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4054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游仙诗专题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游仙诗的主要特点。学习鉴赏游仙诗的方法。【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知识链接】游仙诗概述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企慕神仙生活或游历仙境的诗。从现存材料看,最早以“游仙”作为诗的篇题的,是建安诗人曹植。其后嵇康、张华、何劭、郭璞等均有游仙之作,后世遂把“游仙诗”视为一种专体。早在楚辞中已有抒写仙人轻举登霞的篇章。如远游篇,将古老仙话传说诗歌化,通过“游”的描写以表现逍遥世界,抒发内心的忧思情绪,初具游仙诗的雏形。不过,作为一种成熟的体裁,游仙诗的流行则是汉代以後的事。魏晋

2、阶段,不仅道人创作游仙诗,文人亦相继创作游仙诗,蔚然成一代诗风,故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梁朝萧统所编文选列“游仙”为文学体裁之一。魏晋南北朝以后,尽管游仙诗不像此前那样兴盛,但作此等诗歌者依然大有人在。像白居易、李贺等人仍颇具游仙之遗风。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备浪漫的色调。游仙诗常见内容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纯写求仙长生之意,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

3、这一类诗歌诗人对“游”的要求提高了,境界升华了,不停留在摒弃富贵、对抗仕途的思想、精神上,而要求完全超脱现实,彻底回归自然,不复关怀国家命运,不再拘束人生境遇,从而使隐逸具有仿佛美妙游仙的境界,如郭璞游仙诗十四首(其二):青谿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这诗生动形象地抒写了两个美妙邂逅的遐想。前八句写清高超脱的隐居。有道之士鬼谷子住在高高青谿山上,生活在清风白云之中,清高超脱,赛过游仙,仰之望之,不由敬慕,向往隐逸了。因而来到青谿水边,就想起那位隐居在颍水南岸

4、的高士许由。据说唐尧要让位给他,他以为听见脏话,跑到颍水洗耳朵。这样的隐士真是道德极其清洁。正当诗人心向往之时刻,出现了更美妙的邂逅,后六句便写仙遇。一阵西南风从天而来,水纹象鱼鳞般波动起来。一位神女降临,回头向诗人微笑,那么欢快,露出美玉般的牙齿。然而十分遗憾,那位撮合神人好合的媒人蹇修此刻不在,没有人可以做媒。诗人怅惘了,游仙无路,黯然伤魂。愤世嫉俗之言,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游仙诗中最有价值的是那些借“游仙”之名,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的作品。建安时期的诗人曹植曾写过一些游仙诗,这些游仙诗描写的虽然和现实相去甚远,但细加体味,它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的曲折的映照

5、。诗人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中,对社会、对人生的前途感到渺茫,于是,他只得借助道家思想,采用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摆脱尘世间的烦恼,求得精神的暂时宽慰,正如朱乾所说:“游仙诸诗嫌九州锔促,思假道于天衢,太抵骚人才士不得志于时,藉此以写胸中之牢落,故君子亦有取焉。”如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机,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曹植对神仙之事一直持否定态度,其辨道论即说“不信之矣”;赠白马王

6、彪也说:“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可见曹植的游仙诗,实际上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曹植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常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于是写下了许多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诗中所描绘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洁,实际上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3.常见意象:天河、月宫、烟霞、仙山、海风、昆仑、莲花、青冥、龙虎等。4.常用手法:想象,夸张,比拟,用典,比喻等。5.常见的思想感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常见的题型:课堂过程:1.回归教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课时(预习)一、激情导入: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

7、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二、出示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三、自主学习1.背景资料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 年) ,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初到长安,也

8、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 744 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2.朗诵诗歌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四、赏析全诗(指导、自学、质疑穿插进行,据实际情况而定)(一 )指导:诵读并分析段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 梦游天姥 ” 四字下标

9、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3.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二)指导:诵读并分析段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 12 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3.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 部分, 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 描绘。4.自由熟读“梦游天姥” 部分,力求背诵。5.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

10、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 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三)指导:诵读并分析段1.请一位同学诵读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 想性格?2.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下注释重点词语2.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检查背诵2、复习上节课内容思考问题:如何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在你的心目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二、出示目标: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

11、和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吟”这种诗体三、自学指导:1、思考并讨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吟”是怎样的一种古诗体?(指名学生回答)提示:主要从形式上去思考这个问题。三、课堂检测:精读诗歌的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的离奇景象依次有: 、 、 、 、 、 。2对“仙境”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后,出现了“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的仙境。B梦境的高潮是神仙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的,所以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C众仙在金银台上的活动只写了“ 虎鼓瑟兮鸾回车”一个细节。D诗人和众仙欢聚一堂,亲切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3

12、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起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 )A寻找虚无飘渺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B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C增添梦境的神奇色彩,强调及时行乐。D暗示人生如梦,变幻无常,瞬息即逝。4梦有天姥吟留别一诗详细异常明显,“迷花倚石”一带而过,梦中仙境惊心动魄,极其详细,对作者如此处理,分析不当的一项( )A略写游山是为了避免喧宾夺主,突出仙境。B游山象征了作者的漫游生活,仙境象征了诗人入朝做官,这段生活给作者的触动最大,故详写。C详写仙境是为了突出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D游山是铺垫,是为了展示仙境的动人心魄。四、课堂小结:附板书设计:梦 游 天 姥 吟

13、 留 别 (李白)月夜 白昼 傍晚 夜晚缘由| | | | 梦醒 蔑 傲 大胆的夸张剡溪 山中 洞外 洞中 视 岸权 不 奇特的想象清幽 壮美 恐怖 仙乐 贵 屈组内互评,当堂反馈五、【拓展阅读】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传说它是湘君曾游之地,故名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它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群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而方干这首题君

14、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曾于方外见麻姑” ,就象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我们,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一定不少。“闻说君山自古无” ,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新鲜事一件。次句与首句的起承间,有一个跳跃。读者不难用想象去填补,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甚多,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你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泛舟湖面,“四顾凝

15、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会使人惊喜不置;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也许就是带着这问题去方外求教的呢。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纯从虚处落墨,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君山自古无”,这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坐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其效果与“且听下回分解”略同。“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这真是不说则已,一鸣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且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诗中把“君山”设想为“ 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 云云,想象奇瑰。作者 题宝林寺禅者壁云:“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 山名飞来峰 ”。可见此诗的想象显然受到“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游仙”一体,起自晋人,后世多仿作。但大都借“ 仙镜”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而运用这种方式来歌咏山水,间接表现自然美,不能不说是方干的一个创造。由盛唐诗的兴发情至,转入更多的意匠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