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044823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导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内容:西周周武王将 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分封对象:王族、 、先代贵族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和力役。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消极影响: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 。【2】宗法制含义

2、:宗法制是实行按照 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 士 大宗与小宗: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 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 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以 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的高度集中(史实:分封制、商代的各个

3、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课后练习)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断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也。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之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

4、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2分)(2)材料二中作者对秦亡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3)材料三中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什么 ?导致了什么后果?后来又如何解决的?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统一的过程:公元前 年,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 ,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并修筑长城,修直道;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并开凿沟通湘水和漓

5、水的 ,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在“ ”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统一的影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 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 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 ”,县下有“乡”、“

6、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 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 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的建立: 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的地位及权力: 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

7、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3)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巩固。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易激化阶级矛盾。课后练习:1、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是势所必然。(2)你认为郡县制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防止

8、大臣专权自恣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 )A.欣赏和实践法家的思想B.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中央集权C.防止士人据传统思想批评时政D.钳制人的思想,破坏古代文化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时间:汉武帝含义:“中朝”又称“ ”,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正事先做出决策。(2)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和 (执行),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评价:a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加强 权;b三省互相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9、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设 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 权。(4)元朝的行省制度内容:元朝以 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至此 正式纳入中央版图。行省与中央的关系:A、 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

10、动军队。B、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C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意义: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B、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C、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世官制(世袭):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 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孝廉即品行)概念: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 制度。时间:汉至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或出身)评价:虽然相对世官制有进步,但是无论从考选

11、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才能):概念:考试选官的制度时间:隋唐明清评价:进步性:打破了 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弊端:考试内容不出 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6)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 权不断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A、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频繁更换丞相;任用布衣为相;设中朝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

12、是 ,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C、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D明朝 制度的确立 (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明永乐帝为解决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丛杂政务缠身的弊端而设立内阁制。)E清朝设立军机处。(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 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A秦朝建立郡县制, 郡县长官一概由 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B西

13、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 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C、 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7)古代王朝的监察机构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十三部刺史宋朝:提点刑狱司明朝:厂卫、锦衣卫其他:御史台、都察院(课后练习)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

14、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制度实行的作用。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设立: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明永乐帝为解决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丛杂政务缠身的弊端而设立 制。职权: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2)清朝的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