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305464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市场学全套配套课件朱新蓉 第三章 教学课件素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件素材一、背景资料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用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企业一切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金融市场难以形成。 唐齐鸣,博士论文中国货币市场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2年1984年我国理论界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关于货币市场的讨论。1985年为了适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我国新建立的中央银行体制,理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我国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新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民银行对各专业银行的资金往来是实行上贷下存的办法,各专

2、业银行资金不足可以申请贷款,各银行间可以相互拆借资金,以发挥资金横向调剂作用,这些举措促进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兴起。货币市场从此开始信用工具不断增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不断改善的新进程。(一)同业拆借市场在我国的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市场是发展得最早的部分。自1985年开放同业拆借市场以来,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发展十分迅速,资金拆借成了各金融机构筹措和运用短期资金的一个十分灵便的手段。但是在拆借市场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其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拆借主要不是准备金管理工具,而是常常作为调剂金融机构间中长期资金余缺的手段。1993年前后,金融机构间出现了混乱的拆借,拆借成为

3、当时突破贷款规模管理的主要形式,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了大量资金,构成当时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这种拆借活动在1995年达到高峰,当年交易额达到1万亿,整整比上年翻了一番(而这一规模直到2002年才重新达到)。同业拆借市场的这种状况,理所当然引起了管理层的不满。从80年代末期开始,对这个市场的大规模整顿就有过三次。直到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建立,该市场才被正式纳入管理层严密监管之下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交易成员和交易量不断扩大。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人民币市场成员发展(19962006年)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人民币市场成员构成(截至2003年底)从上图可以看出,

4、同业拆借市场成员从1996年成立之初的55家增长到2006年底的703家,同时,交易主体种类也从最初的银行机构,扩展到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下表列出的是1996年以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到2003年底拆借交易量已达到24113.4亿元,是1996年的4.11倍。2003年底拆借余额为407.51亿元,比1996年底的余额675.36亿元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拆借品种短期化带来的。2003年拆借期限为1天和7天的交易量占到总交易量的94.43%,20天-120天的拆借只占5.57%。这一变化表明,同业拆借已不再成为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套取商业银行资金进行长期投资的资金

5、渠道,而转变为金融机构间调节短期头寸的市场。历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一览表(单位:亿元)年份199619971998 1998年同业拆借市场余额锐减的直接原因是1997年7月份融资中心的清理整顿和1998年融资中心退出拆借市场,原拆借市场二级网络的结束.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交易金额5871.584149.24989.483291.616728.078082.0312107.2524113.48376.9112783.0921498.89数据来源:发行和余额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相关各期、中国债券信息网,交易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深沪交易所短

6、期债券市场以短期(一年及一年以下)债务凭证为发行和交易主体的市场是短期债券市场。以发行人分类包括四个部分: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务称短期政府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债务称短期金融债券市场,中央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称为央行票据市场,公司(企业)发行的短期债务称为商业票据市场。1)短期政府债券短期国债市场是交易短期国债的二级市场,目前我国主要是由银行间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同一个市场)和证券交易所的市场两个市场组成。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恢复国债发行,经过20多年,国债发行的数量得到迅猛增长。国债余额到2006年底已超过3.5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7%。但是这些国债绝大部分为期限在一年

7、以上的中长期国债,短期国债的发行量非常少,只有在1994-1996年发行过一部分,之后短期国债停止发行,直到2000年才开始再次少量发行(见下表),近两年发行额占比才有所回升,2006年短期国债发行额为2121.8亿元,占到全部国债发行总额的23.89%。历年短期国债统计一览表(单位:亿元)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短期国债发行额132.70118.89298.200.000.000.00200.000.00265.00558.00634.81396.52121.8国债发行总额1137.551510.861847

8、.772411.793808.774015.004657.004884.005934.306283.007073.970428883.3短期国债发行占比11.67%7.87%16.14%0.00%0.00%0.00%4.29%0.00%4.47%8.88%8.97%19.83%23.89%数据来源:发行和余额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相关各期、中国债券信息网,交易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深沪交易所2)短期金融债券短期金融债券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期限一年及一年以下的债券。金融机构发行短期债券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流动性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短期金融债券的场所。我国金融债券的发

9、行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之前为第一阶段,此时中国政策性银行未成立,发行金融债券的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量和余额有限;1995年至1998年为第二阶段,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并将发行金融债券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金融债券发行和余额迅速增长;1998年后第三阶段,金融债券的发行迈出市场化步伐,从向商业银行计划分配转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之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挂牌交易,大大提高了金融债券的流动性。而在98年之前,金融债券由于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转让行为很少。短期金融债券在金融债券中所占比例,在1998年市场化发行之前很少,在1998年市场化发行之后迅速提高,1999年之后

10、短期金融的发行量占到20%左右,到2003年短期金融债券余额为900亿元,占金融债券余额7.62%,交易量为1331.40亿元,占全部金融债券交易量的9.86%。历年短期金融债券统计一览表(单位:亿元)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短期金融债券发行额0.001803602954507451200115814002270金融债券发行额1431.501950.231800.891645.002590.003075.004520.005028.826986.69494.7短期金融债券发行占比0.00%9.23%19.99%

11、17.93%17.37%24.23%26.55%23.03%20.04%23.92%数据来源:发行和余额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相关各期、中国债券信息网,交易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深沪交易所3)央行票据央行票据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中央银行发行票据是为了调整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我国央行从2002年才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开始进行大量国债正回购交易以吸收流通中过多的货币,但到9月底已面临债券不足的制约,为了充实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央行与公开市场交易对手方协商将2002年9月24日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国债正回购

12、转换为中央银行票据。转换后的中央银行票据共19只,发行总量为1937.5亿元。这些央行票据于2003年全部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挂牌交易,2003年全年交易量为9059.44亿元。目前央行发行的票据主要包括3个月、12个月和3年期三种,央行票据正在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历年央行票据统计一览表 (单位:亿元)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央行票据发行额1937.507660.0015160.527462.036522.7央行票据交易额0.009059.9410067.4628536.1541860.08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4)企业短期债券企

13、业短期债券是由公司发行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为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的债券。我国企业短期债券的试点开始于1987年底唐齐鸣,博士论文中国货币市场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2年,当时采取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但为了缓和短期资金的供需矛盾,促使企业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人民银行会同有关专业银行,在一些大城市,选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向企业、单位和个人发行3、6、9、12个月的短期融资券,并规定月利率不得超过当时流动资金贷款的利率。1989年2月,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开放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并规定这种短期融资

14、券可在企业间买卖,还可以由各种金融机构代理发行和承销,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但在市场经历了90年代初的乱集资风波后,逐渐萎缩,到1998年企业发债审批权移交计委(现发改委)后就停止了发行。这期间二级市场也不发达。历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余额一览表(单位:亿元)年份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发行额11.7229.7250.15104.44228.53215.78123.32170.80120.6269.42余额11.7226.7044.1288.53205.79178.07178.07175.81145.55

15、69.41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3短期融资券市场短期融资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推出了真正基于企业信用的短期融资券,从而打破了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在债券发行中的垄断地位。200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可以便捷地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为上市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此办法一出台,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在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