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89874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2)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竹匾(bin) 蓦然(m) 蹑手蹑脚(ni)B . 掸去(dn) 晒满(shi) 喃喃自语(nn)C . 兴许(xng) 中看(zhng) 囫囵吞枣(h ln)D . 钢盔(ku) 咀嚼(j ju) 翘首远望(qio)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口气。B . 看到生活艰苦的孤儿,想到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我自然而然地哭了。C . 他总是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很有主见,喜欢随声

2、附和。D .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进入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上学习”。B .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C . 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实干兴邦的决心。D . 虽然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也存在各种谣言,但谁也不能不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在事实上带来了谣言的高发。4.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夜阑

3、人静,一片孤寂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喜欢雪景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A . B . C . D . 5. (2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成语“吴下阿蒙”和“扑朔迷离”,分别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南北朝时北方的民歌木兰诗。B . 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光未然用组诗黄河大合唱向黄河唱出了豪迈的颂歌,端木蕻良通过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C .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李森祥的台阶,两篇散

4、文都通过描写生活琐事,让人物形象真实而富有人情味。D . 古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有区别,比如,“孤”是王侯的自称,“卿”是对臣子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6. (8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同学进行激励或劝勉:_,_。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

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湖中人鸟声俱绝(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客此 (_

6、)(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B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C .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话,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D .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

7、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满架秋风扁豆花丁立梅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

8、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

9、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

10、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有改动)(1)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 (2)赏析文中画线句。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3)结合语境,说说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至”在

11、文中的含义。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何相通之处?(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至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B . 第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C . 第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D . 第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家书舒怀玉十九岁入伍,父

12、亲便阔别故土,多地辗转。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地变换居住地。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只有一样东西例外。那就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父录的数百封家书,安静而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它们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这些文物般的家书,是父亲和祖父母的来往书信。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的

13、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父亲每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阶段,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用的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杂货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给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手捻这些恍若隔世的信纸,读

14、着祖父的文字,我不禁正襟危坐。也许是祖父的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也许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训的字眼、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信纸,依然能感受到祖父那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不苟言笑,不客置疑。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说:“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祖父却在信中反复告诫父亲,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队扎下根来,改变命运,建功军营。不久前,一档读信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在一片叫好声中大量圈粉。这些家书,讲述的就是中国故事,抒发的就是中国情感。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就时常会静静地泪流满面。这种跨代解读,因为血脉相通而没有任何困难。、有

15、一封信,祖母用的是香烟包装盒纸,纸上有一大片污渍,她的笔就躲着这片污渍绕着写。如今,时间让这片污渍不断浸染扩大,它已经吞噬了大部分文字。隐约中,只见到四个字:我儿勿念。我推断,这文绉绉的四个字,是祖母从祖父那里现学现用的。因为祖母的一生,识字不过百十来个。但祖母敢于提笔,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我合计过,祖母给父亲写的每一封信,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朴素到每封信都要告诫父亲“要听党的话”“要相信组织”干工作不要怕脏怕累”。所以,我有时候必须哭着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进。有几封信,祖母写在黄草纸上。当年,这类黄草纸是杂货店用来包红糖的。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睡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