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608372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高一新教材教参)作者:上师大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文章录入:zuoweixing一、我们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屈原开创的楚辞体及其代表作离骚的内容。2)了解莎士比亚对欧洲文学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及其作品中所着重阐扬的人文主义观点,知道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喜剧、悲剧、悲喜剧的代表作及莎士比亚创作特色、语言艺术。3)了解巴尔扎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人间喜剧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方法。2能力与方法1)通过比较屈原作品与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掌握楚辞体作品的形式特点,认识到“楚辞”是独特瑰丽的楚文化的产物,故而在形式、内容、艺术风格

2、方面都表现出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特点。2)考察莎士比亚戏剧的各种类型,理解作家作品与时代政治、社会、风俗、哲学思想的关系;选择莎士比亚戏剧的个别篇章进行阅读,体会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3)了解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初衷及人间喜剧的结构、规模、反映的主要社会内容,理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及文学的社会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作家作品的了解,体会“文学即人学”的著名论断的深刻内涵,认识到文学不光是以艺术的方式再现生活,它同时张扬一种生活理想,引导着一个民族在精神上逐步成长起来。2)认识到文学不只是美文,使人在阅读时感受到愉悦,文学同时可以批判社会现实、矫正人性中的缺陷,

3、对于罪恶,文学也能起到投枪和匕首的作用。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中外文学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教材分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或者寄托一种生活理想,或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检讨人性的缺陷,鞭挞社会的罪恶,其最终目的无非是完善人自身、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由此出发,中外文学虽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萌芽、发展,但都涌现出来了众多优秀的作家,创作出大量经典的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璀璨景观,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屈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楚辞体,创作出离骚等优秀的抒情诗作,以辉煌的诗篇

4、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不朽的声誉。他的作品具有神秘的象征、深沉的喻意、奔放的热情和深邃的思想,表现手法丰富多采,具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成就很高。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以戏剧和诗歌的创作享誉后世,他的作品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主要分历史剧、喜剧、悲剧、悲喜剧几大类,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突出,语言富于艺术特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规模宏大的作品人间喜剧是以文学的形式再现了大革命以后的法国生活,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历史的广阔性和哲学的深刻性,是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

5、又可以称为艺术形式的大师,他最善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嗜金如命的葛郎台、混世魔王伏脱冷等在他的作品中栩栩如生,成为文学长廊中最富个性的文学典型。三、教学资料、历史事实简介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一般说来,凡是在形象中能充分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叫做现实主义作品。它除了在细节上要求真实外,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欧洲,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创新,成为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法国的普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正式提出批判现

6、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19世纪30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高峰。一般来说,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能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画面,重视人物形象的艺术概括,提供人物发展的历史,使人物的行为、心理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对现实的批判,是以资

7、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能正确地指出社会发展的前途。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

8、象也有所揭露,寄理想于未来,有的作家则赞成空想社会主义。消极浪漫主义者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浪漫主义的积极、消极之分,主要是根据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区分的,但作为同一文学思潮,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注重抒情,善于运用大胆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执意塑造非凡的人物,等等。屈原屈原(约前约前)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

9、,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

10、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

11、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他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楚辞创作的特点以楚国的历史、制度、风俗、语言来创作楚辞,这是楚辞创作的特点。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楚辞体楚辞体骚体诗:亦称“”,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

12、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楚辞体”乃是严格意义上的,即前人所说的“辞”,而不包括汉以来的骚体赋。关于二者的区别,费振刚在全汉赋前言中指出,汉人的楚辞体作品“不仅都采用楚辞的形式,作品的抒情主人公也都是屈原,是模仿屈原的语气,代屈原抒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怨愤情绪”,而汉人的骚体赋“虽然借鉴了楚辞的形式”,“但这些作品与楚辞不同,它们大部分不仅以赋名篇,而且在写法上完全摆脱了代屈原立言的模式,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身份去抒发个人的感受”。 离骚 离骚的主旨:忠冤之情和爱国精神 离骚是

13、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之歌,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是其主线,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和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后半部分主要写诗人遭馋被疏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内心的冲突,以及诗人最后的抉择。离骚的美学内涵:崇高、悲壮、奇丽离骚的美学内涵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诗人崇高的美的人格、美的形象。其次,离骚具有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这使诗中充满了不能自已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

14、。其三,离骚具有奇丽的艺术美。屈原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使离骚立意炫巧、结构宏阔、风格奇丽,具有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特色。 离骚的艺术世界: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神话、往古、香草美人构成了离骚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世界。首先,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屈原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它们结撰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极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其次,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

15、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再次,屈原在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与希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微动人。天问 九章 九歌 天问的性质:别开生面的咏史诗从整个内容来看,天问是一首独特的咏史之作,它的前半部分是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发问,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天问的主旨:以古为鉴,讽谏楚王 天问的艺术特色:一、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感情相结合;二、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 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这首先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天问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其次,天问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