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255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 一、 指代A、沈红湿湿的想念(北京卷)题: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源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解:这是“指代”问题。在文中,一般都会直话去概括,直接用作者的语或词语去作答。文中什么地方写到“理想”了呢?倒数第三段老政:“他执着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成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答: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健康的记忆、美好的理想。B、关于“指代”题,天津卷里也有一题。题: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

2、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解:文中有“人们惯常喜爱吟诵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参天大树”在文中指第二自然的“银杏树”、“寂寞”的境界指小药小草的境界。答: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的激荡人心。寂寞的境界:鲜小体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二、为什么A、鲁迅忆刘半农君(湖南卷)题:“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解:此处的字义指的是语境义,而不是字典义。答: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丰农投身文学革命,提

3、倡的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现现之一(刘丰农写古文还是研究古文,看来命题者也未搞清楚)。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丰农的批评。B、沈红湿湿的想念(北京卷)题:结合“湿”字的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解:“湿”义,应从客观事物和主观情两方面思考与“泪”,还因为这些事深沉、鲜活、流动、有生命,所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题:沈从文从二十岁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一条长达千里源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解:沈从文二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却说他在家

4、乡生活了一辈子。这似乎不合逻辑。这名“肉”与“灵”的关系,即“身体与灵魂”两面诠释。答: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源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源水)的记忆里C、茅盾海南杂忆(全国卷II)题目: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解:只要题干有“为什么”字样,即可在原文摘录到答案。另一题: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这是为什么?解:道理同上。但是注意摘录的信息其全。前一答案的第一问:1、天涯本义指天之尽头。2、作者也认为前者无路。3、如今已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注:大部分同

5、学只答了第3点。)第二问的思路与第一问相同。其答案1、“海角”原来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意料。2、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作者联想。3、此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适合谈情说爱。三、 表现手法A、都德从阿尔卑斯心归来(湖北卷)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 点拨:在平日的训练中,我们要把常用的表达技巧为了方便熟记在胸,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每一部分又包括许多方法,每位考生要熟悉它们的用法及作用,这样在考场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范围已确定,是羊群归家后,那么只看最后7段即可。这几段最明显的表达技巧就是拟人,这个比较窬易看出。而对各种动物的描写,没有展开

6、详细描写,只是粗线条勾勒,这是白描。答案:1、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口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2、拟人化时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备生动的情趣。四、含意A、茅盾海南杂忆(全国卷II)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解:大西北有什么魔力,使孩子真

7、飞长大?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精神。“玲珑剔透”是一种怎样的美?小而巧却易碎。“南方”经不起摔打,是因为它如玉,没有经历过严峻的磨励,没有承受能力。答:(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它地方的孩子,使孩子们会学坚强,早日成熟。(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精犷坚韧。B、杨明 马小林梦碎雅典(山东卷)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解:谁“静默”?“静默”这一场景意味怎样一种心理氛围?“面无表情”、“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从神情、从动作可以体会奥蒂的心态。答:观众以静雅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

8、。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中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C|、叶延滨灯光的温情(山东卷)题:第一、三段都出现“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解:这实际上要求考出从“实”与“虚”或“客观物”与“主观情”,或“具体”与“抽象”去思考。答:答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深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指身居闹中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D、赵本夫告别三峡(重庆卷)题:“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人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解:这个题目涉及两方面:游人、移民。游人告别三峡“蓦然生出一种怜惜、帐然和失落”,

9、是“空洞”的。移民告别云峡、“让我动员”,“让我顿生敬意”;故土已成废墟,“舍弃视辈生活土地远离永乡”,“巨大牺牲”等词语,都是对“撕人裂脯感天动情”的具体注脚。 答案:游人只是对自然美景或人文价值的自然环境的即将消失,而产生怜惜、帐然和失落之情;但百万移民是面临故土成废墟的事实及舍弃祖辈生活土地远离永乡的沉重心情。他们作出了巨大牺牲,所以与游人的感受是不同,是切肤之感。五、语言技巧A、杨绛给“书虫“当夫人题:结合“有电而无视久矣”“意识先于存在”两句话以及文中其它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思路分析:做题时要做到分析词语与理解语境相结合。第一句是说家中书多,“占领了家中所有的领土

10、”,沙发不能幸免,连坐着看电视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电视也被闲置起来,于是作者慨叹“有电而无视”。第二句中“意识”是指作者整理丈夫对放书位置的记忆,“存在”作者整理后书的位置,丈夫按先前的记忆找,自然找不到。鉴赏语言注意四点:1、分析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严实、自然、简洁明快、储蓄深沉2、分析语言特点:如简练、生动、形象等3、辨析修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符合人身份,结合积累与具体词语。B、蔡家园泰山之思(浙江卷)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解:画线部分为“目之所及,只有不远处岩岩迭迭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右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

11、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三个“只是”句,用得排比,其中“影影幢幢”、“岩岩迭迭”是迭词。“抬不动睫毛”是参话,突出泰山的雾重。答案: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泰山的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农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2、通过迭幻的运用,突出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杨闻宇日月行色(湖北卷)题:本文的人物语气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分析解:人物语言,而不是作者的叙事语言。人物语言即指故事主人公的对话。答:1、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在当地方言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说

12、了,使得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2、符合山村情况的身份和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3、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 的好”,含蓄俏皮,富有情趣。六、作用A、杨明 马小林梦碎雅典(山东卷)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这些背景材料,都是写她20次赢得世界大赛银、铜的事。遗憾的是从未得过一枚金牌。而这篇文章立体则是她的“失败”(仅获第七名)。背景材料与文章主体的关系应是衬托。答: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命

13、运的性能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B、迟子建的泥泞(广东卷)题:文章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雾,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解:既然说是“开头”作用,就应当注意与下文存在“照应”、“铺垫”等作用。答案:突出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七、好处A、林清玄阳光的香味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路分析:“声音”本来是用“听”的,可是在这里并不是真的去听,而是想象着植物去长,会有一种声音,作者是用心去想,用心去体会,去品味,这样语言才更有韵味,更有表现力。答案: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

14、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B、叶延滨灯光的温情(山东卷)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产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述了意图是一致的。既是“开头作用”铺垫。经历真实可信。下文论“人生孤境”。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真实可感,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八、看似矛盾A、赵本夫告别三峡(重庆卷)题: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行拜”,第四段文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解:类似矛盾,只是一枚硬币的两方面,不矛盾。“相拥而泣”、

15、“磕头祭拜”等行为,表示对故土的难以割舍之情及虔诚敬畏之情,“传统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是因为“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移民不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答案:(1)不矛盾。(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看笔,后者从观念角度看笔。“喝告别洒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搬来”“临行”正说明了支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走他乡,并非因离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建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B、迟子建泥泞(广东卷)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看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解释的?解:看似矛盾,应从两方面来思考。两者并非对立。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有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泥沙可以使人振奋,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在重新跋涉一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