺1个和侧腺2个。胞蚴:母胞蚴、子胞蚴均为袋状,母胞蚴内含胚细胞形成的胚团和子胞蚴,子胞蚴内为胚团和尾蚴。 尾蚴:叉尾型。大小为280-36060-95m,体长100-150 m ,尾干长140-160 m ,尾叉长50-70 m 。外被糖萼。腹吸盘周围具有5对钻腺。童虫:尾蚴侵入终宿主,进入皮肤时脱去尾部 。 脱去糖萼,无尾部;穿刺腺内容物已排空;不能再适应于淡水中,而适应于生理盐水及血清中生活;头前分化成口吸盘。,毛蚴分泌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类的作用,协助毛蚴侵入螺体内通过卵壳微孔进入宿主组织,引起损害,

3、是血吸虫虫卵致病的物质基础。免疫诊断上可做抗原使用。,二、生活史,成虫(人门脉-肠系膜静脉),虫卵,毛蚴,母胞蚴,肠黏膜下层静脉末梢内,随粪入水7.7%,循门静脉系统,沉积在肝组织22.5%,侵入钉螺,子胞蚴,尾蚴,童虫,随血流和淋巴液-右心-肺-左心-全身,肝门静脉停留发育,雌雄合抱,钻入皮肤,沉积在肠组织69.1%,生活史要点1.成虫寄生部位2.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3.毛蚴孵化条件:温度、pH值、低渗水、光照4.感染阶段:尾蚴5.感染途径:皮肤6.无性增殖过程:无雷蚴和囊蚴期7.产卵方式:阵发式产卵,三、致病,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血吸虫不同虫期释

4、放的抗原均能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导致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的出现。 尾蚴致病:尾蚴性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全身水肿,多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童虫致病:童虫移行-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点状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表现为潮热、背痛、咳嗽等。成虫致病:摄取宿主营养和吞食宿主血细胞,静脉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贫血等。,虫卵致病:日本血吸虫最重要的致病阶段虫卵肉芽肿: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s antigen, SEA)经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后,呈递给Th,同时分泌IL-1,激活Th,使Th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

5、嗜酸性粒细胞刺激因子(ESF),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FSF),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在虫卵周围,形成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虫卵肉芽肿的临床意义:它一方面隔离了虫卵所分泌可溶性抗原中的肝毒抗原对邻近肝细胞的损害;另一方面,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及发展,又可不断破坏肝、肠的组织结构。,四、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肝肿大伴有压痛,脾肿大常见于重症感染。慢性血吸虫病: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 。晚期血吸虫病 :肝脾大、门脉高压等。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合并症(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肝硬化,90%以上的

6、病人出现不同程度肝脾肿大。严重时全肝出现密密麻麻的白色纤维化小点,肝肿大、变硬,肝功能严重下降,导致肝硬化,并引起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症状。,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淤血,出现腹水(肠系膜静脉压力增高,淤血导致漏出液)腹大如鼓,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侧支循环形成,左胃静脉、食道静脉丛),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液有形成分。,WBC下降,继发感染,RBC下降,进一步贫血,凝血功能下降,全身各处出血,导致死亡,肠壁损害,急性期肠壁形成许多小脓肿、溃疡,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大便中卵多。晚期和慢性病人,肠壁广泛纤维化,疤痕组织增多,严重影响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大

7、便中虫卵少。,异位血吸虫病 :,肺型、脑型、皮肤型、生殖器官等,人脑中的日本血吸虫卵,图中红色椭圆形小点为嗜酸性粒细胞。,五、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血吸虫抗原: 肠相关抗原(gut associated antigens, GAA) 表膜相关抗原(membrane associated antigens,MAA) 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SEA) 血吸虫抗原可具有种、株、期特异性。,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宿主初次感染产生了对再感染的抵抗力,而原成虫本身却

8、能长期存活。这种感染与免疫力并存现象称伴随免疫。它是一种非消除性免疫。 机制:成虫与童虫具有相同表膜抗原或共同表位(如成虫115KD抗原与童虫38KD抗原);童虫的免疫机制不健全。 杀伤效应机制: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免疫逃避机制“抗原模拟与抗原伪装”假说:“表面受体”假说 抗原性的变化,六、诊断,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透明法、 毛蚴孵化法(2)直肠镜活组织检查:慢性病人(3)尼龙袋集卵法:用于大规模普查,免疫学诊断查抗体(1)皮内试验 :(2)环卵沉淀试验(COPT)查循环抗原 (current antigen)肠相关抗原、表膜相关抗原、可溶性

9、虫卵抗原查循环免疫复合物(current immuno-complex)主要用于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传染源:人、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传播途径:三个重要环节-虫卵污染水体 水体中存在钉螺 人群接触疫水易感者: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 社会因素-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流行区类型:水网型(平原水网型)长江三角洲(7.9%) 湖沼型(江湖洲滩型)长江中下游湘鄂 赣皖苏(82.1%) 山丘型平坝、丘陵和高山(10%),七、防治,控制传染源:病人、病牛。吡喹酮切断传播途径:“两管一灭”保护易感者:加强个人防护,绦虫概论,绦虫(cestode)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

10、门中的绦虫纲(cestoda)。生活史需12个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称为中绦期(metacestode) 。绦虫的分类:假叶目Pseudophyllidea 圆叶目Cyclophyllidea,一、形态,背腹扁平,带状,多分节,无消化道,多为雌雄同体。头节上有附着器:吸盘、沟槽等。假叶目、圆叶目颈部:不分节,具有生发细胞链体:幼节、成节和孕节,二、生活史,假叶目成虫 虫卵 钩球蚴 原尾蚴 裂头蚴圆叶目,水中发育,剑水蚤,鱼、蛙等,终宿主,肠道,成虫,虫卵(含六钩蚴),中绦期(囊尾蚴、棘球蚴等),子宫内发育,六钩蚴,中间宿主吞食,宿主组织内,终宿主,肠道,三、致病,成虫:轻微。掠夺营

11、养、机械性损伤等幼虫:后果严重。,链状带绦虫 (猪带绦虫) Taenia solium linnaeus, 1758,一、形态成虫:扁长如带,薄而透明,2-4米。头节近球 形,具有4个吸盘,顶端具顶突,其上 有25-50个小钩,排列成内外两圈,内 圈的较大,外圈的稍小。链体节片数约 700-1000片。孕节内子宫高度发达。,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150-200个 输精管,阴茎囊,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3叶 受精囊,卵模,子宫,卵黄腺,虫卵 近球形,直径31-43m,卵壳很薄,内为胚膜,胚膜厚,呈黄褐色,具有放射状条纹,虫卵自孕节散出时,卵壳多已脱落。,卵壳,胚膜,不完整虫卵,完整虫卵,六钩蚴

12、,囊尾蚴成熟的囊尾蚴呈椭圆形,8-10mm5mm,乳白色,半透明,囊内充满液体。 肉眼见囊壁上白色小点为囊尾蚴内翻的头节。,二、生活史,成虫人小肠上段,虫卵,六钩蚴,囊尾蚴,孕节脱落,体外排出,中间宿主(人/猪)吞食,随血液淋巴,肌肉、心、肺等处,人吞食,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囊尾蚴(人为终宿主), 虫卵/孕节(人为中间宿主)感染途径:经口终宿主: 人中间宿主:猪/野猪、人,致病,1.成虫:猪带绦虫病。夺取营养。机械刺激和毒性作用,肠壁局部损伤和炎症,一般较轻微。占位性病变,破坏组织。肠穿孔、肠梗阻或腹膜炎。,2.幼虫:囊尾蚴病或囊虫病按寄生部位分为以下各种类型:( 1)皮下及肌肉囊尾

13、蚴病:皮下结节可自由移动,躯干、头部。,(2)脑囊尾蚴病:癫痫、颅内高压和精神症状,(3)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可寄生于眼的任何部分,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四、诊断,病原学诊断:(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孕节蠕动力弱,自动从肛门逸出的机会少,较难检获虫卵或节片,对可疑的患者粪检应连续进行数天。(2)囊尾蚴病的诊断 :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而不同,脑、眼囊尾蚴病患者中多伴有皮下囊尾蚴结节。 免疫学诊断 :IHA 、ELISA,五、流行,分布:世界性分布,欧洲、中南美国家和亚洲。 我国普遍分布,散发的病例见于全国各地,在一定地区可成为地方性流行,如云南、东北、华北及华东一带。 流行原因:

14、1. 食肉的习惯与方法 2. 猪的饲养方法 3. 粪便污染食物(新鲜粪便施肥)4. 个人卫生习惯:自身体内感染、自身体外感染和异体感染等三种方式 。,六、防治,各地防治猪带绦虫病的经验是一定要抓好“驱、管、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 驱:绦虫病人及时驱虫,囊虫病人以手术摘除囊尾蚴。(1)南瓜子50g+槟榔80g+50%硫酸镁60ml辅以温水坐浴,检查头节是否排出。 (2)吡喹酮10mg/kg,2. 管:管理厕所、猪圈 ,加强粪便管理;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3. 检:宰前猪囊尾蚴病检查和宰后肉类检查、 对猪进行免疫接种,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1786) Rudolphi,1805,一、形态成虫: 绦虫中最小,长约2-7mm,由头节、颈部和链体(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组成。,虫卵 与带绦虫卵相似,难以区别。棘球蚴 圆形或近圆形的囊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